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分類:人物照  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

港尾陳潤

閱讀時間 ── 約 14 分鐘

同義詞彙|富商巨賈─港尾陳潤、陳長澤
-
陳潤(1858-?),字長澤,清末港尾鄉人(按:今講美),原居住地為港尾鄉80番戶。陳潤年輕時移居澎湖廳東西澳媽宮街南町83番地經商,商號為長順。明治30年(1897)授紳章時,稱其家財有3,000円。《臺灣列紳傳》記載:「陳潤,巨商也。明治二十八年我軍占據澎湖,君見機稅敏,先眾表誠,邀我舟師,百方斡旋,以便其上陸。島司宮內盛高賞其功祝貺。三十年四月授紳章,年今五十六。」其弟,陳長桂亦於明治41年(1908)授紳章,並於大正9年(1920)昭和8年(1933)擔任白沙庄庄長,兄弟二人政商亨通,名望一時。
-
明治35年(1902)澎湖遭旱魃之災,民幾於餓殍。《臺灣日日新報》刊佈澎湖慘狀,為澎湖人發起全島勸募。臺中、臺北、臺南各處慈善家或寄附金錢、捐附米糧薯簽者,統計有三萬餘圓。澎湖各地仕紳、實業家也發起<澎湖廳管下罹災籌民籌濟事務所>籌募救助金,發起人為蔡汝璧謝贊等共十六人,陳潤亦為其中之一,澎湖數萬災黎得以蘇活。
-
陳潤於媽宮設立商行「長順」,明治38年(1905)陳潤自清國劉五店再購買帆船一艘,重新命名為「新合發丸」貿易往來。「長順」於日治初期,屢見於《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例如,明治40年(1907)春澎湖糧食短缺,汽船自長崎運到切干片六萬餘斤。駁船甫運上陸,競買者多至數千餘人。導致警察馳至彈壓維持秩序,後由錦成、長順兩商號內給單,再由怡發號及合源號支取薯乾。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亦典藏明治40年(1907)2月至大正7年(1918)2月,由陳潤發信討論番薯粉、地瓜干、花生豆仁、錦黃豆、落花生油等商品的行情與交易情形,內容也涵蓋當時媽宮的商號:媽成、怡發、肇記、崇記等,可見長順是清末日治初期媽宮數一數二的商號。
-
明治43年(1910),陳潤因偶染病氣甚危,因發心愿,祈病愈時以百金救濟貧乏。果然爻占勿藥,並於明治44年(1911)2月還願濟助貧者,臺灣日日新報因此以<積德可嘉>報導其善行。明治44年(1911),陳潤協同胞弟陳長桂港尾鄉諸人,將原本之高墩改建為廟。大正2年(1913)港尾靈應廟落成記>:
-
原夫廟前之地,昔建高墩,備我鄉安鎮之所也。自是以來,鄉中人莫不受其庇蔭焉。迨乎明治辛亥年冬十月朔,有陳長澤、陳淵堂二信士自取慳囊,移墩建廟、塑張元帥像。子月間而廟告成,季冬朔而像安座。斯時,遠近善信熙來穰往,大非昔比。僉曰衡門斗室,容膝不堪。爰是,長澤、淵堂會同本族茂金、順勝、與權、長桂、乾亨等共竭綿力,以襄美舉。乃於大正二年四月八日,再將斯廟全部改築,添建前殿兼塑陳聖王、臨水夫人暨福德正神三像。閱四月念三日,廟成而像進焉。從此廟貌輝煌,慶神居以永奠,羣黎瞻仰,賴恩庇之濟眾。謹將始末勒石以記。
-
大正癸丑年十月十二日吉立,陳與權書
-
文中的高墩即為澎湖常見的石塔,藉以辟邪、鎮護、祈福。從石塔轉形成廟宇,由張元帥再增祀陳聖王、臨水夫人暨福德正神,為石塔轉型為廟宇的案例。大正元年(1912)12月,陳潤又發起興建保安宮,奉祀連元帥。大正2年(1913),陳潤獻「聲靈湄島」匾於天后宮。此數件參與公廟之善舉,皆發生於1910年底大病痊癒之後。也許大病一場後,讓陳潤更相信神明與陰騭之信仰,乃積極從事民間宗教之事務,以彰神明之靈。大正3年(1914),陳潤在白沙上下澤橋樑辦理普渡法會,超渡孤魂亡旅凡五日。大正13年(1924),也與蔡德修等人於觀音亭海濱辦理超渡法會,合計共九日。
-
大正2年(1913)8月,陳潤與楊棋等數十人成立有限責任澎湖信用販賣組合,並認購二十股,該組合以販賣花生油為主。在港尾家鄉,陳潤也與其他八人共同持有一口位於嵵板頭山下的石滬。《臺灣日日新報》於大正8年(1919)10月9日更報導陳潤與陳和尚諸人,提出貓嶼島上採鳥糞磷礦的申請書,花嶼居民更引頸期盼能獲得工作機會,以助家計。大正15年(1926)觀音亭發起改築,陳潤為發起人之一。
-
昭和3年(1928),陳潤已70高齡,此時媽宮水仙宮發起修繕勸募,預計募集資金2,400元,分三年募款。發起人以許波為首,陳潤與劉達源、郭桑、方勇、陳雲、陳哲、廖石勇、陳璧、陳伯寮、高恭、林福等人亦參與此次修建。
-
《澎湖縣誌─人物志》稱陳潤:「曾是澎湖著名之巨商,惜乎晚年家道中落,鬱鬱以終。」
-
作者|許玉河老師
-
醒俗金篇:山水鸞堂的首部鸞書與陳建成
-
大正10年(1921)歲次辛酉年4月26日,豬母水鄉人(今山水)成立珠母水化心社勸善堂,扶鸞濟世,並請旨開堂著造鸞書。化心社勸善堂敦聘石泉養善堂堂主許登岸為總校正生,鎖港里訓善堂也由許天付、吳朱元等人協助化心社勸善堂之扶鸞事宜,並完成《醒俗金篇》四卷–忠、孝、廉、節。珠母水化心社勸善堂於1921開堂時,正主席真武大帝因此降筆褒揚許登岸之善舉:
-
……歷降今茲、世衰道微,曲學爭鳴、異端蜂起。不思孔孟,而學夷虜。昔之峨冠博帶,今也被髮左衽。目擊心傷,曷勝浩嘆!仁義忠信之理既無,子臣弟友之風豈有?男乏忠良、女鮮柔順,吾神空抱挽移無術,每坐嘆而咨喈,……觀爐下陳、黃、林諸生頗具實心,雖斧柯之柄可假。怎奈得人為難,幸而養善堂許子超然,不惜憚煩,贊襄成美…
-
澎南地區日治時期稱為圓頂半島,第一個成立的鸞堂鎖港訓善堂(1908),此地也是許登岸從事教育工作的主要地區之一。爾後,井仔垵培善堂(1910)山水勸善堂(1921)鐵線虔善堂(1921)風櫃勤善堂(1922)雞母塢嚴善堂(1922)鸞堂都在許登岸的協助下先後成立。
-
山水一地自1921年成立化心社勸善堂,堂名雖有更迭,但系統一致前後共著造十部鸞書,日本時期著造三部,分別1921年《醒俗金篇》、1926年《善惡寶訓》、1939年《醒新金篇》;二次戰後有1945年《玉律金篇》、1949年《覺世金篇》、1953年《醒世金篇》、1961年《覺醒金篇》、1964年《指引南針》、1974年《濟渡金篇》、1988年《覺世金箴》。
-
1921年著造《醒俗金篇》至1988年《覺世金箴》止,前後超過60年的時間,鸞堂著書的活動在澎湖的鸞堂之中,可謂旺盛。1988年之後雖不再著書,鸞堂的活動依然持續,勸善堂正鸞生有陳求神、陳家富、陳榮貴等人。
-
《醒俗金篇》為大正10年(1921)珠母水化心社勸善堂開堂著造的第一部鸞書,勸善堂創堂之初,獲得石泉養善堂許超然鎖港訓善堂鸞生的協助。許超然為該書撰寫寫序言;其次,〈卷一〉「……白猿之歲訓善堂開於鎖管,書成勸世;金雞之年,請鸞設堂於珠母……」;〈卷二〉正馳騁太子翁於辛酉年(1921)三月望日降筆:「今宵因爾諸子請示學鸞一事……幸訓善堂諸生有心贊助……」;〈卷四〉:「……訓善堂諸生入堂效勞,各賞四功……」,一再說明勸善堂鸞法承襲自鎖港訓善堂。《醒俗金篇》〈卷一〉所載外堂贊助生許欲行、吳欲修、吳佛庇、翁正宜、翁皆的等人應來自鎖港訓善堂與爾後改組之向心社醒善堂。本書也出現媽宮鎖港嵵裡中墩菜園等地人士的參與。《醒俗金篇》最後並未付梓出版,目前留存的為毛筆書寫之手抄本。
-
化心社勸善堂堂務分工細密,從內堂與外堂的名單觀之,尚未有女性的參與。重要人物如下:
-
堂主兼理約束堂規陳自然、正董兼理數目黃雲、副董幫理堂務陳信、總代堂務林蘇、總校正許登岸、總理新書付梓陳建成、正鸞專理著造陳熊、正鸞幫理濟世陳君、副鸞生黃再生陳金水、錄鸞生陳保全、唱鸞生林世陳文德、請鸞生黃禎祥陳雅耀陳調蓆陳長卿、迎送生林德許天順、司香生鄭青山、司茶生陳來同、進茶生陳存、進菓生陳福來、進帛生陳中浪、淨堂生陳大塔、整堂生蘇天賜、知客生陳長泰、送客生林媽喜、迎送生陳安獎、宣講生林德陳保全林世鄭青山。
-
《醒俗金篇》一書完竣後,勸善堂正主席真武大帝李即轉任他職,馳騁哪吒太子翁即陞正主席真武大帝之任。1921年創堂時神明尊號如下:
-
飛鸞主教南天文衡聖帝翊漢天尊關、正主席掌任真武大帝加六級記功八次李、副主席掌任文衡帝君加六級記功六次王、正馳騁兼理督造掌任太子加六級記功五次翁、幫理鑄造敕封顯靈王李加六級記功四次掌任張、兼理鑄造敕封顯赫王劉加三級記功三次掌任蔡、副馳騁本堂福德尊神加三級記功三次蘇、總理堂務斥風顯威王朱加三級記功二次掌任馬、監理堂務兼功過司本廟水仙尊王柳、幫理堂務本廟尊神李掌任許、內把門司掌任關太子朱、外把門司掌任周將軍何、堂內供役使者萬善宮福德尊神何。
-
日治時代澎湖各地創立的鸞堂,有一位陳建成皆擔任付梓刊印的職務。陳建成也參與化心社勸善堂的付梓刊印。此位陳建成究竟為何方人士?在其他鸞書並未有明確的脈絡可循。《醒俗金篇》為我們提供了珍貴的線索,《醒俗金篇》〈卷三〉媽(馬)公街長順號司命真君降筆:「吾今登堂,因爐下陳子建成,蒙貴堂列位恩主惠好,收為門牆,不勝喜悅……」。又,太子翁降筆「望美西瀛第一儔感君善念喜悠悠。無私天道明彰闡致志專心福自優。」太子翁又言:「示鸞下陳子建成,尔素有專致真誠,無神甚然欣感,來日金篇告峻,望尔贊助付梓。現貴鋪(長順號)聖母臨鸞,諸生焚香迎接。此示。」太子翁降筆讚美其為「望美西瀛第一儔」,可見陳建成在當時有崇高的社會地位。緊接著長順號聖母降筆,對陳建成又有一番勉勵。透過媽宮長順號的線索與望美西瀛第一儔的譽稱,陳建成即為陳潤。
-
馬公街長順號為清末與日治初期媽宮街數一數二的商鋪,鋪主陳潤。陳潤(1859-1941),字長澤,清港尾鄉人(按:今講美),原居住地為港尾鄉80番戶,建成應為陳潤在鸞堂所使用的名號。陳潤年輕時已移居澎湖廳東西澳媽宮街南町83番地經商,明治30年(1897)授紳章時,稱其家財有3,000円。《臺灣列紳傳》記載:「陳潤,巨商也。明治二十八年我軍占據澎湖,君見機稅敏,先眾表誠,邀我舟師,百方斡旋,以便其上陸。島司宮內盛高賞其功祝貺。三十年四月授紳章,年今五十六。」有關陳潤的事蹟,筆者已有專文論述(澎湖知識平台),不再重複敘述。
-
明治36年(1903)紅木埕濟眾社新民堂著造《啟蒙玉律》;明治39年(1906)隘門清新社勤善堂著造《什全寶鏡》時,陳潤已經以陳建成之名擔任付梓生。1910年底,陳潤因偶染病氣甚危,因發心愿,祈病愈時以百金救濟貧乏。果然爻占勿藥,並於1911年2月還願濟助貧者,《臺灣日日新報》因此以<積德可嘉>報導其善行。明治44年(1911),陳潤協同胞弟與港尾鄉諸人,將原本之高墩改建為廟。1912年12月,陳潤又發起興建保安宮,奉祀連元帥。大正2年(1913),陳潤獻「聲靈湄島」匾於天后宮。
-
此數件參與公廟之善舉,皆發生於1910年底大病痊癒之後。也許大病一場後,讓陳潤更相信神明與陰騭之信仰,更積極從事民間宗教之事務,以彰神明之靈。大正9年(1920)文澳皈化社從善堂著造的《覺世寶訓》;大正11年(1922)紅木埕濟眾社新民堂著造《啟蒙金篇》;大正15年(1926)化心社勸善堂著造;《善惡寶訓》昭和4年(1929),西瀛修身社勤善堂著造之《挽回新篇》等等,陳潤街以陳建成之名擔任上述鸞書出版之付梓生。除了宗教信仰的因素之外,日治初期澎湖的鸞書多在福建出版,陳潤擁有自己的帆船,往來澎湖、清國(中國)、台灣等地貿易,熟稔各地商務運作,故而能承接付梓之職。
-
依據陳昌昇先生所提供之民國53年(1964)陳潭海所輯錄之《穎川族譜》,陳潤生於咸豐己未年(1859),晚於《台灣列紳傳》所稱之咸豐8年(1858),卒於昭和庚辰(1941),享年83歲。陳潤,葬於其發起興建之保安宮北方共同墓地。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19-01-10。知識更新|2024-06-14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