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七美嶼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同義詞彙|南嶼、南大嶼、南天嶼、大嶼、七美島
-
七美嶼舊名有南大嶼、南嶼、大嶼等,其中以「大嶼」稱呼為最早,在清朝初期康熙24年1685年)蔣毓英纂修的《台灣府志》就有記載。七美嶼因為位於澎湖南海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所以就稱為大嶼,又因為位於澎湖群島的南方,所以又稱為南嶼、南大嶼;然又因為位居偏遠南海之中,也稱為南天嶼。日本時期仍稱為大嶼,直到民國38年,劉燕夫縣長被七美人殉節抗盜的故事所感動,特呈請省府將「大嶼」易名為「七美」,並且在傳說中的井邊設塜祭祀,是為今天的「香秋苑」。
-
七美嶼地處澎湖群島最南端,是澎湖90座島嶼中的第4大島,同時也是標高第二高的島嶼,海拔約66公尺,僅次於貓嶼,自古即是台灣海峽的要衝,也是兩岸人文移徙的中繼站之一。七美嶼全島總面積約6.99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14.4公里,為一東高西低的方山台地。全島屬玄武岩地質地形,有柱狀節理、板狀節理與放射狀節理。
-
資訊來源|悠遊八罩自然與人文生態學習手冊
-
七美的古地名:「雲梯」、「番座」、「大烏」
-
清初高拱乾《臺灣府志》提及澎湖一處地名曰城質澳:「一曰承質澳,在大嶼之南。越而西,有湖內澳。此處惟十月至三月波浪少平,亦可以寄泊;四月至七月,則洪濤不測,雖土人罕至其處」。文中的大嶼又名南嶼,亦即今日的七美。清代志書多以南嶼:「即南大嶼。廣袤三十里,內有民居,水程一百四十里」,來介紹此地。
-
成書於同治年間的《臺灣府輿圖纂要》,分為「台灣府輿國纂要」、「台灣縣輿圖纂要」、「鳳山縣輿圖纂要」、「嘉義縣輿圖纂要」「彰化縣輿圖纂要!、「淡水廳輿圖纂要」、「噶瑪蘭廳輿圖纂要」及「澎湖廳輿圖纂要」,合計八冊。「澎湖廳輿圖纂要」中,大嶼上書寫了三個地名,分別為「雲梯」、「番座」、「大烏」。「番座」究竟何指,令人費猜。「大烏」應為「大湖」之意,烏與湖臺語發音相近。此「大烏」,即為湖內社地名之原由,為今日的七美水庫所在地,再依此分為東湖村西湖村
-
「雲梯」,七美人稱為「分岔仔」。「雲梯」與「分岔」,臺語發音也是近似,蓋不出澎湖傳統地名以音借字的範疇。「分岔仔」,《澎湖地名辭書》又稱「分叉仔」,《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一書則以「分岔仔」是海蝕後與陸地分離的海蝕柱,俗稱「雲梯」,高約50公尺,外形似大象蹲坐海中。不論是「大象」、或是消防車的「雲梯」,都難以想像成「分岔仔」。「分岔仔」其實就是「煙斗」、「煙吹」的臺語發音。「煙吹」除了長長煙管之外,有的底下還會有類四方形的煙座,「分岔仔」的外形類似此煙座。
-
分岔仔」為獨立的海蝕駐,頂部尚有一處以石塊堆疊而成的石塔。「分岔仔」幾近垂直,極難攀登。頂部狹窄,亦無種植之利。因何於其上堆疊石塊?許毓丕醫師曾訪問當地民眾,一言撿拾鳥蛋之人,從薄如刀鋒的北邊石頭攀爬上去堆的;二則明朝倭寇來洗劫七美時,七美居民會放一塊大木板,然後全村爬到分叉仔上面去避難。有一次,有人因此跌下去,故將他埋在上面以茲紀念。
-
分岔仔」頂部狹窄,無以躲藏,第二種說法不符常理。或有言仙人之作,一個神祕未解的謎題。
-
作者|許玉河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資訊

時值天晚,將船隻灣泊八罩水垵澳,遣官坐小哨到將軍澳、南大嶼等島安撫島民。十六日早,進攻澎湖。逆賊排列船隻迎敵

靖海紀事 / 施琅|


澎湖在臺灣西,阻隔海洋,非舟莫達。舊六十二澳,曰南天嶼(即大嶼,以其地大而在南,故曰南天。)


南嶼:橫里許,直二里,亦名大嶼。偽時民居稠密,今俱移在八罩嶼。

臺灣府志《蔣志》 / 蔣毓英、季麒光、楊芳聲|


南嶼亦名大嶼。先時居民甚多,以波濤不測,移居八罩嶼。

臺灣府志《高志》 / 高拱乾|


...南嶼也(...南嶼亦名大嶼。先時居民甚多,以波濤不測,移居八罩嶼)

臺灣府志《高志》 / 高拱乾|


舊六十二澳,曰南天嶼(即大嶼,以其地大而在南,故曰南天。上憲以其僻遠,恐容奸,不准報墾;後又與東吉、西吉、半坪嶼、花嶼同請牧羊,亦不准。蓋慮鞭長不及,防微杜漸意也)


大嶼至媽宮水程一百里


其羅列於大山嶼之前者,曰虎井嶼、...南嶼【亦稱「大嶼」,今名「南天嶼」】

臺灣志略 / 尹士俍|中卷(山川景物)|


南天嶼〈亦名「大嶼」,在八罩西南。距媽宮澳水程七十里。舊有民居,以風濤阻遠移住八罩。因禁開墾,曾與東西吉、半平、花嶼等同請牧羊,俱不允,蓋慮鞭長不及也。〉

重修台灣縣志 / 魯鼎梅、王必昌|


南嶼:在廳治南水程一百里。亦稱大嶼。

續修臺灣府志《余志》 / 余文儀|


南嶼(即南天嶼。廣袤三十里,原有民居,後因被寇,鞭長莫及,徙歸八罩,永為禁地。距廳治水程一百四十里。)


大山嶼之南:.......南嶼(一百四十里。亦稱大嶼,廣袤三十里,有民居)


八罩而南為南大嶼,海濱僻處有花數株,莫知其名,開時色頗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