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與節孝:澎湖的傳統女性形象
湖傳統婦女昔日的生活寫照。
道光十一年(1831),澎湖大旱、又逢風災,造成全澎湖的大饑荒、民生困苦。翌年春天,興泉永 ....
- 澎湖鸞堂的社會關懷─祈求甘霖與批判不良民風
,多所描繪。例如:1831年(道光十一年)澎湖大旱、又逢風災,造成全澎湖的大饑荒、民生困苦。澎湖通判蔣鏞雖籌捐義倉錢三千 ....
- 東石寬,陳萬記,張百萬
寬一併亦記載於《澎湖廳志》:「道光十一年,通判蔣鏞勸捐義倉穀價,自捐俸錢七百千文,副將吳朝祥捐錢二百千文,在地紳民陳均哲 ....
- 林豪
林豪(1831-1918),字嘉卓,一字卓人,號次通,金門人,咸豐9年(1859)舉人,此後屢 ....
- 溫兆鳳
鹿港金門館原稱「浯江館」,道光11年(1831),溫兆鳳倡議重建,但未動工便認他職,後任的劉光彩承繼此事,該工程由鄭 ....
- 颶風鼓浪,海水噴沫,漫空潑野:澎湖的鹹水煙
,189兩,可見災情慘重。又如道光十一年(1831),颶風鹹雨為灾,商舶不通,居民乏食。隔年春(1832),周凱自廈門攜 ....
- 澎湖八景
澎湖八景詩,始見於蔣鏞(道光十一年,第六十任澎湖通判)之《澎湖續編》;早出之胡建偉(乾隆三十二年,第十八任澎湖通判 ....
- 災荒救濟─義倉
道光11年(1831),通判蔣鏞勸捐義倉穀價,自捐俸錢700千文,副將吳朝祥捐錢200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