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工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嶼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上交通
空中交通
陸上交通
06|衛生
醫療院所
疾病防治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商業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宗教
寺廟
寺廟功能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從歷史資料來看,澎湖的村里自治體系與村廟的管理體系似乎存在一種互相滲透的關係。一方面清政府建立的保甲制度,在澎湖的村里中變成村廟轄域之下責任區的分劃,另一方面村里的自治與公約依賴主神在冥冥中的監督,方得以受到村民的尊重與履行。源自行政區劃的澳甲制度,在宗教及社會、經濟等層面發揮甚大的影響力,此一現象是澎湖研究者難以忽略的,陳憲明及林文鎮即簡明地指出:
-
澎湖自清代到日治初期的行政區都有澳、鄉(社)、甲等階層系統,所謂的「鄉」或「社」,相當於現在的村,一個澳包含好幾個鄉,鄉內鄉民再自己區分成幾個甲(或稱甲頭),像
內垵
甚至還多到八個甲。每一個鄉都有一座公廟來做為鄉民的信仰及社區認同的中心。鄉內的共同事務都委由「鄉老」(又稱為「老大」)來共同處理,「老大」由鄉(社)內各甲頭一定歲數(大多是50歲)以上的男人輪流擔任。共同處理的重要事情有廟產的維護、神明的祭祀事宜、無人島紫菜的採集與管理(如
鳥嶼
、
赤崁
等)、沿岸漁場使用權的分配,以及島民糾紛的調解等,居民很少有異議。
-
相關細節請參閱|甲頭與鄉老、村廟經濟功能與村廟社會功能等三項資訊。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不限區|
隱藏連結
村廟的經濟功能
|
寺廟
村廟的社會功能
|
寺廟
甲頭與鄉老
|
寺廟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乞龜射虎西瀛風
|
藝文
旅日企業家:港仔尾許天乞
|
許家村
|
人物
世公:港仔尾第一位乩童許有世
|
許家村
|
人物
飛彈部隊
|
許家村
|
建築
海海人生海為田:澎湖海洋產業的糾葛
|
漁業
第一秋芳爛有光:澎湖的天人菊
|
植物
白沙海園
|
鎮海村
|
建築
紅羅劉姓
|
紅羅村
|
族譜
紅羅許姓
|
紅羅村
|
族譜
鎮海城址
|
講美村
|
建築
西寮代天宮
|
中西村
|
寺廟
吉貝公館
|
中央里
|
建築
白沙海園
|
鎮海村
|
建築
後寮許氏家廟
|
後寮村
|
建築
許蒼頡
|
許家村
|
人物
土地公廟
|
鎖港里
|
寺廟
乞龜射虎西瀛風
|
藝文
世公:港仔尾第一位乩童許有世
|
許家村
|
人物
港仔尾許姓
|
許家村
|
族譜
望安宮廟裝飾藝術技法
|
望安鄉
|
工藝
知識平台|影像總數
53,526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