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宮城
鑒於媽宮形勢散漫無城可守,因此光緒13年(1887)興築媽宮城作為防禦重心,周圍並設有砲臺以防衛;日本時代雖因應都市之發 ....
- 馬公市
甲、南甲二甲;到了清末媽宮建城(1887)之際,城市範圍因軍事需要驟然擴大不少,當時更已分化出東甲、南甲、北甲等三甲。
 ....
- 景福祠
(又稱為「下街土地」)。可能在光緒13年(1887)就已經建立,民國37年(1948)改建成二層樓式的建築,由一樓的租戶 ....
- 水仙宮
宮設立之會館(即馬公之會館)。光緒13年(1887)媽宮築城後,南面城牆破壞了台廈郊會所與海的緊鄰性,此情況一直到日治時 ....
- 澎湖郵便局
澎湖二等郵便局。後再將創辦於清光緒13年(1887),位於媽宮城內東門街南側守備署前的電報局,合併於郵便局內,改稱「澎湖 ....
- 介爾景福匾
,1887。照片46):上款「光緒丁亥年荔月吉旦」,下款「玉蝸弟子李得川叩答」。光緒13年丁亥(1887),荔月爲6月。 ....
- 渡頭
只在水仙宮口設有簡陋的渡頭,到光緒13年(1887)以後,因為水仙宮口的渡頭被城牆遮蔽,才把渡頭移到小南門外(今中正路底 ....
- 南澳館
營合計餘南澳鎮標軍士187人。光緒13年冬,總兵吳宏洛興建澎湖城,就南澳館拆建總鎮衙門,並改建於舊協署西轅門外,光緒14 ....
- 澎防部建築群
設的大校場(位在協鎮署西偏),光緒13年(1887)築造媽宮城時也將大校場劃入城牆內。日本明治28年(1895).先以攻 ....
- 馬公商港
上下,都必須仰賴舢舨小船接駁。光緒13年(1887)以後,水仙宮口的舊渡頭被城牆遮蔽,而移到小南門外,又在大南門外增設了 ....
- 金龜頭砲台
歷史沿革
西元1887年由總兵吳宏洛所建,配備有七、十、十二吋口徑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門,與西嶼東台、西台 ....
- 靈資清晏匾
在光緒11年7月至12年4月;光緒13年3月再代理之,同年程邦基轉任職恆春,繼任者李春榮,13年6月署。
目前存放於海 ....
- 改善交通:澎湖總鎮署東西轅門的拆除
光緒13年(1887)12月總兵吳宏洛領項建澎湖城,光緒15年(1889)10月竣工。澎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