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信仰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林業
07|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衛生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產業
農業
農作物
───
經濟作物─蔬菜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澎湖生產的蔬菜一向無法自給自足(自給率不到40%),必須長期依賴臺灣輸入。縣政府從
民國61年
(1972)
起積極推廣種植蔬菜,
民國63年
(1974)
先在
湖西鄉
輔導成立6公頃的蔬菜專業區,並逐步推廣到其他鄉市(約50公頃),以便就近供應駐軍的需求,減少對臺灣蔬菜的依賴。
-
民國64年
(1975)
起,每年都依照既定的目標,在各鄉鎮(市)積極推廣蔬菜栽培,同時獎勵推廣優良菜種及設置網溫室、棚架、抽水機、噴霧器等資材,以期減少風害、蟲災及水分蒸發,提高澎湖自產蔬菜的質與量。
-
例如:
民國71年
(1982)
,亞洲蔬菜中心育成「亞蔬1號」結球白菜,
民國73年
(1984)
澎湖農改分場就引進試種成功,推廣給農民種植,因為有結球緊密,每粿重約800公克的優點,而逐漸受到歡迎。但是,由於澎湖先天的農業環境不佳,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又無法降低成本,因此直到
民國91年
(2002)
為止,本地的蔬菜自給率還是只有50%左右。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五)|物產志》
知識建檔|2021-12-10。知識更新|2025-01-23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續修澎湖縣志.卷五物產志
|
第72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北辰宮「惠澤神功」楹聯
|
明治
|
長安里
|
楹聯
廣沾厚澤匾
|
明治
|
長安里
|
匾額
明善堂匾
|
長安里
|
匾額
深叨靈佑匾
|
戒嚴期
|
長安里
|
匾額
烏崁靖海宮中元節普渡查夜
|
烏崁里
|
秋季祭儀
例授武畧騎尉顯祖考陳公玉清之佳城墓碑
|
光緒
|
石泉里
|
墳墓
覃恩廣被匾
|
明治
|
長安里
|
匾額
東甲北極殿囝仔普
|
啟明里
|
秋季祭儀
東衛天后宮普渡
|
東衛里
|
秋季祭儀
鼎灣永安宮普渡
|
鼎灣村
|
秋季祭儀
萬善廟
|
案山里
|
有應廟
烏崁靖海宮中元節普渡查夜
|
烏崁里
|
秋季祭儀
西吉宮
|
昭和
|
朝陽里
|
王爺廟
福德宮
|
小門村
|
土地公廟
天湖宮
|
花嶼村
|
王爺廟
覃恩廣被匾
|
明治
|
長安里
|
匾額
鼎灣中元節水燈施放法會
|
鼎灣村
|
秋季祭儀
東甲北極殿囝仔普
|
啟明里
|
秋季祭儀
東衛天后宮普渡
|
東衛里
|
秋季祭儀
水仙宮
|
乾隆
|
嵵裡里
|
水仙王廟
平台知識總數
7,723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