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林豪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同義詞彙|卓人、次通、嘉卓
-
林豪,字嘉卓,一字卓人,號次通,金門人,咸豐9年(1859)舉人,此後屢試不第,遂罷科考之路,致力於諸子百家之學,學問精進不已。因新竹林占梅之邀,作客潛園,接著受聘纂修《淡水廳志》,林曾三度主講澎湖文石書院,並輯《澎湖廳志》,後歸金門,著書以老。林豪著述甚豐,有《海東隨筆》,《誦清堂文集》,《潛園詩選》等數十種。在作客潛園期間,主客間詩文唱和頻繁,由《潛園詩選》可知當日盛況。其詩作被譽為「精深幽峭」,平素博覽群書,而閱歷又富,不論詠史詩或記實之作皆多,詩作中有〈門人郭紹芳秋闈獲雋〉詩二首,是主講文石書院後所作,詩中對門人科場及第,頗見寬慰之情。
-
《誦清堂詩集》是林豪晚年自行從3千多首詩作中,挑選出來的作品集,但未見刊行,直到民國46年(1957)5月才由其姪孫印行。詩集共分12卷,有一千多首詩,其中第8卷為「澎海草」,包括97首古今體詩,是林豪在澎期間的作品,由於曾任文石書院教席,詩集中有大量制式詩題的作品,也有教學生如何行文的詩作,如〈與諸生蔡汝璧黃卿雲論文十首〉等;另「澎海草」中的〈澎湖大風行〉、〈鹹雨嘆〉等,詩的重點非詠景,而是借此表達澎人在惡劣的地理天候下,生活艱困的一面,充滿人道關懷;天災之外,官吏壓榨催科,借機勒索小民的惡形惡狀,甚至監獄人滿為患的情景,在〈囹圉滿〉、〈少婦哀〉的詩作,可見林豪的控訴。與清代仕宦文人大量詠物詠景詩相較,林豪的這些詩作,更真實地反映庶民大眾的生活。
-
前述諸人外,像陳廷憲、蔣鏞、徐必觀等在澎任職期間,也有詩作傳世,其詩作大抵以詠景物為主。其實除林豪等少數未任官職,清代宦遊文人中多數為地方官吏,而清制為官需迴避本籍,因此官員多為外地人,對他們而言,澎湖地處海濱,自然景觀迥異於內地,物產、民風也有所差異,因此詩文中吟詠景之作,不乏以描繪澎湖的海浪、狂風、斥鹵、黃沙等的作品,而硓𥑮石、文石、海產等也時常入詩。另外身為父母官,與地方文人詩文唱和,亦為提振文風、移風易俗的一環,至於別情依依,地方父老的推崇與送別,似乎常是仕宦文人的詩題。不論是真情流露或是職責所需,這些宦遊文人為澎湖帶來可貴的文學遺產。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十三)文化志》
知識建檔|2017-10-31。知識更新|2024-06-21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