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2023澎南地區記錄|
拍攝日期:2023-09-13(星期三)
類:
首頁
地理
聚落
───
澎南
〈 目錄層級:第
3
層 〉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同義詞彙|圓頂半島、澎南地區
-
今天的澎南區各里,在清朝
康熙年間
,除
烏崁社
與
雙頭跨社
(今
興仁里
)隸屬於「
林投澳
」外,其他各社里都隸屬於「東西澳」。清
雍正五年
新增「
嵵裡澳
」,才將
嵵裡社
、
井仔垵社
、
雞母塢社
、
豬母落水社
、
鎖管港社
、
鐵線尾社
、
風櫃尾
等社納入
嵵裡澳
。
-
日本據澎初期除在澎湖設支廳外,仍然沿用原有的澳社舊制。
民國九年
,日本實施地方自治,澎湖改設郡治,撤銷支廳,廢除澳社,改用街庄。澎湖廳設
馬公街
及
湖西庄
、
白沙庄
、
西嶼庄
、
望安庄
、
大嶼庄
五庄,原「
嵵裡澳
」又被納入
馬公街
區域。
-
光復後,
澎湖縣政府
成立,公街改為
馬公鎮
,鎮之下,按照鄰戶人囗而設里,
鐵線尾
與
鎖管港
和併為「鐵鎖里」,
山水里
與
雞母塢
併為「水塢里」,
嵵裡
與
井仔垵
合併為「嵵垵里」,連同
興仁里
、
風櫃里
、
烏崁里
等里,都隸屬於
馬公鎮
。
-
民國四十年
,政府為實施地方自治選舉,重新以人囗數為單位,將人囗較多的里分別獨立出來,於是鐵鎖里又分開成「
鐵線里
」與「
鎖港里
」;水塢里分開成「
山水里
」與「
五德里
」;嵵垵里分開成「
嵵裡里
」與「
井垵里
」。
-
文字來源|澎南區文化資源集錦
-
澎南:
嵵裡澳
與圓頂半島的地名變遷
-
澎湖地理區、行政區或地名有東海、南海與北海,西海甚少聽聞。東海概指
員貝
、
鳥嶼
、
雞善
、
錠鉤
一帶的海域;北海則以
險礁
、
吉貝
、
目斗
等島嶼為範圍;南海則為
桶盤
、
虎井
以南諸島之海洋。澎湖少有澎東、澎西與澎北的說法,澎南卻廣為人知,
201號縣道
系統也稱為「澎南主線」。澎南的村里主要以
鐵線
、
山水
、
井垵
、
鎖港
、
五德
、
嵵裡
、
風櫃
等為主。《澎湖縣
馬公市
澎南區文化資源集錦》一書,則加入
興仁
與
烏崁
。澎南一詞,二次大戰後才逐漸為報章媒體與政府單位所採用。例如,
1952年
10月《
建國日報
》報導:澎南區駐軍7649部隊於10月9日晚上七時,假
五德國小
舉辦聯歡晚會,演出京劇獨木關等戲曲,並備茶點招待。
-
日治時期
,澎南一帶稱為圓頂半島,蓋此區有圓頂山(
雞母塢山
或
紗帽山
)、有圓頂灣(
嵵裡
海域)、圓頂島(
雞籠嶼
) 。以圓頂為名,源於
1844年
6-8月
Richard Collinson
搭乘Plover號來澎湖做水文調查,並測繪<
澎湖群島海圖
>(Pescadore Islands surveyed by Adml. R.Collinson. R. N.)。圖中即有Dome I.與Dome B.之名。1885
清法戰爭
乙酉之役,法軍承襲<
澎湖群島海圖
>又將
雞母塢山
標示為Sommet Dôme。日人承襲英法命名,遂以「圓頂」稱呼此地的山頭、海域、島嶼與學校。
-
清代,澎南此地多為
嵵裡澳
範疇,包括
嵵裡社
、
風櫃尾社
、
井仔垵社
、
豬母落水社
、
雞母塢社
、
鎖管港社
、
鐵線尾社
、
菜園社
、
石泉社
、
前寮社
、
虎井社
與
桶盤社
。
烏崁社
與
雙頭掛社
(
興仁
)則隸屬
林投澳
。
-
從清代
嵵裡澳
,
日治時期
以圓頂半島為名,二次戰後則改稱為澎南。地名的變遷也反映著政權的交替。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17-03-09。知識更新|2024-11-27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馬公市(880)|
鐵線里
|
鐵線里
|
聚落
鐵線里清領時期屬嵵裡澳鐵線尾社,社名的由來具該里耆老稱有兩說:一則古代現今的祖師爺廟前延伸有細小海岬,其狀如鐵線,故將社 ....
鎖港里
|
鎖港里
|
聚落
清朝時稱鎖管港社,相傳該社自古以討海為生,尤其善捕小管,故稱「小管社」,後因「小」與「鎖」的閩南語音相近,而訛寫為「鎖港 ....
山水里
|
山水里
|
聚落
豬母落水的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從前村子的沿海偶而會有大型的八腳章魚爬上岸來覓食,當時家家戶戶的門 ....
五德里
|
五德里
|
聚落
相傳在聚落西方有一個小山,山頂平坦,頂上稍成凹形,狀似雞巢,即似母雞臥巢在孵蛋狀而得名。民國40年(1951)獨立成里, ....
井垵里
|
井垵里
|
聚落
根據耆老口述,井垵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井仔垵有一口古井,這口井不是很深,卻終年有水,水質甘甜,往昔嵵裡缺水時,皆 ....
嵵裡里
|
嵵裡里
|
聚落
據耆老口述,地名由來因聚落北邊有一座山,形似清朝官員所戴的紗帽,因而取名紗帽山,而聚落正位於紗帽所延伸出來似「匙」的冠耳 ....
風櫃里
|
風櫃里
|
聚落
早期稱為風櫃尾或風櫃,地名源由根據《澎湖縣志》云:「風櫃尾社⋯⋯社南有石岡臨海,中空一洞,可容數十人。四傍石壁,魚鱗重疊 ....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乞一隻龜、射一道謎:鎖港后窩土地公廟元宵節活動
|
鎖港里
|
藝文
日治時代澎湖廳〈飼犬取締規則〉
|
日治時期
|
公衛醫療
竹灣村880號三等三角點
|
明治
|
竹灣村
|
文物
1907年澎湖廳種痘時程與竹篙灣大義宮正名
|
明治
|
公衛醫療
陸軍省澎湖島要塞第二地帶標第二四號石
|
大正
|
龍門村
|
文物
荷蘭時代台灣史中的澎湖
|
荷治時期
|
開拓
講美村「保安林界」碑
|
戒嚴期
|
講美村
|
文物
外垵村內補331號三等三角點
|
戒嚴期
|
外垵村
|
文物
颶風鼓浪,海水噴沫,漫空潑野:澎湖的鹹水煙
|
環境
槑社:清末林介仁倡設的詩友社團
|
光緒
|
藝文
中興國小
|
戒嚴期
|
朝陽里
|
教育
馬公國小
|
日治時期
|
光明里
|
教育
湖西國小
|
日治時期
|
湖西村
|
教育
草籠仔池
|
池東村
|
地名
竹篙灣「獸類死体埋却場」石碑
|
昭和
|
竹灣村
|
文物
家畜疾病防治所
|
戒嚴期
|
西文里
|
醫療院所
乞一隻龜、射一道謎:鎖港后窩土地公廟元宵節活動
|
鎖港里
|
藝文
后窩福德祠
|
鎖港里
|
寺廟
正德廟
|
竹灣村
|
寺廟
傅緯武
|
戰後初期
|
人物
平台知識總數
7,34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