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總鎮署簡介紀錄

2024總鎮署簡介紀錄|拍攝日期:2024-01-17(星期三)

總鎮署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隱藏資訊

南臨仁愛路,東界建國路,北抵民生路,即今合作金庫真善美電影院等一帶,佔地廣大。為清領時期之總鎮衙門:前有轅門、鼓吹亭,內有官廳科房,東邊又闢建內箭道,演武廳等,計署內共有202間房(澎湖廳志卷五|請參閱下方文獻紀錄)。清日甲午戰爭爆發後,日本戰勝,佔據澎湖後,將總鎮署改設為澎湖島行政廳,重建廳房共有99,臨民生路之南(現今郵局)建有眷屬宿舍。廳署大門外兩旁豎有一對雌雄石獅(改建後今已移至觀音亭廟大門前即是),對街第二信用合作社前有一面照壁清領時期常在衙門、廟前均建有照壁,日人則堆有假山,以做避邪之用)
-
五十七年縣立政府將此地區分段出售給民間,今日已是大廈商舖雲集,尤其真善美電影院(已拆除,變更為麥當勞)落成後,更成為假日遊人消費遊樂休憩所在,與北甲宮前廣場小吃攤聯成一商業區,為馬公市街帶來無比繁榮熱鬧。
-
文獻引用|《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
清朝末年澎湖的總鎮署位在現在的馬公市長安里,南鄰仁愛路,東接建國路,北達建國路31巷(原稱博愛路),西臨中正路,也就是現今的臺灣省合作金庫澎湖支庫到郵政大樓一帶,佔地非常廣大。清光緒13年(1887)海壇總兵和澎湖水師副將對調,派吳宏洛擔任第一任澎湖總鎮兵,統「宏字」四營戍防澎湖;並且「擇城內適中之地,就南澳館拆建總鎮衙門;地不敷用,別購附近民房拆卸以益之。民房每間大小不等,給銀元二十元或三十元,並給還舊料,別指曠地,令原主自蓋。費銀五千餘金」(林豪1893:183)。日治以後,將總鎮署改為澎湖廳,後來因為白蟻侵蝕,不堪使用,在昭和8年(1933)改在城外鬼仔山一帶興建新廳舍(今澎湖縣政府)。昭和10年(1935),新廳舍落成,原址改建為馬公街公會堂。昭和18年(1943),澎湖廳曾利用公會堂北側房舍,成立「澎湖廳立馬公高等女校」;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公會堂遭盟機夷為平地。戰後初期由國軍九十六軍進駐,稱為光武營區民國52年(1963)光武營區與縣立馬公初級中學東衛校區)交換使用,由省政府撥款將營舍修繕為臨時校舍。民國54年(1965)縣立馬公初級中學遷入新建的西文校區,翌年,縣政府將該區土地規劃為商業區用地,分段出售給民間,現在已經大廈商舖雲集,成為馬公市區最繁華的商圈(陳英俊2003:134-136)。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輯|2006年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資訊

光緒十三年冬,總兵吳宏洛議擇城內適中之地,就南澳館拆建總鎮衙門;地不敷用,別購附近民房拆卸以益之。民房每間大小不等,給銀二十元或三十元,並給還舊料,別指曠地,令原主自蓋。費銀五千餘金。由是鎮署地面寬敞,前為轅門鼓吹亭,入署為頭門、二門、大堂,官廳為三堂,後樓兩傍俱有科房,東邊隙地為內箭道、演武廳。計署內大、小房屋二百二間,於十三年十二月興工,至十四年十一月工竣南澳館系南澳班兵祀神之所,今改建於舊協署西轅門外...


東西澳:媽宮社光緒十三年建造城垣,改設總鎮署。以舊協轅為廳署,兩營各官衙署暨廳倉、街市在此。內港為商哨灣泊之所...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