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澎湖廳舍紀錄

影像分類:古厝  2021澎湖廳舍紀錄|拍攝日期:2021-09-19(星期日)

澎湖廳舍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隱藏資訊

同義詞彙|澎湖縣政府
-
明治28年(1895)日本治臺後,仍襲用清光緒13年(1887)興建的總鎮署為澎湖廳舍。至昭和8年(1933)廳舍使用已達46年之久。且建築物本身為土塊木架構造,更由於海島氣候的潮溼,白蟻為害至大。建築物受損嚴重,雖屢經修繕,但仍不堪使用。現有廳舍腐朽破損不堪,且澎湖廳的行政組織不斷擴編,各單位事務之連絡愈形不便,其機能與空間已不能符合實際需求,在諸多缺失情况下,認有新建必要。澎湖廳乃決定配合馬公都市計劃的進行,於媽宮城外北側的鬼仔山地區興建新的澎湖廳舍。昭和8年,日本國庫撥款八萬七千餘日圓供澎湖廳購買土地和建築經費,澎湖廳即向位於媽宮城北側鬼仔山的地主陳清水,收買土地做為新廳舍建築用地。
-
澎湖廳新廳舍由臺灣總督府營房營繕課設計監督,施工部份由上瀧土木建築組合上瀧柳作承包。於同年5月16日開工,昭和9年(1934)10月完成二樓主體建築。10月6日完成三樓「天照皇大神宮」上樑部份,同年12月31日竣工。總計建築費為七萬四千三百八十九元二角二錢。於昭和10年(1935)2月11日(日本建國紀念日)落成啟用。
-
建築形式
-
澎湖廳舍整體規劃包含了廳舍主體建築物和附屬建築物二個部份,敷地總面積達五仟坪,主要建築物佔地三百四十五坪,建坪總計六百六十六坪。方位為坐北朝南面向媽宮舊城區,是一棟洋式石造和混凝土造凵型二樓建築物。其所用石材全取自於澎湖當地的玄武岩。對稱的立面建築型式屬「興亞帝冠式建築」。三樓「天照皇大神宮」屋頂有如一頂冠帽,乃軍國主義下的設計理念。一樓正中入口處採折衷式立方體突出露臺,二樓「知事廳」的辦公室外部牆面則設計了四根歐式造型的圓形壁柱,合構成整個建築立面的重心。一樓牆體基座為玄武岩砌築。外牆飾面採用水泥沙漿打毛施工法,窗戶採長方形上下推窗設計。屋面使用日式水泥黑色理想瓦。內部空間規劃為廳長辦公室、會議室、禮堂、總務、稅務、警務、勤業、教育等各課辦公室。廳舍大門廣場前,築有圓型假山花圃來化解路衝地形。澎湖廳舍工程總共使用玄武岩166.56立坪,水泥6590袋,鐵筋6117貫﹙24000公斤﹚,動用人員15435人次。臺灣光復後,民國35年(1946)1月21日澎湖縣政府成立,首任官派縣長傅緯武到任後,仍沿用澎湖廳舍做為澎湖縣政府辦公廳。民國40年(1951)澎湖防衛司令部於縣政府東南側角隅處增建一座「防禦碉堡」。增顯政府機關區域安全的重要。
-
資訊來源|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
知識建檔|2017-03-07。知識更新|2024-02-04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