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天湖宮王船記錄

影像分類:王船  2000天湖宮王船記錄|許玉河老師掃描|影像來源:顏惠貞老師。拍攝日期:2000-03-01(星期三)

花嶼天湖宮的王船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大正7年(1918)8月,澎湖廳相川茂鄉(1916年11月-1919年5月)廳長前往花嶼鄉視察,《臺灣日日新報》已不小的篇幅報導花嶼鄉當時的風土民情:
-
澎湖八罩管内有一小村,名曰花嶼,孤立直轄西南之海隅,鄉民約四百左右。農園殊少,倶以漁釣為生。月前相川廳長巡視到處,該地絕無良港,時又適逆潮狂噴,上陸頗形危險,各員為之駭汗。上陸後,登高四望,海天寥遠,風致殊佳。但其地斥鹵殊甚,農產物難望有成,居屋又極卑促,欲入門時,必低頭鞠躬,如行禮然。一神廟亦不甚軒廠,內柴造王爺船數艘,排列左右,欸致亦頗宜人。問之,則謂係歷廟請王爺所造贈者。觀一切日食及衣飾,殊形窮窘。相川廳長垂詢該鄉保正以生活状況,及書房有無。保正對以書房不開設者,已近廿稔,云云。廳長慇慰數語,并為言擬設一巡補長駐該地,且兼任教育,眾意僉同。離該島時,相率致送,頗為盡禮。但該島人窮居野處,生計艱窘,莫與比倫。且届隆冬時,每與直轄交通杜絕,常興在陳之歎。苟非移居臺灣、大陸,則萬世無望超出苦海。勸誘强制兩途,惟在上峯之計劃云。
-
從報導內容,不難看出花嶼鄉民生活之困窘。鄰近花嶼貓嶼,本為鳥類聚集之地,島上富含磷礦。大正8年(1919)富商陳潤與陳和尚諸人,提出貓嶼島上採鳥糞磷礦的申請書,花嶼居民更引頸期盼能獲得工作機會,以助家計。然而,貓嶼島上的林礦開採始終沒有下文。其次,也因花嶼地處偏遠之地,已超過二十年無私塾之開設。
-
該篇報導最富民俗價值者為花嶼廟中的王船花嶼當時的廟宇稱為李王爺廟,即今之天湖宮。李王爺廟內有「柴造王爺船數艘,排列左右」,為歷次迎請王爺所造。花嶼的王爺信仰與澎湖其他地方不同,從黃國揚《認識花嶼》中所述,花嶼此「送王船」活動,係廟老大依循傳統,固定每月農曆初一及初五於廟前擲筊,在主神得知有客神蒞境,則透過乱童吩附造船,造船畢,於港邊拜拜再燒王船,以表恭送客神的離境。因此,「送王船」活動可說如「犒軍」般,屬經常性的活動。其次,在廟中經常擺設三艘王船分別由陳元帥、枝子元帥、謝元帥所管,相傳為廟中運送諸神糧食的運輸船,當此船破損或老舊時,其主管神明,會直接託夢給造船者或負責守顧此船之人,要求重新造船。新船造好之後,出示大衆並擇期於村內繞境,如新船下架之試車。《臺灣日日新報》所言,李王爺廟中的數艘王船應為陳元帥、枝子元帥、謝元帥所管轄的運輸船。
-
時至今日,花嶼雖因人口外流,已多年未曾請王送王,然天湖宮仍有三艘王船,此傳統已承襲百年之久。
-
#參考文獻
-
《臺灣日日新報》,〈巡視概談〉,1918年9月3日,第6版。
-
《臺灣日日新報》,〈燐礦出願〉,1919年10月9日,第6版。
-
黃國揚,《認識花嶼》,澎湖縣望安鄉花嶼國民小學1997年,頁110-111。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5-08-17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