澎湖地名歌詩

澎湖地名歌詩|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

澎湖地名歌詩

閱讀時間 ── 約 44 分鐘

湖西鄉鼎灣村恭儉樓的圍牆上,有澎湖畫家洪根深先生所書之〈澎湖地名歌詩〉,並註明為「澎湖鼎灣洪杞字瑞仁號純修所作,孫洪根深書」。高啟進老師亦藏有〈澎湖地名歌詩〉影本,該影本另有加註「洪丁聰手抄註釋」,非毛筆書寫一是電腦打字。
-
洪杞字瑞仁,又號純修。生於同治6年(1867),卒於民國46年(1957),享年91歲。洪丁聰,字敏,為洪杞之子,生於大正2年(1913),卒於民國71年(1982),享年70歲。依據高啟進老師《湖西鄉志》對二人之介紹,洪杞對星、醫、命、卜、雕刻、剪裁,無所不曉。洪丁聰家學淵源,也曾任村幹事與戶籍員,熟稔基層地方公務。
-
〈澎湖地名歌詩〉首先有「詩曰」:
-
鼎爐上下對中分,大鼎在乾小鼎坤;灣竅顯微藏蜜戶,村無何有是天根。
-
須知陽火陰符候,要識抽添轉法輪;莫謂丹成非杳杳,五行攢簇是純純。
-
上一律雖為寫景,實乃余望道自詠,另有詩歌作澎湖地號,誌明于左。〈澎湖地名歌詩〉文末,又有其「自述」:
-
自幼堪輿研究之,澎湖龍脈故能知;胸中筆墨實無用,略識竅玄道隱微。嶼列天罡卅六嶼,村分地曜七加二;有人能徹此形容,便是楊曾傳正理。
-
此地名詩應始於洪杞之手,後由洪丁聰增修與註釋。例如「澎山龍脈三嶢起」、「形似蓮花水面浮」為洪杞風水堪輿的專業領域。「島分卅六,村列七二」,抑是洪杞符應天罡地曜的說法罷了。而洪丁聰為基層的幹事與戶籍員,對於村里行政知之甚詳。二次戰後初期,地方行政單位以「村里」易「鄉社」,且初期多有兩三個舊聚落合併為一個村里,全澎湖僅餘64村里,爾後才又逐漸調整。此詩歌用二次戰後的行政單位「村」而非日治時期的鄉,推測洪杞出作此詩時,應在民國34年(1945)民國46年(1957)間,再次面臨改朝換代,地名變革,為了不忘傳統故而「望道自詠」。故而洪杞於詩歌之末言「以後改稱未可知,此皆余到眼親視;故將列嶼作歌詩;但願後賢休見鄙」,頗有滄海桑田之嘆。
-
其次,詩歌中有「五鄉一鎮毓良民,原昔村莊七十二;光復改稱變換多,今更九六共村里」。《澎湖縣志政事志》記載:截至民國46年(1957)為止,澎湖縣共有92村里,而非詩歌中的96村里,此年也是洪杞過世之年。民國53年(1964)3月,馬公鎮光復里劃分為光復里中興里兩里。民國54年(1965)3月,湖西鄉南寮村劃分為南寮北寮;同年,武城村劃分為城北太武兩村;民國55年4月(1966)望安鄉嶼坪村劃分為東坪西坪兩村。至民國55年(1966)4月止,澎湖共有96村里。
-
民國63年(1974)7月,光明里劃分為光明與光榮兩里。民國68年(1979)7月,朝陽里劃分為朝陽里陽明里兩里;同年,望安鄉西吉村因居民遷離之故,正是消失併入東吉村。因此,〈澎湖地名詩〉中的「五鄉一鎮毓良民,原昔村莊七十二;光復改稱變換多,今更九六共村里」,應為民國55年(1966)4月至63年(1974)7月間,洪丁聰以其地方戶籍員的行政背景所增修之句。
-
〈澎湖地名歌詩〉正文共104句、728字,其下多有註解其含義。今先抄錄洪杞原著、洪丁聰增修之〈澎湖地名歌詩〉于下,日後再將洪丁聰先生所作之註解與其中地名的再詮釋,專文介紹:
-
澎山龍脈三嶢起,湖海瀠洄八罩止;島有漁翁連白沙,嶼分卅六罡星備。
-
五鄉一鎮毓良民,原昔村莊七十二;光復改稱變換多,今更九六共村里。
-
形似蓮花水面浮,地豐物阜稱仁里;尖峰俊秀毓英才,垵港淺深漁業利。
-
潭窟溪湖窩塢地,嶼礁窟突塭灣峙;東西南北後前寮,左右星辰地曜置。
-
湖有東西大小池,海無定向四方是;吉貝姑婆點夜燈,煙筒吉火火燒坪
-
後寮暸望後灣滬,通建燈樓鎮海明;員貝金貓金目嶼,查埔查某嶼原情。
-
東西兩衛東西吉,左右東西兩嶼坪虎井驚獅窟爪善,天台西洞問神仙。
-
大礁涼傘橋前輦,美女梳妝後護尖;照鏡典頭鳳髻展,過門上下二橋連。
-
旗頭旗尾大穿便,沙港青螺水窟邊;鴨母吞魚囦水面,北礁下釣看晴天。
-
後埔頂上北南淺,湖裡公園栽水蓮;長岸須分南北辨,鴛鴦看犬守門邊。
-
鰲頭獨佔魁星踏,牛母驚寒閃宅腳;山尾林投港仔尾牛心草尾西公礁
-
豬母水墘拖石鮔,吉埔沙尾半沉浮;花下觀貓擋海鼠,三塭港口看蛇龜。
-
鳥嶼崎頭牛母牛,西溪流水倒流頭;金龜港尾後山守,下窟鯉魚烏崁頭。
-
𥓌裡雞心鼎蓋州,後公二崁東鼻頭;海墘造塔通通有,下釣漁翁好駕舟。
-
後窟潭邊蛤蚧吼,溪墘嶺尾水相交;中溝港底鯉魚鱟,西嶼鐵砧打錠鉤
-
崁頂尖山菓葉,土公大武擔東石;汕頭海尾風騷橋,潭內嶼中貓尾扈。
-
菜園水圳在獅山花宅沃花井石泉;水道直流至過峽,將軍跑馬掛雙鞍。
-
白猿紅木騎龜壁,客鳥咬柴案山;松下通樑宮外看,風門風櫃對孔川。
-
外垵乞火看燈盞,前後西埔寮望安;山尾林投港仔尾,崎頭臥犬虎頭山。
-
蟳廣澤頭再港尾烏泥白沙瓦硐;大小鼎灣大小崁,大城雞母入雞籠。
-
中衛兩肩雙印佩,四角桶盤捧金瓜;竹篙橫礁雙頭掛,各嶼石花紫菜花。
-
鼓架香爐左右分,觀音大嶼立中坉;龍門聖旨紅羅罩城北城前隘門
-
鐵線緝灣釣小管,北礁嶼忌險礁塭;煙坉鼻尾且休論,暗澳內房著鎖門。
-
無嶼水垵后螺,船帆掛起嶼邊過;頭地虧塭二地塔,夯豆砛堦尋布袋。
-
象鼻捲頭鳥嘴尾,桑滄變幻是難知;馬公紗帽看嵵戴,外嶼海中難盡記。
-
以後改稱未可知,此皆余到眼親視;故將列嶼作歌詩;但願後賢休見鄙。
-
#感謝高啟進老師惠賜〈澎湖地名歌詩〉影印本
-
澎山龍脈三嶢起
-
(一)原文註釋:三嶢在白沙鄉吉貝島北海岸淺礁
-
(二)說明:《澎湖廳志》又提及澎湖的風水起祖發脈:「北墝一道沙線,直通西北至泉州崇武澳」,或以澎湖吉貝與金門之料羅對面,謂澎島發脈於金門太武山,龍脈一路延伸至此。三嶢指目斗嶼北方海域載浮載沉之大磽二磽與三磽。
-
湖海瀠洄八罩
-
(一)原文註釋:八罩、今之望安七美兩鄉、古名為八罩。就是網垵、將軍澳東吉西吉大嶼東嶼坪西嶼坪花嶼
-
(二)說明:八罩,狹隘的八罩為今之望安島,舊名稱網垵;廣義的八罩為網垵、將軍澳東吉西吉大嶼東嶼坪西嶼坪花嶼
-
島有漁翁連白沙
-
(一)原文註釋:西嶼鄉昔又稱為漁翁島白沙鄉昔換呌頂山,日人改為白沙庄,光復後改稱鄉。
-
(二)說明:自17世紀已降,西方海圖與文獻上,多以「漁翁島」稱呼西嶼。《澎湖紀略》、《澎湖續編》、《澎湖廳志》等書也都以「西嶼」稱呼西嶼這個地方,並無漁翁島的說法。在中文文獻或官方的文書中,漁翁島1875年以後才慢慢的被官方或民間使用,成為西嶼的另一個代名詞。清代的頂山也稱北山。
-
嶼分卅六罡星備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二)說明:14世紀汪大淵《島夷志略》,提及澎湖:「島分三十有六,巨細相間,坡隴相望,乃有七澳居其間,各得其名。此為澎湖36島之由來。
-
五鄉一鎮毓良民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二)說明:二次戰後澎湖規劃為五鄉一鎮
-
原昔村莊七十二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二)說明:清初,澎湖有72島澳之說法。
-
光復改稱變換多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二)說明:二次戰後,台灣澎湖諸多傳統地名被更改為新地名。例如,西嶼鄉緝馬灣成為赤馬小池角則分為池東池西兩村。白沙鄉部分大赤崁改為赤崁小赤崁易名為小赤湖西鄉港子尾成為許家,白猿坑定名為白坑港底易名成功,紅羅罩定為紅羅西寮中寮合併為中西,沙港土地公前水窟合併為沙港等。
-
今更九六共村里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二)說明:截至民國46年(1957)為止,澎湖縣共有92村里,而非詩歌中的96村里,此年也是洪杞過世之年。民國53年(1964)3月,馬公鎮光復里劃分為光復與中興兩里。民國54年(1965)3月,湖西鄉南寮村劃分為南寮北寮;同年,武城村劃分為城北太武兩村;民國55年4月(1966)望安鄉嶼坪村劃分為東坪西坪兩村。至民國55年(1966)4月止,澎湖共有96村里。
-
形似蓮花水面浮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二)澎湖紀略云整個澎湖群島的形勢:「大山嶼形如蓮花,其餘諸嶼則荷葉田田」。簡言之,澎湖在風水學上是一朵盛開的海中蓮花。
-
地豐物阜稱仁里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尖峰俊秀毓英才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垵港淺深漁業利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潭窟溪湖窩塢地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二)說明:澎湖地名命名的地理特徵
-
嶼礁窟突塭灣峙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二)說明:澎湖地名命名的地理特徵
-
東西南北後前寮
-
(一)原文註釋:東西寮,今改中西村。南北前後皆有部落村名。
-
(二)說明:澎湖有前寮後寮南寮北寮中寮西寮等聚落名。寮為漁夫捕魚休憩之地。
-
左右星辰地曜置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二)說明:以澎湖群島如為天罡地曜之星辰排列
-
湖有東西大小池
-
(一)原文註釋:湖西鄉湖西湖東村西嶼鄉大池角小池角
-
(二)說明:《澎湖廳志》記載,東西湖:在奎壁澳兩社之中,地窪下,群水所匯。旁有小湖,三面可以溉園,旱亦不涸(湖東湖西兩鄉,以湖得名)。又,大池角:在西嶼,有池廣可數畝,大旱不涸,堪資灌溉(大、小池角兩鄉,以池得名)。
-
海無定向四方是
-
(一)原文註釋:無論何方向,四方皆海。
-
吉貝姑婆點夜燈
-
(一)原文註釋:白沙鄉吉貝島有灯樓,另有一姑婆嶼無人島。
-
(二)說明:灯樓即燈塔,然燈塔應位於目斗嶼吉貝嶼
-
煙筒吉火火燒坪
-
(一)原文註釋:火燒坪今之光明里
-
後寮暸望後灣滬
-
(一)原文註釋:後寮村有一聊望山。後灣在大赤崁西、滬在海中。
-
(二)說明:聊望山應為瞭望山,也稱煙墩山。後灣為介於瞭望山大赤崁之間的海灣。後寮人以煙墩山為界,西側沙灘稱為西灣,督策沙灘則稱為東灣。
-
通建燈樓鎮海
-
(一)原文註釋:通見原港底、今之成功村西南方、白沙鄉鎮海村。燈樓、燈塔有暗礁重要之處皆有。吉貝最大、世界有名。
-
(二)說明:通見地名由來,待考。日治時期為提高北海航行此區域的船隻安全,明治32年(1899)起構建北島燈塔明治35年(1902)竣工使用。日人稱目斗嶼燈塔北島燈塔
-
員貝金貓金目嶼
-
(一)原文註釋:員貝村(島)、金嶼貓嶼、目嶼都在白沙鄉海中,惟員貝有人居村落。
-
(二)說明:此處註釋原文多有塗改,貓嶼應在望安鄉
-
查埔查某嶼原情
-
(一)原文註釋:查埔嶼查某嶼菓葉村東海中。原情嶼中正橋北,都在湖西鄉,意為男女須原情。
-
(二)說明:原文之中,查埔查某誤寫為杳埔杳某。
-
東西兩衛東西吉
-
(一)原文註釋:馬公鎮東衛里西衛里望安鄉東吉西吉
-
左右東西兩嶼坪
-
(一)原文註釋:即望安鄉東嶼坪西嶼坪
-
(二)說明:東嶼坪西嶼坪又稱半坪嶼
-
虎井驚獅窟爪善
-
(一)原文註釋:馬公鎮虎井里(島),獅山菜園里後、井字當作曾字說,虎曾(上聲)驚獅;屈爪白沙鄉鳥嶼、西北、雞善東南些。
-
(二)說明:獅山,另有一說稱為犀山,以其西側地形突出如同犀牛角。
-
天台西洞問神仙
-
(一)原文註釋:天台山望安鄉花宅村(中社)西之海墘、出文石世界有名。西洞、在望安鄉水垵村西山。
-
(二)說明:天台山上有一處玄武岩地形,傳說唯呂洞賓之腳印。西洞又稱西洞尾水垵名人王建功18351880)之墓,即位於此
-
大礁涼傘橋前輦
-
(一)原文註釋:大礁、涼傘礁都在中正橋西邊海中。
-
(二)說明:《臺灣兵備手抄》有關澎湖水治程途里數:雁晴嶼至廳二十里;中墩嶼至廳二十里;涼傘礁至廳十八里。《澎湖紀略》附圖亦在中屯嶼之南。從地理位置而言,涼傘礁接近今小嶼之位置。
-
美女梳妝後護尖
-
(一)原文註釋:美女梳妝在白沙鄉中屯村西海墘。後護尖在湖西鄉潭邊村西北海墘。
-
(二)說明:中屯島西北角稱為八仙桌,以臨海懸崖處有一處類似八仙桌一樣的玄武岩,此地又有美女梳妝穴之稱。由美女梳妝穴偏東北處眺望,就可以看到隔海城前的高地稱為牛相鬥,過去中屯即有「美女梳妝觀牛鬥」的說法。後護尖,《湖西鄉志》稱為後滬(戶),此地海岸有一口石滬名後滬。
-
照鏡典頭鳳髻展
-
(一)原文註釋:照鏡多處有;典頭,沙港村之西海墘,昔稱典仔頭;鳳髻山在林投村公廟后。
-
(二)說明:典仔頭應為「椗頭」,此地乃海邊船隻拋椗之處,故曰椗頭椗頭或錠頭)。鳳髻山在林投村公廟后。鳳髻山又稱蓮花山,也稱為鳳凰山,故村廟名為鳳凰殿,《澎湖地名辭書》又稱之為龍山:「位於公園西側的縱列山丘。這些山丘呈南北走向,長長細細的,好似一條小龍,故稱為「龍山」。林投村即以此龍山與隘門村為界。」
-
過門上下二橋連
-
(一)原文註釋:中屯村北通講美、南通鼎灣、昔北為頂橋、南為下橋。清時以石塊,光復後和水泥加寬和增高留洞,方得日夜通行。
-
(二)說明:清代頂橋稱「永安橋」,建於乾隆時期;下橋為「繼安橋」,約完成於光緒朝,兩座石橋皆為沉水石堤,亦稱上澤橋與下澤橋。日治時期,整建二橋,昭和13年(1938)11月完工通車,並將兩橋合併稱為「中屯橋」。今稱為永安橋中正橋
-
旗頭旗尾大穿便
-
(一)原文註釋:白沙鄉岐頭村大倉村(島)。
-
沙港青螺水窟
-
(一)原文註釋:湖西鄉青螺村,原水窟另一部落,自日人合為沙港村
-
(二)說明:沙港土地公前水窟合為一個村落
-
鴨母吞魚囦水面
-
(一)原文註釋:大倉村又呌鴨母,因遠觀酷似鴨母
-
(二)說明:大倉島形如鴨母,大倉的「嶼仔尾」為鴨頭,「倒埕」為鴨尾。姜佩君於《澎湖民間故事傳說(下)》提及:又有鴨母會生鴨蛋,因此大倉海邊多有鵝卵石。如果把鵝卵石打破,裡面會有一些金粉,金粉可以拿來做眼藥用。近年來大倉之海崖與海域由於受到工程怪手挖掘而導致鴨母穴已被破壞。再者,大倉媽祖的工程,更讓鴨母穴破壞殆盡。
-
北礁下釣看晴天
-
(一)原文註釋:鳥嶼附近一北礁,又吉貝海中暗礁很多,要釣魚須看晴天,不然太危險。
-
(二)說明:澎湖俗諺「一磽二吼、三西流」,指澎湖最危險的海域。一磽,即指吉貝北方海域,此地常發生船難。日治初期,奈良丸沉沒于此。二吼吼門,三西流則位於外塹西南方海域。
-
後埔頂上北南淺
-
(一)原文註釋:中西村西南方幾戶住家,翁姓的呌埔頂。北淺吉貝北海中,南淺七美鄉
-
(二)說明:北淺北淺為澎湖重要的漁場。
-
湖裡公園栽水蓮
-
(一)原文註釋:湖西湖有蓮花
-
(二)說明:此湖稱為「蓮花池」或「大窩」。據傳其興建迄今至少應有百年以上,為湖西辛氏家族族產。
-
長岸須分南北辨
-
(一)原文註釋:長岸在沙港北海中,二礁塔生一枝過東,向青螺方面,東南北皆港,漁人若翻流漲潮急向塔西行折南返。不然三面皆港,一漲四面皆海,□誤人命。
-
(二)說明:沙港村北方海域有數處礁石,較為人知者分別為頭礁、二礁與長岸東。退潮之際由沙港村天后宮附近潮間帶往北走,首遇頭礁,頭礁為一堆玄武岩礁石所組成。復往北走為二礁,二礁昔日建有一塔。由二礁往東走為長岸東,長岸東亦有一塔。《澎湖地名辭書》稱此二礁上的塔為二礁塔,《澎湖的辟邪祈福塔》則稱為二地塔;長岸東上的塔,無名稱。
-
鴛鴦看犬守門邊
-
(一)原文註釋:水垵村東南方呌鴛鴦窟鼎灣村東之臥犬,中正橋東原情嶼附近呌門裡。
-
(二)說明:鴛鴦窟為日治末期日本海軍震洋艇基地之一。清代蔣毓英編纂的《臺灣府志》有:「顏靖嶼:無居民」,此顏靖嶼,即為後來《澎湖志略》、《澎湖紀略》等書所提及的雁淨嶼、雁晴嶼雁靖嶼中西村民稱雁情嶼為黿龍嶼,以其潮退時嶼之西有一狹長如背脊之岩脈,村人稱之為龍尾,島型從東觀之像黿(鰲魚),由西而視如龍,故名。陳文石(1898~1953)遺著《漱齋詩草》,其中<沙港雜詠>的五言詩中便有一首「眼前嶼」:「一拳成屹立,長自鎖澄淵。風月竿頭滿,何須問眼前」。顧名思義,以此島嶼十分接近聚落,近在眼前。眼前,其音接近砛簷gîm-tsînn,屋簷下、台階之意。中正橋雁情嶼附近稱門裡,則雁情嶼名為砛簷gîm-tsînn(眼前),有門裡與砛簷較為合理。
-
鰲頭獨佔魁星踏
-
(一)原文註釋:鰲頭山在馬公鎮案山里北端、北文澳孔子廟、有魁星樓
-
(二)說明:鰲頭山又名牛頭山,二次戰後牛頭山土石被挖掘填海造陸,今只殘留一座小山頭,為風水之鎮。
-
牛母驚寒閃宅腳
-
(一)原文註釋:馬公鎮安宅里昔稱宅腳嶼,西北海中一小嶼呌牛母牛仔,又呌牛母嶺、又呌虎頭山。
-
(二)說明:許家村民稱牛母嶺為嶼仔山或虎頭山。許家村有則傳說:位於村落西南方海域中的虎頭山(嶼仔山),每當虎頭掉落一塊石頭,村中就會有一人喪命。由於林投樹有刺具辟邪效果,百餘年前村民乃在村莊西北側海岸種植林投來克制虎威,消弭村莊的不幸。
-
山尾林投港仔尾
-
(一)原文註釋:山尾昔另稱,今合安宅里東衛北只十餘家;湖西鄉之林投村有國軍公墓;原是港仔尾,余手改為許家村
-
(二)說明:山尾似乎藉於清代的澳社嶼設之下的小地名之間,《澎湖續編》:「陳瑗娘,鼎灣澳沙港社陳如清女、山尾社蔡超妻。年三十婺居,撫三子」。港仔尾改名為許家村,係出自洪丁聰之手。
-
牛心草尾西公礁
-
(一)原文註釋:牛心西嶼緝馬灣南一小山在海邊,馬公之西北方原呌草仔尾,塚地皆砂砱之地。西嶼小池角馬公草仔尾之海,一礁為西公礁
-
(二)說明:草仔尾也稱草樹仔尾,此處為傳統墓地,二次戰後以訛傳訛「以處理往生者須包覆草蓆而得名─草蓆仔尾」或草蓆尾。澎湖人泛稱矮灌木為樹仔,例如銀合歡我們俗稱樹仔枝,此處近海,多沙地、海濱植物。據此,此地海邊有草、樹仔、長長的沙尾,故名之為草仔尾或草樹仔尾
-
豬母水墘拖石鮔
-
(一)原文註釋:豬母水,日人改知母水。光復後改山水里。據說昔一豬母去海墘被土婆(大石鮔)把吸卜食,驚走回,飼主返得一土婆。
-
(二)說明:山水,清代澎湖志書名為豬母水豬母落水,官方公文書嶼民間的鸞書也曾出現珠母水一名。山水南岸的沙灘,兩側高地西邊為豬母山,東邊稱為觀音山。豬母山地形很像躺在海邊的母豬,從海上搖櫓經過,都可以清楚看到豬母頭、豬母頷、豬母奶、豬母腰和尾等特徵。」此地形景觀,尤其從海上觀之,更是肖像。從30高地西側往西視之,潮起潮落之際,亦可清楚的看見「豬母落水」的特徵。
-
吉埔沙尾半沉浮
-
(一)原文註釋:白沙鄉吉貝南有礁呌白沙仔尾,長溝潮尾沒去。
-
(二)說明:沒去,沉沒於水中之意。此處沙尾,應指吉貝西南的沙洲─沙尾。
-
花下觀貓擋海鼠
-
(一)原文註釋:八罩花嶼南下有貓嶼
-
(二)說明:海鼠,又名海豬,即為海豚。18世紀,澎湖人把鯨豚比擬為媽祖魚:「三月媽祖誕時,眾魚來朝,海翁來必三躍而去;海豎,狀如海翁,大亦次之;頭如豬」,這也是澎湖漁民把海豚又稱海豬的原因。1990年代以前,沙港員貝兩村合捕海豚有一套運行已久的制度。如今雖已成為陳蹟又,赤馬村有一口石滬稱為海鼠仔滬,因位於赤馬村海鼠崎頭旁,故名。
-
三塭港口看蛇龜
-
(一)原文註釋:望安西海中有礁呌三塭,馬公港口南呌小蛇頭,北呌金龜頭
-
(二)說明:三塭位於望安西垵村海中籠塭的西南西方,指白沙塭、南塭及北塭。澎湖各地多有龜山與蛇山的地名,例如竹灣村通樑村,此為玄天上帝信仰的轉化。
-
鳥嶼崎頭牛母牛
-
(一)原文註釋:白沙鄉鳥嶼村,崎頭各處有,牛母牛仔在安宅里之西北海中。白沙鄉雞善錠鉤又呌牛母牛仔。
-
(二)說明:白沙鄉人為何將雞善錠鉤又呌牛母牛仔,待考。
-
西溪流水倒流頭
-
(一)原文註釋:西溪村西北盡海之山為倒流頭
-
(二)說明:西溪村西北有草來、粗礁與冊棚等小地名。倒流頭應為粗礁或草來其中之一,有潮水折返之意味。
-
金龜港尾後山守
-
(一)原文註釋:白沙鄉港尾村東方臨海之山呌金龜,今改稱講美村
-
(二)說明:白沙鄉港尾村東方臨海之山,以嵵時板頭山廣為人知。金龜山何指?待考。
-
下窟鯉魚烏崁
-
(一)原文註釋:隘門村南住戶呌下窟仔、有鯉進水山、馬公鎮烏崁里之東山尽海處呌烏崁頭。
-
(二)說明:鯉魚山位於隘門聚落隘門沙灘20號鄉道西側丘,地形呈現中間寬、南北窄長,形似鯉魚,故名。魚頭位於掩龜山西側,魚尾則至南甲土地公廟。
-
𥓌裡雞心鼎蓋州
-
(一)原文註釋:姑婆嶼北一處呌𥓌裡。雞心,鳥嶼北一小嶼亦呌雞心。中正橋西涼傘礁西一小嶼亦雞心。頂蓋州在員貝東南。龜壁山北海中,產魚多。
-
(二)說明:𥓌裡Kiang-lāi,為姑婆嶼北側海岸紫菜最大生產地。其命名由來,是以附近的礁岩圍成一個水潭,其狀如大碗公(Kiang)得名。澎湖人稱大碗公為碗𥓌(uánn–kiang),應該是碗公(uánn-kong)之公字聲轉。公者,狀其大。鳥嶼之雞心嶼、員貝之鼎蓋州,待考。
-
後公二崁東鼻頭
-
(一)原文註釋:後公在講美村西,城前村西北海呌後公。西嶼鄉二崁村西嶼鄉牛心灣邊之山頭呌東鼻頭。
-
(二)說明:東鼻頭為日軍震洋艇基地之一。
-
海墘造塔通通有
-
(一)原文註釋:全島有好多處。
-
(二)說明:澎湖的石塔,俱黃有興與甘村吉之統計共有43座,造塔以辟邪祈福。《澎湖廳志》:以四角仔嶼為港口羅星,如印浮水面,法宜造塔於上。同治十年,附貢生許樹基招同舉人鄭步蟾、武生高其華,鳩資造塔,約後人有功名進步者,加築一層。迨光緒十一年防海之役拆改小礮圍,並蓋一兵房。嗣經法夷蹂躪,毀為平地,今已遺址無存矣。
-
下釣漁翁好駕舟
-
(一)原文註釋:西嶼原呌漁翁島
-
後窟潭邊蛤蚧吼
-
(一)原文註釋:原後窟潭,今改重光里潭邊同是潭邊村。蛤蚧,西嶼之最北之合界村白沙西嶼之海呌吼門,今造跨海大橋
-
(二)說明:和界北方海中有塊礁石名為蛤蚧礁。蛤蚧為守宮或稱壁虎,此礁石以其外型似壁虎而得名。蛤蚧(kap-kài)礁,若去除虫部,可得合介,亦即合界合界,清代方志稱合界頭西嶼人多稱kap-á-thâu,亦即「蛤仔頭」。清代文人書寫地名,總愛附庸風雅,故捨棄蟲魚鳥獸之名,取其諧音已有前例。例如「龜鱉山」改為奎壁山,「䗩仔灣」代之緝馬灣
-
溪墘嶺尾水相交
-
(一)原文註釋:紅羅村西廟公廟北,有幾戶人家為之溪仔墘。鼎灣村南、許家村東之最高處呌嶺頭,北方呌嶺尾。
-
(二)說明:紅羅村甲頭分成頂寮、東寮、西寮、下寮。西寮因為地處「西溪」最北段兩側,故又稱「溪仔墘」。此處的嶺尾應為砱尾,此沙砱自青螺南側海岸迤邐至紅羅北側海邊,呈南北走向,紅羅人稱此沙砱為白龍。西溪之水與砱尾在此交會,故言「溪墘嶺尾水相交」。
-
中溝港底鯉魚鱟
-
(一)原文註釋:中溝,自大城流至成功水庫。水庫南有鯉魚山,港底廟南海墘有一鱟山,雌雄相交,皆在石山酷似。
-
(二)說明:鱟山,港底人稱為鱟穴,分為兩處高低不一的小山頭。高處較大的鱟母,低處的為鱟公。傳說此處藏有大量白銀,後經貪婪之人取走部分,難以再覓。鱟穴亦產珍貴的黑斗石,昔日要取黑膽石須經天軍殿主公同意。後因黑斗石價昂,遭盜採。村民發現後,要求盜採者歸還原位,並以水泥重新固定。
-
西嶼鐵砧打錠鉤
-
(一)原文註釋:西嶼意作「司阜」說,鐵砧在後寮村北海中,錠鈎嶼湖西鄉北寮村北海中。
-
(二)說明:此句以西嶼別解為司阜(師傅),在鐵砧上打製錠鈎等鐵器。
-
崁頂尖山菓葉
-
(一)原文註釋:馬公鎮烏崁村之烏崁頭上為崁頂,西嶼二崁可能亦有崁頂。湖西鄉尖山村菓葉村
-
(二)說明:澎湖以菓葉為名者,有西嶼大菓葉湖西鄉菓葉村菓葉村七代方志也稱為小菓葉
-
土公大武擔東石
-
(一)原文註釋:原土地公前,今合為沙港村。原是太武村東石村,意為土公太操勞,勞累在担重的石頭。
-
(二)說明:原文「大武」應為「太武」之誤植。
-
汕頭海尾風騷橋
-
(一)原文註釋:港底成功村南之向東幾戶,原呌汕仔頭。風騷橋今已陷在成功水庫內,原湖西馬公之海尾橋,無水時可見可通。
-
(二)說明:風騷橋、也稱海尾橋、港底橋湖西大橋。昭和3年(1928)5月26日,久彌宮殿下蒞臨澎湖,期間,久彌宮殿下通過視察良文港東山比志島混成支隊上陸紀念碑,途經港底風騷橋頗見迫狹,乃由廳直營,再就橋兩旁添擴數步,俾自轉車通行無礙,便於往來。民國51年8月《建國日報》有湖西大橋整建之報導。成功水庫興建後,風騷橋沉沒水中。爾後,自來水公司鑒於鄉人常進入水庫於風騷橋附近捕魚,遂於枯水期將風騷橋拆除。
-
潭內嶼中貓尾扈
-
(一)原文註釋:潭內,中正橋西、涼傘礁北,西有潭。嶼中、貓仔尾俱在潭邊村西,中屯村南之海中。
-
(二)說明:潭內又稱深潭,潭邊因此潭而得名。依據澎湖知識平台所登錄的潭邊村石滬港滬西頭滬與一口不知名的「無名滬」。無名滬位於潭邊西海岸,極可能就是貓尾滬。嶼中,即為中屯西南海中的小嶼
-
菜園水圳在獅山
-
(一)原文註釋:菜園村北之獅山頂背上,自日人鑿一水道源道。
-
(二)說明:獅山,也稱犀山。因其從西側面看象犀牛頭,但從東面看又像蓮花。日人將謂於菜園雙頭掛鐵線之湧水收集於犀山興建水道系統與500噸貯水池,以供測天島海軍要港部之飲用水。菜園雙頭掛鐵線等之水道貯水池於今尚存。
-
花宅沃花井石泉
-
(一)原文註釋:望安鄉花宅村,今改中社村馬公鎮石泉里
-
(二)說明:花宅之名,最早見於杜臻所撰的《澎湖臺灣紀略》。聚落中央小山丘名為山仔尾頂,又稱花心。花心周圍有山丘數處,宛如花瓣襯托花心,故稱花宅石泉,清代方志又稱石井,因聚落西南社口之低窪處,有個自然的石孔,雖只有一尺餘的深度,卻能不斷湧出甘泉,猶如一口小型的水井,因而得名。
-
水道直流至過峽
-
(一)原呌過隔,自日人遷走,案山人建為海軍造船廠。光復後曾編一里為光里。
-
(二)說明:過隔,又稱隔隙,即為小案山島南方的小島。日人占領澎湖之後,將小案山改名為測天島,並著手規劃在此興建海軍要港部,小案山居民因此被迫搬遷。爾後,小案山與過隔也因填海造陸而相連結。水道,日人徵收菜園石泉雙頭掛鐵線土地,建設「水道」水工程,以提供測天島海軍飲用水。上述的菜園水圳即指設置獅山的淨水系統與貯水池,再以管線將此地水源送往馬公要港部,故云「水道直流至過峽」。
-
將軍跑馬掛雙鞍
-
(一)原文註釋:八罩將軍村西嶼鄉內垵村西山一處呌白馬。雙垵,內外垵也。
-
(二)說明:白馬崎為內垵外垵方向之上坡,內垵濟安宮興建於此,面對澎湖內海。
-
白猿紅木騎龜壁
-
(一)原文註釋:原白猿坑,今改白坑村。光復後改朝陽里,原呌紅毛城。清光緒十一年法軍侵佔造城,故謂紅毛城。日人改紅木埕(木字作目字說)。龜壁奎壁山
-
(二)說明:紅木埕之名稱與17世紀荷蘭人在澎湖的活動相關,無涉光緒11年清法戰爭。其次,紅木埕之名早於清代《澎湖廳志》已出現,也非日人所改。
-
客鳥咬柴案山
-
(一)原文註釋:客鳥山在城前村西北,案山馬公鎮案山里
-
(二)說明:案山里為清代的大案山小案山為今之測天島。日人興建海軍要港部,先徵收小案山,後徵收擴至大案山,將居民遷居現址。
-
松下通樑宮外看
-
(一)原文註釋:白沙鄉通樑村廟前有大榕樹,澎湖風景之一
-
(二)說明:松,為榕樹之代稱。清末,《澎湖廳志》對古榕已有側寫:「通梁社神廟前有古榕一株,其始祗一本在東偏,已而榕根下垂至地,遂成兩株相連;高三丈,廣四丈許,枝葉茂密.鄉人取木數十條支之,以次遞接,長幾八丈餘,直至海濱.亦罕見也」!日治時期昭和二年(1927),臺灣八景的票選活動,澎湖的代表就是古榕。昭和8年(1933)10月5日,林獻堂更與蔡培火等人由吳秋微陪同乘汽動船,與郭禮、高順賢等一行八人往白沙庄參觀通梁保安宮廟前之榕樹。
-
風門風櫃對孔川
-
(一)原文註釋:望安鄉水垵卜過花宅之北山一處呌風門。馬公風櫃里白沙鄉港尾東海中一孔川扈。
-
(二)說明:風門山座落於中社村東北方,最高點稱「望瞭山」,山頂有水塔。冬季若出中社往北赴水垵,行至此處,每感受風勢強勁,使人行不得也,如一股強風襲入家門般,故稱風門山。《澎湖廳志》對風櫃尾山的介紹,「社南有石岡臨海,中空一洞,可容數十人。四傍石壁,魚鱗重疊,上有竅如斗大,穿石透山背。竅傍常作小旋風,沙土滾滾漏下,聲如鳴鉦。洞口闢一溝,內窄外寬,潮水入焉;風起潮來,巨浪鼓盪,竅中沙土噴出十餘丈,飛射半空,如鰍魚噴沫。風再滾布,浪隨噴出,土人謂之風櫃。」孔川,應為尻川kha-tshng之意。
-
外垵乞火看燈盞
-
(一)原文註釋:西嶼鄉外垵村有燈台,馬公港口外雞籠仔設置一燈呌杙仔火。
-
(二)說明:海中的燈杵,俗稱杚仔。西嶼燈塔所在地傳統地名稱為杚仔尾,或寫成吃仔尾屹仔尾。乞火,即為杚仔火或杙仔火。
-
前後西埔寮望安
-
(一)原文註釋:望安西安村昔呌西埔。白沙鄉後寮村馬公鎮前寮村。
-
(二)說明:望安鄉西安村昔日分為前寮後寮、西埔、頂田仔等小聚落。故言「前後西埔寮望安」,此處的前後寮非指白沙鄉後寮村馬公鎮前寮
-
山尾林投港仔尾
-
(一)原文註釋:馬公鎮安宅里之東南近學校幾戶呌山尾,光復後合安宅湖西鄉林投村港仔尾光復後改為許家村
-
(二)說明:此句重複
-
崎頭臥犬虎頭山
-
(一)原文註釋:鼎灣東、東石後窩之北山是臥犬,尾至海邊。臥犬之北一虎頭山,其臥犬尻附近呌崎頭仔。
-
(二)說明:崎頭、臥犬與虎頭山之地名待考。東石村後有一「九耳溝」的小地名,九耳溝應為狗耳溝,九與狗的台語發音一致,九耳溝或許為臥犬地名之關聯者。
-
蟳廣澤頭再港尾
-
(一)原文註釋:永安橋南之潭內蟳多產,呌蟳廣,昔又呌蟳廣橋,又呌澤頭。港尾村今改講美村,亦解作要盡講要題頭再講尾。
-
(二)說明:蟳廣tsîm-kóng,螃蟹的兩隻大螯俗稱為蠘管tshi̍h-kóng,廣與管台語發音一致。由永安橋西望,左右兩側山頭形如螃蟹之大螯,故名。
-
烏泥白沙瓦硐
-
(一)原文註釋:湖西鄉林投村之東一小部落呌烏泥,今屬尖山村白沙鄉後寮村北海中姑婆嶼附近有一白沙嶼(白公嶼);白沙鄉瓦硐村
-
(二)說明:烏泥又稱烏土或是烏塗,位於林投尖山之間204縣道以南,民國83年(1994)台電公司徵收烏泥土地,興建尖山電廠一號機至四號機。烏泥的民眾,獲得拆遷補償,另於道路北側興建住宅。今只零落二、三家。
-
大小鼎灣大小崁
-
(一)原文註釋:鼎灣村昔呌大鼎灣中西村昔呌小鼎灣大赤崁赤崁村小赤崁小赤村。意作大鼎崁大蓋、小鼎崁小蓋耳。
-
(二)說明:二次戰後,台灣澎湖更改地名,三個字以上的的一律改為兩個字。大赤崁先改為赤崁小赤崁的居民聚集在廟裡,討論該取何名。耆老決議以廟中對聯「小人□□大人志,赤子熙熙樂帝天」,冠首二字「小赤」為村名。
-
大城雞母入雞籠
-
(一)原文註釋:拱北山日人改的,昔呌大城。安宅里東南一處呌雞母𤆬雞仔。雞籠仔馬公港外四角仔南之嶼又呌雞籠仔,又呌杙仔火。中屯東北海中一處。
-
(二)說明:澎湖雞籠嶼一處位於馬公港外,一處位於中屯講美之間的東側海域。
-
中衛兩肩雙印佩
-
(一)原文註釋:東衛西、西衛東之山鼻呌中衛,有雙印山。
-
(二)說明:東衛西衛之間凸出的海角稱為中衛,從日治時期的地圖觀之,有兩處小山頭,北側的山頭文澳人稱之為乳尖山,為其先人之墓地。這兩處小山頭,或即洪杞以風水角度命名的雙印山。
-
四角桶盤捧金瓜
-
(一)原文註釋:馬公港外之四角仔、南些有杙仔火者呌雞籠仔桶盤嶼桶盤里,蔡進士詩中有這一句故改名金瓜。
-
(二)說明:桶盤嶼於17世紀的史書也稱茶盤嶼。屏東科技大學曾於四角嶼野放臺灣獮猴,爾後因獮猴咬傷到四角嶼附近採蚵的婦女,屏東科技大學再將獼猴撤離。
-
竹篙橫礁雙頭掛
-
(一)原文註釋:西嶼竹篙灣改謂竹灣村橫礁光復初合合界為合橫村,後再分為橫礁村湖西鄉雙頭掛光復後改興仁里
-
(二)說明:雙頭掛應屬馬公鎮之村里。雙頭掛之地名有謂:聚落介於拱北山獅山之間而得名。
-
各嶼石花紫菜花
-
(一)原文註釋:各嶼皆有生產
-
(二)說明:石花菜於日治時代多有鼓勵種植,二次戰後逐漸減少。
-
鼓架香爐左右分
-
(一)原文註釋:龍門村東南,林投村之東,有此二嶼。
-
(二)說明:龍門外海有香爐嶼東嶼坪附近也有香爐嶼,此處指龍門村之香爐噢。香爐起霧與龍門鼓浪,皆為昔日澎湖八景之一。
-
觀音大嶼立中坉
-
(一)原文註釋:內垵村北海中有一石觀音。大嶼今改七美鄉。中坉乃白沙鄉中屯村
-
(二)說明:日治時期西嶼庄竹灣鄉先賢蔡子聘作西嶼八景詩,其中有歌詠內垵石觀音山:「石蓮座上一觀音。羅𠏉隨身十八臨。鳥住山頭天造就。古來縱美不如今」。大嶼民國38年(1949)7月20日,劉燕夫縣長任內正式改名為七美
-
龍門聖旨紅羅罩
-
(一)原文註釋:龍門村東鼻頭有聖旨山,紅羅罩今改為紅羅
-
(二)說明:相傳龍門有一座聖旨台,外海香爐嶼,上面有三根石柱,由遠處望去很像插著香的香爐;香爐嶼附近還有筆架嶼,有如皇帝放筆的地方。因此,有龍門出皇帝的傳說。
-
城北城前隘門
-
(一)原文註釋:昔呌大城北,今改武城村。白沙鄉城前村湖西鄉隘門村
-
(二)說明:大城北城前皆傳說為紅毛城之舊址,例如:大城北社(舊有紅毛城,今址廢。距廳治陸路一十里)。奎璧澳有社名大城者,相傳亦云紅毛時築城於山頂之上,以為瞭望之所。瓦硐澳亦傳有紅毛銃城一處,址亦無存。此即為今鎮海城遺址。然,澎湖真正由荷蘭人興築地的紅毛城在風櫃尾,已經由曹永和院士、翁佳音老師等學者證明,自不待言。
-
鐵線緝灣釣小管
-
(一)原文註釋:鐵線尾光復後改為鐵線里西嶼緝馬灣改為赤馬村馬公鎮小管港改為鎖港里
-
(二)說明:赤馬最早的書寫是䗩仔灣,後來演變為緝馬灣,再轉變為赤馬。「䗩」:軟體動物腹足類,殼扁平、長寸許,鈍圓錐形,表面平滑,色淡碧,有褐色小點,具放色狀脈。肉體具肥厚之板狀腳,頭部有觸角一對,其基部外面有單眼一,呼吸器為板狀,圍繞於體旁,生海濱岩石上。簡而言之,「䗩仔」就是海邊的藤壺,常與野生牡蠣雜生礁岩上。故赤馬之名與元代在澎湖牧馬的荒謬之論無涉。
-
北礁嶼忌險礁
-
(一)原文註釋:俱在吉貝燈塔附近,北礁在目嶼北西北。
-
(二)說明:險礁並非在目斗嶼燈塔附近,位於吉貝赤崁之間海域。
-
煙坉鼻尾且休論
-
(一)原文註釋:煙坉山在中西村西北海墘,鼻尾在中西村北入海中。原情嶼之東皆是石。
-
(二)說明:澎湖以煙墩或鼻尾命名者多有,應非專指中屯村之煙坉與鼻尾,故而洪杞言「煙坉鼻尾且休論」。
-
暗澳內房著鎖門
-
(一)原文註釋:昔稱暗澳,今改西文里。內房在東衛里東南方近□□,今□營房。
-
(二)說明:暗澳,也稱穩澳。因清代文官署設於此又名文澳。內房應為東衛白埕一帶,為軍事營區。
-
無嶼水垵后螺
-
(一)原文註釋:無嶼乃草嶼,八罩貓嶼南一、員貝南一。望安鄉水垵村。戶螺乃西嶼北端、跨海大橋南端附近,只幾戶。意作無事著垵拾撈螺。
-
(二)說明:講美村東北方海中亦有草嶼。
-
船帆掛起嶼邊過
-
(一)原文註釋:船帆嶼將軍嶼東邊最靠近,全石壁屹立。
-
(二)說明:1664年,清朝對明鄭在臺澎的軍事佈防,蒐集相關的情報繪成一張臺灣軍備圖,今人定名為<永曆十八年臺灣軍備圖>,地圖標示將軍帽地名,將軍帽當是將軍澳,有趣的是將軍帽的島型饒富趣味,在島嶼之上劃了一頂形如帽子的礁石,此礁石應是東南角的船帆嶼
-
頭地虧塭二地塔
-
(一)原文註釋:皆在沙港村后一直到員貝為止,退潮時可行至員貝,滿潮皆不見。二地塔,在半途造一石塔,以示去長岸歸途之目標。
-
(二)說明:虧塭khui-un,又寫成開塭khui-un,蓋開與虧台語發音一致,位於沙港天后宮右前方海岸。再往沙港村北方海域有數處礁石,較為人知者分別為頭礁、二礁與長岸東。退潮之際由沙港村天后宮附近潮間帶往北走,首遇頭礁,頭礁為一堆玄武岩礁石所組成。復往北走為二礁,二礁昔日建有一塔。由二礁往東走為長岸東,長岸東亦有一塔。
-
夯豆砛堦尋布袋
-
(一)原文註釋:虎井盡東臨海為夯豆頭。砛堦:望安之金瓜。
-
(二)說明:「砛堦:望安之金瓜」,此句字體非毛筆書寫。布袋,布袋嶼,又名船路嶼、船戶礁,位於水垵東鼻頭東北東海中。又,中社有一地名為布袋港
-
象鼻捲頭鳥嘴尾
-
(一)原文註釋:西嶼南最謂之東象頭有砲台,鳥嘴在城前村西,尾在南、頭北向西落海中,有一条石礁又呌客鳥咬柴
-
(二)說明:青螺嵵裡雙頭掛皆有象鼻之地名。山水東側亦有鳥嘴之地名。
-
桑滄變幻是難知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馬公紗帽看嵵戴
-
(一)原文註釋:馬公鎮嵵裡里西北方有紗帽山,在馬公看正在左前面。意作「要戴紗帽須看時」,亦可作「馬公的紗帽看嵵裡人戴」解。
-
(二)說明:嵵裡(sī ni) ,澎湖地名辭書介紹其地名由來因聚落北邊有一座山,形似清朝官員所戴的紗帽,因而取名紗帽山,而聚落正位於紗帽所延伸出來似「匙」的冠耳,山形又似匙,即紗帽嵵。清代的官帽並無冠耳,而是明代以前烏紗帽兩旁之冠耳稱為「翅」,翅有平翅、朝天翅、圓翅等,並非湯匙的「匙」。自1661年1683年,鄭氏家族經營澎湖期間,嵵裡有𡻄內嶼、峙山與嵵內等不同的說法,由17世紀前期的「蒔」轉變為「𡻄」或「峙」,有山頭之意,蓋指紗帽山
-
外嶼海中難盡記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以後改稱未可知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此皆余到眼親視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故將列嶼作歌詩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但願後賢休見鄙
-
(一)原文註釋:原文無註釋
-
作者|許玉河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