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8年,天運己未年
(1919),
鎖管港鄉許天付、吳珠元等人於當地真武廟開設
鸞堂施方濟世,創立意心社訓善堂,初期加入者有五十餘人。隔年
(1920),在得到養善堂
許超然的協助下,向玉皇天尊請旨著造鸞書《寶要金篇》,共分四卷。本書由
許超然(登岸)擔任校正生也為該書作序,付梓生由陳建成居之,於泉州道口街郁文堂印行。從〈卷四〉頁64,
隘門勤善堂鸞生
洪惟精,亦有參與訓善堂而獲「賞三功」。其次,
井仔垵修身社培善堂於
明治43年(1910)創堂,著造《勸世新篇》,
許超然(登岸)也為該書作序:
-
嵵澳者,澎瀛濱海之南也。地盡耕漁、人知好善,鄉僅八九、堂開六七,……書著不少,此皆樂善之風流餘韻。斯時也,人心既知向化,風俗亦覺有轉移。無如風雲變幻,人難逆料。殆及干戈肆起,兵燹而後,道變於夷。出禮義而入無知,舍鄒魯雅化,習鄭衛淫風。……諸真列聖不忍生民塗炭,大開怵惕,超苦海而渡迷津,再振木鐸,醒迷而覺悟。土羊之歲訓善重起乎鎖管;白猿之秋,勸善附繼於珠母;金雞一唱,虔善更立於
鐵線。黑犬再吠,培善勤善興諸風井……。
-
石泉養善堂鸞下
許超然拜序於
井仔垵培善堂
-
上引文:《勸世新篇》著造於
1910年,該堂正主席曾降序云:「斯堂之開也訓善助其先,而書之著也養善成其後」,由此可知,
井垵培善堂得到
石泉養善堂與鎖管訓善堂之協助而成立,則
鎖管港鸞堂的創始應早於
1910年之前,然因缺乏相關的鸞書與文獻做進一步佐證。其次,「土羊之歲訓善重起乎鎖管,白猿之秋,勸善附繼於珠母;金雞一唱,虔善更立於
鐵線。黑犬再吠,培善勤善興諸風井」,上述
鸞堂都離不開
許超然的協助。
-
《寶要金篇》中「
豬母水鄉」稱為「
珠母水鄉」,「澎島」則書為「澎嶋」,顯現當代用字的特色,「
豬母水鄉」也試圖擺脫「豬」字,改以「珠」字替代的訊息。其次,意心社訓善堂設立於
真武殿之中,也確立
真武殿中文衡聖帝的信仰。〈卷三〉,庚申年
(1920)6月23日文衡聖帝金身正式開光,副主席陞任帝君張於當日降詩一首,以記其事:
-
日耀中天一點紅,五龍神水淨
鸞堂。
-
開光聖帝千秋赫,永保鄉邦境運通。
-
《寶要金篇》〈卷三〉庚申年5月23日,有太陽星君孫降筆,太陽星君的崇奉有一部份被視為對大明王朝的紀念。明
崇禎17年陰曆3月19日
(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縊於煤山。大明遺民為了紀念大明(大明天子、太陽星君),民間遂以3月19日為太陽星君聖誕,以避清朝之壓迫。中國東南沿海一帶與台灣、澎湖多以3月19日祭祀太陽星君誕辰。太陽星君於訓善堂降筆,代表著澎湖也存在太陽星君的崇奉。《寶要金篇》中太陽星君降筆的乩文如下:
-
玉璣旋轉無時停,星期三月十九生。萬聖諸佛千典有,我經世人未舉行。善男信女傳吾經,保尔家宅免災生。無人傳我太陽經,眼前地獄必受刑。萬物雖沾雨露惠,天地無我少收成。每日朝夕誦七遍,九玄七祖盡超昇。士人誦吾經,不久步青雲。農人誦吾經,五穀多豐登。工人誦吾經,習藝心精靈。商人誦吾經,財利必滿盈。有人敬吾經,家家保安寧。諸神多鑒察,不得下凡塵。戶戶門前過,處處照分明。絲毫必洞鑒,不可視為輕。急急如律令。
-
(一)著造《寶要金篇》諸神明臚列如左
-
督造寶要金篇總正南(天)文聖帝翊漢天尊關
-
著造寶要玉勅本堂正主席加陞三級掌任大帝董
-
著造寶要玉勅本堂副主席陞任帝君張
-
監造寶要本堂池府尊王掌任陳
-
幫造寶要本堂施府尊王掌任林
-
著造寶要玉勅本堂正馳騁太子掌任金
-
玉勅副馳騁後宮福德尊神施
-
監造本廟觀音佛祖掌任許
-
内把門司吳家大士林
-
外把門司許家尊神李
-
本堂傳報使者許
-
掌理堂務兼迎送司本廟福德尊神曾
-
(二)訓善堂鸞下奉派執事姓名臚列於左
-
正董事統理堂務兼錄鸞生許天付(欲行)
-
副董事兼司香生翁清風(欲留)
-
堂主兼正鸞生吳珠元(欲修)
-
帮理寶要校正生
許超然 -
付梓生陳建成
-
施方正鸞生吳見六(不偏)
-
濟世正鸞生許應來(欲和)
-
副鸞兼唱字生陳金水(欲寬)
-
副鸞生吳見發(欲順) 陳水陸
-
唱鸞生黄科甲(正己)
-
唱鸞兼謄錄生吳佛珠(正直)
-
請鸞生吳大陣(加曾) 翁鵬飛 吳君曽 翁東利(正宜)
-
管茶生吳順昌
-
進茶生許耕讀
-
傳香生翁清議
-
迎接生陳裁
-
送客生吳財
-
進菓生吳相敬
-
堂外効用生姓氏翁皆的 翁天賜 翁興祥 翁國碧 吳允力 許石條 翁其次 翁朝珠
-
蔡炳崑 翁天送 歐天爵 吳掌 周林氏 王神助 翁登 莊總理 許錦綉 吳中皆 吳君旺 翁紅樟 陳天想 翁能和 莊合 翁順良 許石明 吳朱鑿(能柔) 陳信(從心) 林德 莊存有 陳頂元 陳圤 莊付
-
(三)《寶要金篇》之印行
-
《寶要金篇》印行時,有許知修倡舉印送,並獲得許多鄉社、商號與名人的支持。例如,媽宫
陳柱卿印送捌部。
大正3年8月4日
(1914),
陳柱卿為當代著名商紳,曾擔任
媽宮區區長。
大正6年6月4日
(1917)臺灣總督男爵安東貞美依「臺灣紳章條規」,頒授紳章予
陳柱卿。
大正11年(1922)至
大正15年(1926)連任三屆
馬公庄協議員,也擔任農會評議員、神社改築委員長等。惟當時澎湖著名的名流商紳。而許天付擁有自己的店號,或許雙方有生意往來,進而獲得
陳柱卿的支持。在鄉社方面除了
鎖管港當地之外,
嵵裡、
鐵線尾、
雞母塢、
紅羅、
南寮、
隘門、
菜園、
烏崁、
東衛、
媽宮、
火燒坪等地都有善信支持刊印。此外,尚有
媽宮齋堂
進德堂、
西衛吳家益發號等。
文澳當地更是大力支持,從其名單觀之,多是歸化社從善堂的鸞生,或與
許超然參與兩堂有關。茲將《寶要金篇》贊助刊印者臚列如下:
-
意心社訓善堂鸞生
-
吳欲修 翁欲留 許欲行 黄正已 陳從心 吳能柔 以上每人印送拾貳部
-
林徳拾部 陳建成拾部
-
許欲和捌部 王神助捌部 吳忠皆伍部 翁登陸部 莊總理伍部
許超然伍部
-
翁紅樟肆部 蔡炳崑肆部 吳克昌肆部 吳加増肆部 陳欲寬参部 翁正宜参部
-
翁皆的参部 翁清義参部 翁朝珠参部 翁其次参部 吳財参部 陳頂元参部
-
陳水陸参部 陳天想参部 許錦繡参部 吳允力参部
-
吳正直 吳欲順 許石明 吳相敬 翁能和 翁天送 吳君曾 翁天財 歐爵 吳君旺 許耕讀 莊國碧 以上各貳部
-
許石條壹部半 翁興祥 莊合 吳掌 莊存有 陳裁 吳不偏 翁鹏飛 周林氏 翁順良 以上各壹本
-
鎖港鄉印送者:
-
陳吳狗貳拾部 許委拾部 許清接伍部 陳柱伍部 許噠伍部 翁東興肆部 翁賜四部 翁安参部 翁金参部 吳寬参部 陳堂参部 翁清隊参部 周水鄭参部 周水臨参部 周佛扶参部 翁合順参部 許永遠参部 翁自元参部 翁糞掃参部 吳庇参部 莊棟参部 陳石獅 陳天尋 周强 翁厝 翁仲貴 莊清雲 翁佛来 翁頂元 蔡通 翁順格 莊壯 許後世 吳豆 翁阿力 莊三交 許金象 翁候 翁文帝 翁自的 莊世 陳騷 施禎祥 許庚寅 通益號 蔡龍變 翁石舉 翁瑞教以上各貳部 陳丁財 陳善述 陳水塔 陳壬癸 陳添丁 吳其上 翁成家 吳賜 許有汗
翁氏燕 翁文守 翁傑 吳棍 翁銅 莊順鬢 翁后守 吳抸 張金蘭 吳尋 許媽騰 翁文信 翁猜 翁寶 許玉順 吳允棟 吳撥 翁再𥽋 許石馬 許西湖 翁□明 翁恭賀 翁成 翁尚 翁三照 許媽武 陳萬軍以上各壹部 陳亨 吳加強 翁佛記 許秋為 紀特 以上各半部
-
澎湖各地善士印送者
-
嵵裡陳三發印送拾部
媽宮陳柱卿捌部
媽宮江釵娘捌部
紅羅許炳陸部
文澳莊江旦陸部 和義莊娥娘陸部
媽宮陳墘陸部
火燒坪莊惜娘伍部
媽宮趙生伍部
媽宮紀氏紋伍部 媽宫許坤伍部
文澳莊生肆部
文澳莊彬肆部 仝莊銅肆部 仝莊海肆部
進德堂歐騰芳肆部 洪壬水肆部
嵵裡陳福来肆部
南寮許登参部 鉄線蔡順天參部 鉄線蔡熊参部 仝陳合參部
嵵裡吳清江参部 雞母許明哲參部
媽宮翁金寶参部 仝洪天賜參部
文澳莊水大参部 仝莊朝基弍部 仝莊貴華弍部 仝莊石𣝡弍部 仝莊聰明弍部 仝陳旺弍部 仝陳元弍部 仝蔡盤弍部 仝陳春桂弍部 仝葉修文弍部
菜園黄宇弍部
媽宮王幼娘弍部 益發號弍部 黄德泉弍部
媽宮林明弍部 仝陳氏墘弍部 仝戴祥弍部
菓葉陳合普弍部
嵵裡陳成物弍部
烏崁葉杉弍部
-
東衛呂積善壹部
媽宮江氏良修壹部
隘門朱氏田壹部
文澳莊丁良 仝莊曹 仝莊然 仝莊添壽 仝莊水龜 仝莊立 仝莊雲 仝莊自騰 仝黃柴娘 仝占最娘 仝高其仕 仝蔡仁 仝王靜卿 仝康氏至誠 仝葉和尚 仝葉緩 仝鮑樹林 仝陳氏潘治 仝陳其北 仝呂氏腰 仝葉氏蓋 仝葉水金 仝鄭知修 仝莊路北 仝莊標 以上各印送壹部 倡舉印送
許氏知修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5-10-23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