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分類:村里地標  

白沙鄉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北山嶼、上山、頂山、白沙庄
-
版本一|島上因沙礫特別發達,珊瑚礫仔布滿地表,在陽光閃耀之下似白帶繞岸,幾經變遷後乃取今之名「白沙」。位於澎湖群島的北端,昔時名「北山嶼」。清代白沙鄉設有瓦硐澳赤崁澳鎮海澳等三澳,至清雍正五年(1727)廢巡檢司升格為澎湖海防糧捕廳,並得本鄉原設之三澳外增列通樑澳、吉貝澳為五澳。明治二十九年(1896)澎湖島廳以下改設澳務署,與本鄉原設之五澳,合稱為頂山澳務署。大正九年(1920)澎湖廳改屬高雄州澎湖郡,郡以下設馬公街湖西庄、白沙庄、西嶼庄望安庄四庄。光復後改為白沙鄉,有中屯村講美村城前村鎮海村港子村岐頭村小赤村赤崁村瓦硐村後寮村通梁村吉貝村鳥嶼村大倉村員貝村,共十五個村。
-
續修澎湖縣志版本|地名由來:本鄉位於澎湖群島的北端,故昔時名「北山嶼」《澎湖紀略》有記載:「以上四澳一十四社,總名北山嶼。在大山嶼之北,中隔一港,潮退路可通。」,或名「上山」,(日治時期寫成「頂山」)與「大山嶼」俗稱「下山」相對應。島上因沙礫特別發達,珊瑚礫仔布滿地表,在陽光閃耀之下似白帶繞岸,幾經變遷後乃取今之名日「白沙」,洵名實相符。本島或稱北海嶼,因在澎湖本島之北故名,西人稱為Pehu,可能出自「北海」之譯音。
知識錯誤回報


隱藏資訊

以上四澳一十四社,總名北山嶼。在大山嶼之北,中隔一港,潮退路可通.....北山汛:系外洋次衝要口。營房一十間。煙墩三座。按季派撥千把總一員、戰船二隻,配兵一百名駐防。兼轄吉貝澳汛。東至鳥嶼,西至姑婆嶼,南至中墩、灣貝諸嶼,北至北礁嶼。外則汪洋大海,渺無涯際。


隱藏連結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