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堆肥
認識化學肥料,使用量急速增加。1974年的配銷數量就高達790公噸,幾為1969年以前的20~40倍,1969年起更實施 ....
- 國小
均改制為國民小學,港底國小也在民國63年(1974),因應行政區域改名而改稱成功國小。
目前本鄉境內共有湖西、隘門、沙 ....
- 托兒所
班,但因其性質屬於托兒所,乃於民國63年(1974)申請成立聖家托兒所,然因條件不符合而未通過,故於民國65年(1976 ....
- 拜魚灶
家祭祀
嵵裡「新合源商號」於1974年,曾因漁船捕獲量豐收,可惜彼時魚產加工出貨的銷售點,僅僅只有臺南運河魚脯行,造成 ....
- 澎湖鸞堂的社會關懷─慈善事業
他的鸞堂辦理慈善事業者也不少。1974年,南天恩主降鸞於馬公三官殿自新社三善堂,指示堂生辦理慈善事業,並派劉添土為自新社 ....
- 鸞堂的功能
不拘,有需要時隨時發動捐獻。自民國63年(1974)該會成立,至民國72年(1983)4月止,共發放救濟金196萬元左右 ....
- 澎湖考古研究分期
以歷史學所做的考證不謀合而。至民國63年(1974),宋文薰組織「臺灣大學考古民俗研究隊」,重新調查民國54年(1965 ....
- 陳媽和
不接,導致鸞務停頓。陳媽和乃於民國63年(1974)借助三官殿之力,復興省善堂,並擔任觀音亭省善堂堂主,期間先後著造三部 ....
- 澎湖地名歌詩
4月止,澎湖共有96村里。
民國63年(1974)7月,光明里劃分為光明與光榮兩里。民國68年(1979)7月,朝陽里 ....
- 大眾運輸
,32可見車況老舊之一斑。
民國63年(1974)貸款購買新車4輛,向公路局租用舊車10輛,民國64年(1975)增購 ....
- 癩病
60年代之後在衛生局的統計中僅民國63年(1974)有5個病例及27個疑似病例。民國66年(1977)4月19日至20日 ....
- 衛生行政機構
966)設立白沙鳥嶼村衛生室,民國63年(1974)望安的將軍、東坪、西坪、東吉、西吉、花嶼六村設衛生室(西吉衛生室後因 ....
- 經濟作物─蔬菜
1972)起積極推廣種植蔬菜,民國63年(1974)先在湖西鄉輔導成立6公頃的蔬菜專業區,並逐步推廣到其他鄉市(約50公 ....
- 蕃薯簇葉病
的薯苗、薯塊交給農會集中焚毀。民國63年(1974)政府開始鼓勵農民換種抵抗力比較強的臺農45號種苗(預計換1,100, ....
- 蝗蟲過境
人覺得佛祖顯靈。只是蝗災難滅,民國63年(1974),臺灣省農林廳有鑑於澎湖蝗蟲危害,決定在冬季發起捕捉,並以每公斤30 ....
- 農業發展政策
機械,來促進農業的機械化。13民國63年到70年(1974-1981),又推動「低收入農戶輔導計畫」,凡是低收入農戶每戶 ....
- 雜糧作物─高粱
於是在當年7月,正式推廣。46民國63年(1974),縣政府會同澎湖農改分場在湖西、白沙兩鄉設置高粱專業區,推廣種植臺中 ....
- 挽紫菜
,000公斤,產值約45萬元。民國63年(1974),在後寮內灣、嵵裡、火燒坪,潭邊等地,設置紫菜網棚養殖示範場,掛放紫 ....
- 漁業資源的保育措施
本來培育紫菜種苗,供漁民養殖。民國63年(1974),縣政府整修裡國小後的舊校舍,交由水產股運用,逐漸擴大業務範圍為紫菜 ....
- 牡蠣養殖
立起漁民的養殖興趣及信心。
民國63年(1974)再擴大試養規模,在許家、菜園、瓦硐設置牡蠣養殖示範區30公頃,從事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