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宋代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宋朝時期
-
澎湖地近福建,附近又是個豐富的漁場,故閩省沿海居民時常前往捕魚,漸漸的一到漁季,漁人就在澎湖搭寮而居,旣可延長作業期間,遇颱風亦可棲止,以後部分漁民就在澎湖定居。漁期則捕魚,暇時或闢地種植、或放牧牛羊,對家用不無少補。朱室南遷,不少人民避難海上,可能有部分人爲求生,在澎湖植粟、麥、麻等作物。宋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有島夷號稱毗舍耶的到澎湖,將居民所種的植物強行收割,當時的泉州知府汪大猷鑒於對澎湖的防守只是「每遇南風,遺成爲備,更迭苛擾」,故造了兩百間屋,遣將長駐澎湖來防守毗舍耶人.....
-
文字引用|宋、元、明、清對澎湖群島的認識(硓𥑮石季刊第四期)
-
作者: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
由於澎湖群島的地理位置位處於臺灣與福建之間,在海洋交通上是往來兩地的必經之地,因此其與中國大陸在行政體系上的連結早於臺灣本島。就目前學界的研究成果,大抵上最早可以上溯自宋代,政府便視澎湖群島為其統治區域。在南宋孝宗乾道7年(1171),泉州知府汪大猷曾派兵駐守澎湖,以防海外敵人入侵。因此由歷史的文獻記載及派兵防守的事實來看,澎湖群島應當於宋代便已納入中國的行政疆域。
-
由於澎湖群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再加上當時已有漢人的居住,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南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趙汝适所著的《諸蕃志》中記載:「泉有海島曰澎湖,隸晉江縣。」當時的澎湖群島在宋代的地方行政層級分劃中,屬於泉州府轄區,被視為「泉之外府」。
-
文字引用|續修澎湖縣志(政事志)
知識建檔|2017-03-02。知識更新|2025-01-18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平台知識總數
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