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衛生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治理
民生
殯葬
區:
馬公市
重光里
民生
───
馬公第一公墓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草蓆尾公墓、草樹仔尾公墓
-
澎湖居民的殯葬習俗來自閩南遺風,人死後都在自宅中舉行殯殮儀式,約5到7天再行土葬,並沒有撿骨改葬的風俗。
清朝時期
,
媽宮
的居民死後多就近埋葬在北城門外,俗稱為「
鬼仔山
」一帶(主要在今民生路到明遠路之間)。日治以後,為了開發新的行政文教區,
鬼仔山
的
墳墓
才被強制遷葬到更北方的「草仔尾」(
草蓆仔尾
)。戰後,縣政府把草仔尾劃設為
馬公
第一公墓,經過多年的亂葬之後,不但基地範圍內墳塚雜陳,連附近的旱地也逐漸佈滿了
墳墓
,而形成
馬公市
郊的髒亂之地。
民國87年
(1998)
,縣政府為改善
馬公市
容,公布「鼓勵自動遷移
墳墓
撿骨進塔補助方案」,同時積極覓地興建納骨塔來滿足民眾的需求。剛巧有
馬公市
菜園里
的意見領袖正因為海軍總部一再催促里民遷移
菜園
段一一九號(重測後雙湖段五六地號)土地上的100餘座祖墳,而極力向縣政府要求興建納骨塔,縣政府於是更進一步的說服全里民眾提供該筆土地,做為興建示範納骨塔之用。
民國88年
(1999)
7月,縣政府開始推動全臺首創的「舊墓撿骨進塔」補助措施,鼓勵墓主辦理遷移
墳墓
。
民國89年
(2000)
1月
菜園
納骨塔順利破土興工到
民國90年
(2001)
3月落成,為了改變民眾對納骨塔的刻板印象,命名為「澎湖生命紀念公園」,共計可以提供16,160個塔位來滿足縣民撿骨進塔的需求(劉丁乾等2005:86-87、90、93)。到
民國94年
(2005)
為止,
草蓆尾
公墓原有的1,000多座墓多數都已辦理撿骨進塔。
-
文字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六輯
知識建檔|2025-05-25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六輯西衛里重光里
|
第52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自來水設施
|
西衛里
|
水源
西衛里社區公園
|
西衛里
|
公園
馬公第一公墓
|
重光里
|
殯葬
西衛國宅公園(草埔頂)
|
解嚴後
|
西衛里
|
公園
西衛公園
|
解嚴後
|
西衛里
|
公園
後窟潭公園
|
解嚴後
|
重光里
|
公園
春暉園
|
解嚴後
|
重光里
|
公園
高成
|
朝陽里
|
藝術人士
侯善宮
|
朝陽里
|
城隍廟
惠民啟智中心
|
朝陽里
|
特殊教育
後窟潭公園
|
解嚴後
|
重光里
|
公園
春暉園
|
解嚴後
|
重光里
|
公園
高成
|
朝陽里
|
藝術人士
侯善宮
|
朝陽里
|
城隍廟
惠民啟智中心
|
朝陽里
|
特殊教育
中興國小
|
戒嚴期
|
朝陽里
|
國小
馬公高中
|
戰後初期
|
朝陽里
|
高中職
打煉炭
|
光明里
|
傳統產業
烏礁
|
光榮里
|
礁岩
社區活動中心
|
戒嚴期
|
光榮里
|
活動中心
平台知識總數
7,56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