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彙|井仔垵、井子垵
-
根據耆老口述,井垵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井仔垵有一口古井,這口井不是很深,卻終年有水,水質甘甜,往昔
嵵裡缺水時,皆來此取水,因此古井很出名,所以稱為井仔垵。另一說法是從地理形勢而言:井垵聚落的東邊有一個俗稱為「
龍頭」的臺階地,沿階而下,就像井一樣深邃,而井垵的內港又是低地,有如一個「垵」,所以稱為井仔垵。兩種地名的說法均與自然的周遭環境有關,成為本地命名的原則。
-
本里人口雖然不多,但情況較為複雜。清朝文獻與本地聚落之相關記載,據《
澎湖紀略》記載可知本地在
清領時期以「井仔垵」為社名,屬
嵵裏澳所管轄。
日治時期稱為
嵵裡澳井仔垵鄉,隸屬
隘門辦務署管轄,之後行政區域屢有變動。
日治時期曾在
吳府殿東側的一片高地設置軍用飛機場。戰後本里由於人口稀少,與
嵵裡里合稱為「嵵垵里」;之後實施地方自治,井仔垵設改稱「井垵里」迄今。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
井垵里東與
山水里為鄰,西北臨
五德里,西接
嵵裡里,面積為1.1000平方公里,現有人囗435人,總計107戶。清朝至
日據時期稱為「井仔垵社」,屬「
嵵裡澳」管轄;光復初期曾與
嵵裡里合稱為「嵵垵里」;
民國四十年獨立,稱之為「井垵里」。
-
根據耆老囗述,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井仔垵有一個古井,這囗井不是很深,卻終年有水(即使久不下雨),水質甘甜,過去
嵵裡里缺水時,都來這裡打水,因為以這囗古井很出名,所以稱為井仔垵。另一種說法是從地理形勢而來:井垵聚落的東邊有一個俗稱為「
龍頭」的台階地,沿階而下,就像井一樣深下來,而井垵的內港又是低地,有如一個「垵」,所以稱為井仔垵。
-
井垵里的民居大都集中在澎廿五號縣道兩側;聚落西北臨
馬公內海並設有碼頭,西南濱台灣海峽;東南方有一個軍營,
日據時期曾在這裡設置軍用飛機場;農田則分布在聚落的南方、東方,也有部分在自家宅院前後闢一塊小菜園,栽植四時蔬菜。
-
文字來源|
澎南區文化資源集錦
知識錯誤回報一曰禪垵澳即峙內。地在風櫃澳之東。澎之捕魚者居之。
一曰禪垵澳即峙內。地在風櫃澳之東。澎之捕魚者居之。
井仔垵至媽宮旱路十九里
又各嶼之中各澳在焉【澳者,就可泊船之處而言】。...一曰禪垵澳【即井仔按,在風櫃之東,捕魚者居之】
禪垵澳〈即「井仔垵」。在豬母落水西北四里。〉
禪垵澳:在廳治南二十二里;即井仔垵。在風櫃之東。捕魚者居之。
嵵里澳(此澳於雍正五年從東西衛分設,北風時可泊船隻)⋯井仔垵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九里)、⋯
故可知本地在清領時期以井仔垵為社名,屬嵵裏澳所管轄
東出廳治東門,四里至石泉社,十三里至井仔垵社,三里至嵵里社,即距大海....嵵里澳:....井仔垵社(陸路一十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