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之重建為村里數十百年之大事,為向來平靜的鄉村帶來熱鬧與喜氣,茲分籌建、合脊、遶境、入火概述之。
-
1.籌建
-
寺廟之重建得先成立重建委員會,分組進行重建工作,而經費之籌措最為重要,除委員認捐外(每人最少數十萬元),泰半由在地或旅台經商致富之鄉親捐助,其他集資方式有(a)自由樂捐,不足時收取丁口錢。(b)友廟、交陪廟、分靈廟、資助部分經費(c)漁船以艘為單位,自由樂捐(d)平常漁船漁獲抽成充作建廟經費(e)廟內裝潢與設施如龍柱、壁畫、壁雕、供桌等由信徒認捐而題名其上(大部分廟宇採此法)(f)嫁出女兒自由樂捐(中西、
鼎灣、
北寮、
沙港採此法)
-
2.合脊
-
當經費有著落後即舉行出火儀式將天公爐、印、令及眾神移駕公(行)館;而後經拆廟、乩童踏地坪、動土起基、開工、剪樑、開斧、上樑、安吟、豎龍柱、合脊始告竣工。合脊代表神明將入火安座,故須發函邀請各界觀禮以增光彩,並吸引大量人潮,增添熱鬧氣氛。
-
合脊時蓋廟宇的師傅頭爬上屋頂後,先將水泥少許塞入廟脊正中央預留的小洞內,再將金紙、五寶、五谷和銼碳置於洞中,以水泥抹好,口唸合脊喜詞:「脊合起來,金銀財寶滿澳內;脊合仔好,神明保佑人誇口。」然後工作人員將
炸棗、麻糬、糖果、硬幣從廟頂撒下,並唸喜詞:「
炸棗混落來,合境平安又進財;衫裙接
炸棗,子孫富貴萬代好。」現場群眾爭先搶拾,將合脊慶典帶到最高潮。完成合後,經重建委員會通過再成立重建董事會,置總董、副總董、正董、副董、董事等職,董事乃於入火時捧持印令、勅及主神副神過火入廟安座,並將職稱、姓名、捐獻金額刻石於重建碑文(須認捐數十百萬以上才有)。
-
3.遶境
-
遶境是新廟落成之重頭大戲,小廟要兩天、大廟要三天,此與交陪廟多寡有關。以
紅羅北極殿而言,因交陪廟與分火廟多,參加遶境入火大典的神轎計二、三十頂,加上鑼鼓、車鼓、旗隊、香隊、電子花車等陣頭,一行上千人沿途浩浩蕩蕩,迤邐數里,交通為之阻絕,鑼鼓喧填,炮聲不斷,好不熱鬧,昔時轎班每班廿人輪流替換,今日外出人口多,人手不足,每頂至多十人,轎底裝上滑輪,僅於廟埕趨轎時抬轎,其餘均以手推,甚至鄉下至
馬公一段,人轎均上車,至市郊再下(卸)車,省卻不少折磨。
-
遶境前須於公廟至村落要道張燈,並於聯外道路懸掛旗幟,以示本村大廟將辦囍事,決定行台遶境路線後,須持香條於遶境將經過之友廟張貼,以便各廟屆時接應。負責做行臺的友廟要祀酒祀筵,接待工作人員餐點飲料、舉辦晚會,往往席開百桌以上,所費不貲,故曰:“小廟無交陪”。
-
4.入火
-
入火是廟宇重建、遶境、落成、入火安座大典的高潮,有乩童、法師和多種陣頭表演、觀眾不少,須函請黨政商名流蒞臨剪綵,以增聲色。入火前先封廟門、淨化內部、張貼符令,祭外煞後再請水、請火。請水是以備過
五營時火熾生害急救之用,請火是火焰有消除陰穢邪氣,避凶淨身之用。再安上代表
五營的五個柴堆,然後俟遶境神轎回到廟埕,於吉時引燃
五營柴堆,熊熊烈火象徵日後香火鼎盛,經過小法巡火(內營、外營)以控制火勢,一切順當後祭
五營火堆,而後小法持大刀剷平火堆,撒上鹽米以降溫,最後是眾人拭目以待的過火,當乩童以美妙的身手翻滾過火堆後,轎班依次趨轎跨過火堆餘燼,而後董事捧持神明跨過,最後是眾信。入火象徵浴火重生,兼具消災止煞,當乩童翻過火堆打開廟門,或太子爺神轎轎槓撞開宮門,神明經安座開光點眼,具神力後,入火儀式才告完成。
-
入火安座當晚為宴請友廟貴賓、工作人員、回澎鄉親,席開百桌以上,並邀請名演藝人員主持康樂晚會,一場要三、五十萬,之後為神明建醮,演歌仔戲,醮有天公醮、主神醮正神醮,醮又分實的與清的,紮實的(實腹)一朝醮有三天、二天,清的只有一天,除本廟的神明要做醮外,友廟來作客的也要為其主神做醮。每一朝醮演一棚戲,一天花費十萬以上,以
龍門觀音宮而言,共建醮三十九朝,直至最後一日
普渡、宴客、晚會,總計除建廟經費外,後續活動花費一千萬元以上,看似舖張、浪費,非如此不足以酬神謝恩。
-
文字引用|
湖西鄉志
知識建檔|2025-10-25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