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跨海大橋鹹水煙記錄

2020跨海大橋鹹水煙記錄|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拍攝日期:2020-10-19(星期一)

颶風鼓浪,海水噴沫,漫空潑野:澎湖的鹹水煙

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澎湖有諸多島嶼岩礁,四周以海水為介質。再者,澎湖地勢低平,最高點不過70公尺左右,每年九、十月之後,強烈的東北季風或是秋颱,往往襲捲海水鹽霧帶上陸地,形成澎湖人所稱的「鹹水煙」。鹹水煙也因此對澎湖的自然環境與常民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
-
一、強風造成鹹水煙
-
強風是澎湖氣候的特色之一,朱學良曾計算的臺灣各地季風指數澎湖群島值高達98,為全臺之冠。再者,根據陳正祥及廖大牛的研究,澎湖風速分別為6.4m/s及6.5m/s,亦顯示澎湖是臺灣地區風速最為強勁的地區之一。檢視1897-2007年間的氣象資料,大山嶼年平均風速為5.7m/s,自10月(7.4m/s)開始東北季風盛行的季節,11-12月風力最強勁,月平均風速皆達8.0m/s,翌年1月風速7.5m/s開始轉弱,2月(7.1m/s)與3月(6.0m/s)仍高達6.0m/s以上。當風速超過5.5m,便足以拂送海面鹽霧抵達內陸,而鹽霧可腐蝕植物組織,使植物枯萎甚至死亡。幾乎長達半年5.5m/s以上的東北季風帶來的鹽霧(鹹水煙),造成林木難以存活,只有低矮的草原,這也是史書上形容澎湖是「有草無木」的自然環境主因。灰濛濛的天空、枯黃的田野,也成為澎湖冬天的主要色調。
-
二、鹹水煙下的人文活動
-
18世紀中期胡建偉所著的《澎湖紀略》云:「……牆壁俱用老古石所砌,其石乃海中鹹氣所結,取去之時石猶鬆脆;迨風雨漂淋,去盡鹹氣,即成堅實。價廉而取便。澎湖之房屋,悉皆用此。其屋亦高不過一丈一、二尺之外者;非為省工價,為因海風猛烈,不敢高大,以防飄刮故耳。」此則說明了東北季風對澎湖建築所帶來的影響。其次,林豪澎湖廳志》亦云「……其地海濱斥鹵,僅產雜糧,中稔猶恐不給;一遇鹹雨則顆粒不留,即牛畜亦難以存濟,其窮荒海角之民輾轉溝洫者,更不堪設想。有當世之任者,不得不思亟為之所矣。向者澄海蔡通守勤求民瘼,謂地瓜花生非致富之具,其漁者值颶颱時作,仍不得採捕……。」傳統的農業與漁業活動,在在受到強風鹹雨的影響。因此,漁業上澎湖人與潮間帶廣築石滬,縱然強風鹹雨,漁民仍可在潮間帶築滬捕魚,以茲生計。在農業上,多建菜宅防風、防鹹雨以產菜蔬,也讓冬季的澎湖有了綠色的角落。是以《澎湖廳志》言澎湖人:「屋不欲高,門不甚廣;而屋上樑棟必堅,榱桶較密,蓋防海風猛烈也。築牆用老古石,皆掘於內海波間;掘後復生,取之不竭。社外附近膄園,亦用老古石周圍堆砌短垣;謂之宅者,即孟子所謂五畝之宅也。澎人多圍宅種菜…..。」
-
三、文人筆下的鹹水煙
-
過去,澎湖居民屢受鹹水煙之苦,文人騷客對鹹水煙此種自然現象,也是深感震撼而多有著墨。18世紀中期,胡建偉澎湖紀略》收錄其〈澎湖歌〉,其中已有提及「歲不十雨月千風,波翻浪覆勢傾倒。匝時鹹水漲漫天,白日昏昏盡窅窅」,即是描寫鹹水煙造成的景象。19世紀初期,蔣鏞澎湖續編》提及澎島四面環海,無高山障蔽,每至八、九月間,颶風鼓浪,海水噴沫,漫空潑野,俗名鹹雨。蔣鏞因此作有七絕一首:
-
潤下因何自上來,空中真有撒鹽才。庖人若解為霖味,清水調羹只用梅。
-
《臺灣關係文獻集零》亦有類似之語:「澎島四面環海,無高山障蔽。每至八、九月間,颶風鼓浪,海水噴沫,漫空潑野;俗名鹹雨」

-
鹹原資潤下,何上自天來。豈是為霖日,調羹合用梅。
-
蔡廷蘭更以澎湖人的角度出發而感嘆:「颶風鼓浪,海水噴沫,漫空潑野,被園穀,草木盡腐。俗名鹹雨,惟澎湖有之」。
-
四、鹹水煙造成的災害
-
昔日,以農業為主的經濟活動,澎湖常常因鹹水煙破壞農作物,帶來飢荒與餓莩,讓我們的生存飽受威脅。例如,乾隆十六年(1751),「秋八月風,九月大風,下鹹雨為災。通判宋廷枋通報請卹,賑銀四千一百八十九兩。」清代澎湖一年的稅收,不過600兩左右,乾隆十六年(1751)鹹雨危害就需賑銀4,189兩,可見災情慘重。又如道光十一年(1831),颶風鹹雨為灾,商舶不通,居民乏食。隔年春(1832)周凱自廈門攜帑金、米、薯前來澎湖賑卹。也有了蔡廷蘭所寫的〈請急賑歌〉:「……況茲斥鹵區,民貧土更瘠。年來遭旱災,滿地變焦赤;又被鹹雨傷,狂颷起沙磧:海枯梁無魚,山窮野無麥。老稚盡尫羸,半登餓鬼籍……。」光緒七年(1881)八、九月間,澎湖疊遭風災,為從來所未經見,「颶風□播,海水□揚;愈激愈高,鹹水竟變為鹼雨。連續鹼雨數日,禾稻皆槁、草木盡彫;雜糧如番薯、芋、菱之類,□同□枯萎。……一切食物,盡歸烏有」,因此乏食餓死者,難以計數。一直到二次戰後初期,澎湖依舊難逃鹹水煙之劫,民國三十六(1947),颱風兼旬,並下鹹雨,導致甘藷減收兩成,其他作物亦枯死,強風帶來的鹹雨一直延續至隔年二月,糧荒更形嚴重而須辦理冬賑。
-
千百萬年來,強風與鹹水煙形塑了澎湖的地形、地貌與植被。近四百多年來,澎湖先民落地生根,有了屋宇、石墻抵擋強風鹹雨,藉以繼往開來。即使「颶風鼓浪,海水噴沫,漫空潑野」,澎湖人依舊無所畏懼。如果,澎湖人真有「三點水」的精神,那應該就是不懼「鹹水煙」的精神,因為鹹水煙鍛鍊了我們的心志,讓我們在冬季蓄積而薄發,等待春天的到來。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4-12-30。知識更新|2024-12-31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