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劉清江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劉清江(1924-1991),福建永春縣湖陽鄉人,劉家世代以農為業,至其父始半學半商,慘淡經營,家中聊堪溫飽。兄弟妹4人,劉氏居長。7歲進湖陽小學就讀,13歲畢業,旋考入福州三民中學,民國33年(1944)夏畢業,再入德化師範學校肄業,然因其父困於病,家庭經濟狀況已大不如前,求學之心雖切,無奈遭遇如此環境,學業因之中輟。
-
民國34年(1945)8月,他便在家鄉的玉柱國校任教,兼教導主任,薪俸雖不豐,對家庭經濟也不無小補。後來其家庭狀況又趨好轉,民國35年(1946)春,再以插班考入福建省立福州體育師範肄業,因其本好運動,故得遂素願。民國35年(1946)5月中旬,澎湖縣首任縣長傅緯武鑒於本縣師資缺乏,特派船前往福建榕城(福州)招考師資,劉氏經同鄉等之慫恿,以為臺、澎亦如故土,風光殊佳,如有興趣,盍往一試,結果旋蒙聘用,從此開展其在澎湖的教育生涯。民國35年5月至38年(1949)8月,在白沙鄉港尾國校擔任教導主任。民國38年9月至39年(1950)8月,擔任西嶼鄉內垵國校分班主任。民國39年9月至40年(1951)8月,擔任望安鄉將軍國校教師。民國40年9月至42年(1953)4月,擔任七美鄉七美國校教師。民國42年4月至46年(1957)8月,派任望安鄉花嶼國校校長。民國46年9月至47年(1958)8月,調馬公鎮馬公國校,實際在澎湖縣政府教育科服務。民國47年9月再派任望安鄉嶼坪國校校長,任期直到民國77年(1988)9月奉准退休。自民國47年(1958)起,劉氏便到嶼坪國校,在交通極不便的離島默默地為百年樹人的工作而耕耘,始終堅守崗位,直到退休。他不僅努力於推動離島國民教育,教導學生課業,對於當地的事務,也都積極參與,並主動協助地方向政府反映困難,謀求解決之道,因而在嶼坪人心目中,他是公正且可信賴的象徵,地方上有紛爭,只要他出面都能圓滿化解。
-
民國50年(1961),政府鑑於離島因地瘠民貧,先天條件不足,學童生活清苦,營養不能達到均衡,便開辦學生營養午餐。後來因為「聯合國糧農組織」補助的物資停止供應,劉氏乃發起提倡供應「自立早、午餐」,不辭辛勞的遊說村民,每月繳交新台幣160元,由學校統籌辦理早、午餐供應學童,使他們獲取應有的營養。又因為離島對外交通不便,無法採購較新鮮翠綠的蔬菜,他便發動師生學習種植較易生長的蔬菜,以補不足。
-
劉氏秉持「教育為立國之本,國家之興衰,社會之隆替,均有賴焉」的信念,故終其一生中,均儘量充實自己,休養德性,願把整個生命獻給教育。而其服務澎湖教育界共42年,其中服務離島學校即有37年,地處偏遠三級離島的嶼坪國校,他則一待30年,此項紀錄放眼全國教育界,恐無出其右者。
-
民國36年(1947)3月間,劉氏經友人介紹,與澎湖縣白沙鄉講美村吳愛玉女士結婚,育有3男1女。由於先生長年在離島獻身教育,吳女士可謂獨力撫育子女成長,備極辛勞,並均能使子女接受良好教育,成家立業,生活美滿,其行實屬難得,故曾膺選民國100年(2011)澎湖縣模範母親殊榮。
-
資訊引用|望安鄉志(上冊)
知識建檔|2021-11-30。知識更新|2024-06-21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