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彙|八罩嶼、八罩山、挽門嶼、八罩澳
-
地名由來:望安鄉因構成該鄉的島嶼中最大者稱
望安島而得名,
望安島為澎湖縣第四大島,其見諸歷代史籍中的舊稱有
八罩嶼、
八罩山、挽門嶼、
八罩澳等。關於
八罩的意義為何,說法不一。有將罩字釋為兜(即湊合之意),謂
八罩指八個島兜在一起;有將罩字音轉為島,認為
八罩就是八個島。
八罩應指該島周圍為八個島嶼(
將軍澳嶼、
東吉嶼、
西吉嶼、
東嶼坪嶼、
西嶼坪嶼、
七美嶼、
花嶼及
虎井嶼等)所罩住而得名。三說中,第二說較牽強,第一說尚稱合理,第三說應較接近事實。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
望安鄉座落於澎湖
大山嶼(
澎湖本島)及
大嶼(
七美島)之間的海面,北方有北迴歸線通過,是臺灣省最西的鄉鎮,距離東方的臺灣本島約42公里,與北面的
馬公市所在
大山嶼則相距15公里。依據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於
1936年發行的《臺灣總督府第三十九統計書》,本鄉極北為
花嶼、極南為
鐘仔嶼、極東為
東吉嶼、極西則是
花嶼,其中
花嶼亦是澎湖群島及臺灣的西界。二次戰後的相關公務表報、研究報告或專書,所引用之數據大致與《臺灣總督府第三十九統計書》相去不遠。
-
望安鄉由32座大小島嶼組成,散布在東西約38公里、南北約18公里的海面上。登錄於澎湖64島的有19座,其中
八罩島、
將軍澳嶼、
東嶼坪嶼、
西嶼坪嶼、
東吉嶼、
花嶼等6島有人居住。
西吉嶼則在
1978年因交通等因素遷村,
1979年正式廢村,與其它25座島嶼皆是無人島。在面積方面,本鄉第一大島
八罩島是澎湖群島的第四大島,第二大島
將軍澳嶼、第三大島
東吉嶼及第四大島
花嶼在澎湖群島分居第八、第九及第十大島。面積不及1平方公里的小島與礁岩計有28座,佔近87.5%。在海岸線方面以
八罩島最長,
將軍澳嶼次之,
東吉嶼第三。
貓嶼海拔70公尺,是本鄉最高點,亦是澎湖地形的最高點。
-
資訊引用|《望安鄉志》
知識錯誤回報八罩澳:與將軍澳相連,可泊船。
金門總兵黃英奏言:「...彭湖雖稱三十六島,居於臺、廈之中,究皆一抔之土,錯落彈丸,除媽宮、八罩略有人煙,餘悉冷落荒嶼...
八罩澳:雜糧小鋪、光餅鋪、販賣咸魚鋪。....十三澳詩:八罩澎南海外村,也憑漁艇當田園。珠璣(海出蚌珠)映月尋花嶼(島名),玳瑁乘潮(澳多玳瑁,大者重百餘斤)戳挽門(汛名)。九夏望雷消颶母,三秋祈雨長薯孫(澎地雨水最少)。往來商舶安瀾渡(此地泊船最險),馬腹鞭長可勿論(遠駐口岸,稽查頗難)!
網垵澳:網垵社(距廳治水程五十里)、將軍澳社(水程五十里,南風時停泊之處,有文武汛口)、西吉嶼社(水程八十里)、東吉嶼社(水程八十里)、嶼坪社(水程七十里)、大嶼社(水程一百里)。
右網垵、水垵暨各小島,合為八罩嶼,乃大山嶼極南之地,水路險要,在汪洋大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