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郵政業務,設立於
日治時期明治28年(1895)3月27日,日軍在
媽宮城前清澎湖廳內開設混合第一野戰郵便局為始,
明治28年4月11日開辦匯兌業務,5月21日兼辦儲金業務,7月20日日軍撤離時,該局同時撤消。
明治28年11月25日再設立日軍十六野戰郵便局,開澎湖郵政之濫觴。日治
明治43年(1910)4月1日臺灣總督府將原設於澎湖廳內(前清
總鎮署)日軍十六野戰郵便局,改設為澎湖二等郵便局。後再將創辦於清
光緒13年(1887),位於
媽宮城內東門街南側守備署前的電報局,合併於郵便局內,改稱「澎湖二等郵便電信局」。嗣後因業務的需要,位於澎湖廳內的郵便電信局,遷至澎湖廳西側,
銅山館舊址﹙今中正路與仁愛路交叉路口處﹚,並成立郵便辦公處,受理郵政和電信業務。
-
日治
明治40年(1907)澎湖廳開始執行
媽宮港擴建計劃,首先拆除
即敘門(
小南門)到
迎薰門(南門)的城垣材料築港設置棧橋並擴充碼頭腹地。同時開闢城垣舊址為海岸通(今中山路)。郵便局即選址於海岸通和
棧橋通交叉路口南側填海築地處(今中山路75號),興建新郵便局辦公廳舍,並於日治
大正13年(1924)10月遷入新址。日治
昭和16年(1942)郵電分辦後,改稱「澎湖郵便普通局」,但乃於同一廳舍辦理業務。﹙現今
歷史建築物部份為電信局原有廳舍,郵便局辦事處則位於電信局南側,今已拆除重建﹚
-
戰後,
民國35年(1946)3月電信總局令派
蔡乃住為澎湖郵便局首任局長,接管設備財產整理局務,初期依
日治時期業務現况運作,
民國35年(1946)8月與電信局合併營業,改稱為澎湖郵電局。首任局長為林沖箎。到
民國38年(1949)5月,郵政與電信業務各自獨立後,名稱又改為澎湖郵局,專營郵政業務並與電信局仍同於原址辦公。
民國39年(1950)9月升格為二等分局。
民國42年(1953)元月由於郵政業務激增,再提升等級為二等甲級郵局。
民國48年(1959)元月又更升為一等乙級郵局。至
民國57年(1968)元月再升格為一等甲級郵局。並分設
湖西、
白沙、
西嶼、
望安、
七美、中華路、
測天島等七所支局。
-
由於經濟的繁榮,電信與郵政業務逐年的擴展。原址空間面臨不敷使用情況。即向
澎湖縣政府洽購,舊
澎湖廳舍北側土地兩筆。分別興建郵政大樓和電信機房。澎湖郵局並於
民國61年(1972)6月遷入新辦公大樓。原址仍留給電信局使用。今現址原為澎湖電信局公共電話業務課辦公廳,近年來行動電話普及後,公共電話業務逐漸減少另建築物本體已呈老舊,現址已成閒置空間。
-
澎湖郵便局辦公廳,建於
大正13年(1924)。建築時期適逢「歐風建築」型式盛行,所以郵便局建築物採用了「和洋混合風」的設計。建築物平面採L型配置,大門入口處位於L型轉角處。屋頂構造採用「兩坡頂」設計,大門入口處屋頂由於受到軍國主義的影響,採用「切角頂」型式,並舖設水泥製日式理想瓦,屋脊兩側採用獸角冠頭來凸顯屋面,屋頂外觀型狀恰似一頂日本幕府將軍頭盔。窗戶則採用「長形上下推窗」設計,牆壁為硓石造承重牆。外牆飾面使用「水泥漿打毛」施工法,牆面基座部份粉刷成仿「方石砌」構造。內部地板採用木質地板,光復後改為磨石子地坪。郵便局建築物本身屬於典型的小型公共建築標準樣式。光復後,電信局於建築物入口處左側牆處,增建一座「電信夜間窗口」,受理民眾夜間電信服務。大門入口處內左側,設有三間長途電話室供民眾使用。今郵便局建築物雖然已近九十年,但是除了建築物南側,屬澎湖郵局產權部份拆除重建外,仍保有原來的構造與風貌。
-
資訊來源|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
知識建檔|2017-03-06。知識更新|2023-08-22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