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彙|奎璧澳、圭璧港、奎壁港、龜璧澳、南藔澳
-
南寮二字史料上始見於明末清初《靖海紀事》,稱「龜壁港」。其名稱由來的解釋是「龜壁港澳;在
湖東澳東北,相距三里許。不時有龜O進港字卵。故名。」、「龜壁山:龜壁。海物名,山下最多,山因以為名。」、簡言之,昔時山下烏龜多而稱「龜壁山」,南寮村、
北寮村民依山而居,故始稱「龜壁港」,後因龜、奎、圭音類。壁、璧音同義通,
-
而由這五字交錯組合成各種寫法,其中以雅稱「奎璧澳」最常見。《
澎湖紀略》的載記可為明證,南方聚落仍稱「奎璧港(社)」。北方聚落則開始獨立獨為「
北寮(社)」。不久之後,「奎璧港(社)」改稱「南寮(社)」,南寮、
北寮對稱之名正式形成而沿用至今。至於地名名稱的由來,為明末清初大陸移民來這裡定居建寮,後來有一部份人遷往北方的
奎壁山下定居,彼此就以南寮和
北寮來區分。
-
本村居民以
趙姓、
楊姓、
吳姓、
陳姓、
許姓、
蔡姓為大姓,其中
趙姓、
吳姓及
楊姓皆建有家廟祭祖。南、
北寮居民原本合稱為一聚落,清中期開始,可能因人口滋多,也可能因謀生手段有別,務農的集中居於南方的旱地,業漁的則集居於北方海濱,而開始區分為兩個聚落。
日治時期稱為南寮澳南寮鄉,隸屬澎湖廳
湖西出張所管轄,之後行政區域屢有變動。戰後與
北寮村合併,稱為「南寮村」,
民國54年(1965)將現在的
北寮村劃出,重劃後本村仍稱為「南寮村」迄今。
民國68年(1979)開始從事社區發展,由在地居民、旅外同鄉出錢出力,政府並補助經費,從事社區現代化的建設,大大的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質。本村居民以農業為主,除農業外,居民並輔以捕魚及土木、水泥工等以維持生計。在農耕方面,因為自然環境影響,土地貧瘠,只能
種植高粱等農作物,並飼
養牛、雞、鴨、豬,以自家食用為主。捕魚也僅是在沿海捕蟹抓蝦,挖些螺絲貝殼,貼補家用。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
南寮村位處
湖西鄉東側,北鄰
北寮村,南鄰
尖山村,東毗
菓葉村,西接
湖西村。南寮一名史料上始見於明末清初《靖海紀事》,稱「龜壁港」(施琅,1683:58)。自此以後,清朝文獻有各種寫法,如「奎璧澳」(
周于仁、
胡格,1740:28、31這個寫法最多,故以此稱為代表)、「奎壁港」、「圭璧港」、「龜璧澳」……等。其名稱由來的解釋是「龜壁港澳:在
湖東澳東北,相距三里許,不時有龜鼉進港孵卵,故名。」(蔣毓英,1685:65)、「龜壁山:龜壁,海物名,山下最多,山因以為名。」(高拱乾,1694:411)、簡言之,昔時山下烏龜多而稱「龜壁山」(台語烏龜叫「龜壁」)。南、
北寮居民原本合稱為一聚落,清中期開始,可能因人口滋多,也可能因謀生手段有別,務農的集中居於南方的旱地,業漁的則集居於北方海濱,而開始區分為兩個聚落。《
澎湖紀略》的載記可為明證,南方聚落仍稱「奎璧港(社)」,北方聚落則開始獨立為「
北寮(社)」(
胡建偉,1771:34)。不久之後,「奎璧港(社)」改稱「南寮(社)」(
蔣鏞,1832:33、43),南、
北寮對稱之名正式形成而沿用至今。
-
南寮聚落在清季地方自治隸屬於奎璧澳內,稱為「奎璧港社」,清代中期以後稱為南寮社,清末晚期亦稱南寮鄉。日治初期改劃隸屬於奎璧澳內,稱為「南寮鄉」,
大正9年(1920)街庄改正之後,成為
湖西庄內的大字單位「南寮」。戰後,
澎湖縣政府於
民國35年(1946)成立,將其納入
湖西鄉的管轄區,並與
北寮聚落合併,成為「南寮村」。
民國54年(1965)5月,將
北寮聚落分出,獨立為「南寮村」迄今。
-
南寮村行政面積為179.1251公頃,
民國98年(2009)8月時編有19鄰,全村計有259戶,以趙(74戶)、許(57戶)、吳(38戶)、陳(24戶)、楊(19戶)為戶長主要姓氏,另有呂、李、蔡(皆6戶)、曾(5戶)、辛(4戶)、林(4戶)、洪(3戶)、莊(2戶)、邱、姚、翁、黃、葉、鄒、劉、樊、謝、鍾、蘇(以上皆1戶)等姓的戶長;村內有男性386名、女性359名,共計745人。
202號縣道橫貫全村,14號鄉道縱貫北方,南部大多為旱田。全村面積1.79平方公里,
民國八十八年(1999)十二月人口770人,甲頭與主要姓氏為頂甲(趙)中甲(楊吳陳)、下甲(許)。文風盛、古厝多、石敢當多是本村特色。
-
文字來源|
湖西鄉志(上冊|2010出版)
-
「奎璧社」由楊、趙、吳、陳、許、曾、蔡、林、莊、李、辛、鄭12姓組成。以楊、趙、吳、陳、許、蔡6姓為主姓。
-
諸姓中,崇禎年間
楊姓最早遷入;
趙姓係兄弟兩人,永曆初期接踵遷入;
吳姓分三支系,分別於
鄭氏時期、乾隆初期遷入;
許姓分兩支系和
陳氏同在
鄭氏時期徙入;曾姓
雍正時期遷入;
蔡姓乾隆初期徙入;
林姓分兩支系,皆在道光晚期徙入;另莊、李、辛3姓同在光緒初期始遷入;鄭姓遷入亦較晚,惟時間不詳。
-
諸姓中,楊、趙、許、蔡4姓,祖籍金門,
吳姓漳州龍溪,
林姓漳州東山,陳、曾2姓祖籍不詳。莊姓係
青螺社莊姓支系;
李姓係
西衞社李姓支系;
辛姓係
湖西社辛姓支系;鄭姓世系不明。
-
聚落區分為「
頂寮」、「中竂」、「
下寮」。其中許、曾、蔡、辛4姓居
下寮;楊、陳、莊、鄭4姓居
中寮;趙、李、許、蔡居
頂寮;
林姓分居
中寮、
下寮;
吳姓分居
頂寮、
中寮、
下寮。
-
昭和時期全社共有三合院194間,其中
頂寮92間,
中寮53間,
下寮49間。以姓氏別之,
趙氏82間、
許氏37間、
吳氏24間、
楊氏17間、
陳氏16間、
蔡氏8間、莊氏、
李氏各3間、林氏、曾氏、
辛氏、鄭氏各1間。
-
作者|蔡光庭老師
知識建檔|2017-03-01。知識更新|2024-08-01
修正建議回報龜壁港澳;在湖東澳東北,相距三里許。不時有龜O進港字卵。故名。
O字乃由於原文印刷不清所致
一曰龜壁港澳在大山嶼之東北龜壁山前。自龜壁港至風櫃仔尾,有三十里。
一曰龜壁港澳在大山嶼之東北龜壁山前。自龜壁港至風櫃仔尾,有三十里。
奎壁澳至媽宮旱路二十五里
圭璧港〈在果葉仔北二里。又北三里即圭璧山。臨海多生句黽鼊。距媽宮東北二十五里。〉
奎璧港澳:在廳治東北二十五里。
奎壁澳:奎壁港社(距廳治陸路二十二里)......奎璧澳:人戶二百八十二戶,男一千八百六十丁,女一千三百一十口,共男女三千一百七十丁口...........十三澳詩:奎璧光芒本列星,化作人間應地靈。俗尚漁樵知力穡,戶敦仁讓喜橫經。城當北拱瞻辰極,湖自東連浴日溟(城北、湖東,皆社名)。紅罩、青螺皆瑞氣(紅罩、青螺,亦皆社名),乾坤何處不清寧!
南寮趙家井:趙騰兄弟就近鄉宅圍鑿井,竭數歲之力,卒得甘泉,旺甚,以溉蔬果,頗獲利(生員蔡玉成採)。
奎壁澳:南寮社(陸路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