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4年(1878),澎湖通判蔡麟祥,聘金門舉人
林豪主講於
文石書院,並委以編纂縣誌的重任,本縣士紳
黃濟時、
蔡汝璧(玉成)為協纂,完成《澎湖廳志》16卷,後因故未刊行。
光緒18年(1892)臺灣省設通志局,澎湖通判潘文鳳,在臺南海東書院取得《澎湖廳志》的文稿,且於
蔡玉成處取得副本,重聘
林豪為總修,
蔡玉成、
黃濟時為協修,經2個月的刪補完成初稿;
光緒19年(1893)臺灣巡撫唐景崧命江蘇舉人薛紹元再次刪補,廳志才正式完成。
-
《澎湖廳志》的內容,包括卷首皇言錄、封域、規制、經政、文事、武備、職官、人物(上)、人物(下)、風俗、物產、舊事,及藝文(上)、(中)、(下),共十四卷。此書集清代官方史料之大成,加上個人資料,依一般志書體例,包括史實、政事、海防、官制、文物、宗教等,不過志書成,而臺澎於馬關條約割日,為保本縣史料免於散佚,
日治時期地方耆舊曾兩度重印此書。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文化志》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