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澎瀛吟社到西瀛吟社
,百廢待舉,文化發展未受重視。民國40年(1951)6月,經吳爾聰、高雲、紀雙抱、郭石頭等人發起,重興西瀛吟社,並開聯吟 ....
- 草把脫脫地瓜戲
民國40年代,《建國日報》經常報導澎湖漁民魚夏季捕獲「草把魚」。例如民國46年(1957) ....
- 社會教育
頓各地書房,舉辦書墊教師檢定。民國40年代開始,消除文盲與提高國民國語能力,進而推動國語運動和復興中華文化運動,成為此一 ....
- 幼稚園教育
及上述二所私立的幼稚園則設立於民國40年代;其他的國小附設幼稚園都成立於民國76到89年(1987-2000)之間。私立 ....
- 戰後時期教育發展
一教育的重要性來配合最高國策。民國40年(1951),澎湖縣政府教育科也訂定民族精神教育、勞動生產教育、民主教育、衛生教 ....
- 民教班
委員會,輔導各學校的國語教育。民國40年(1951),改辦理「失學民眾補習班」,簡稱為「民教班」,其目的在掃除文盲,養成 ....
- 進修補習教育─書房
失學民眾補習班的功能相同,故至民國40年(1951)時,大多數的書房已經式微而停辦。
文字引用|湖西鄉志 ....
- 秋季的祭儀:中秋節
的,目的也是為了鎮風去邪,約在民國四十年左右設立。民眾認為八月十五日為石碑公生日,所以要在這一天舉行祭典儀式。石碑公的信 ....
- 七一三事件
時空因素,案件也不為外人所知。1951年6月由江蘇省國代談明華向蔣中正呈交報告書,認為張敏之罪名可疑。李振清在報告中,也 ....
- 劉清江
8月,擔任望安鄉將軍國校教師。民國40年9月至42年(1953)4月,擔任七美鄉七美國校教師。民國42年4月至46年(1 ....
- 李玉林
。2月由軍職轉任官派澎湖縣長,民國40年(1951)元月臺灣實施地方自治後,當選第1任民選縣長,從官派到連任2屆民選縣長 ....
- 黃文華
是兼做宮廟鑿花木雕和彩繪工作。民國40年代後,由於澎湖宮廟重建風氣日盛,對專業分工和需求量極大,才將工作重點漸漸專注到宮 ....
- 澎南
崁里等里,都隸屬於馬公鎮。
民國四十年,政府為實施地方自治選舉,重新以人囗數為單位,將人囗較多的里分別獨立出來,於是鐵 ....
- 改易地名鄙視在地文化
定奪。「宅腳嶼」舊名安宅,早於民國40年,《建國日報》已經使用「安宅」二字稱呼昔日的「宅腳嶼」。豬母水,早於1885年清 ....
- 大眾運輸
個月之後因車輛狀況不佳而停駛。民國40年(1951)2月1日縣府成立公共汽車管理處,專營馬公、湖西、白沙3鄉鎮之公路客運 ....
- 衛生行政機構
作巡迴站及醫療箱。各衛生所到了民國40年代得到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補助經費,開始建立自己的房舍,又為了解決偏遠離島的醫療問 ....
- 地方農政單位
湖工作站」迄今(照2-2)。4民國40年(1951)農復會和省農林廳在澎湖設立的「家畜疾病診斷所」,則在民國47年(19 ....
- 農業發展政策
程可以說相當的平和、順利。
民國40年(1951)政府辦理「公地放領」,將戰後放租的公地放領給承租人,藉以做為實施「耕 ....
- 雜糧作物─高粱
收成大約只有4、5百公斤。直到民國40年(1951)公賣局開始收購高粱,經濟價值大增之後,農民才注意到改良品種,來提高產 ....
- 吳郭魚在澎湖
發展。
除了漁船的建造之外,民國40年(1951) 11月省漁管處長陳保泰於澎湖召開漁業座談會後,途經返高雄市以澎湖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