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衛生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交通
海運
海運發展
───
海上貨運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澎湖天然資源匱乏,舉凡民生日用品、建築材料,在
清朝時期
多從大陸進口(清朝乾隆晚年才漸漸與臺灣中南部交通)日治以後則都取資於臺灣本島。但是無論是清代還是日治,都是以
媽宮
(
馬公
)為人貨,進出的主要口岸;交通工具則多使用三桅帆船,到
明治30年
(1897)
以後,才有
大阪商船會社
「舞子丸」、「勝山丸」等小型的機帆船,來經營臺澎之間的高馬、安馬航運。
-
戰後初期,台澎之間海上貨運開放自由競爭,民間的小型貨輪不僅承載量有限,在
民國42年
(1953)
到45年
(1956)
之間又發生了幾起船難,政府於是禁止民營貨輪載客,並先後由省營的台灣航業公司建造澎湖輪、台澎輪來載客兼載貨物(照片4-8,4-9)。
民國57年
(1968)
,高馬航線民營貨輪發生惡性競爭,幾經協調才促成了「光和輪船公司」和「澎湖航業公司」的「高馬線聯營」,由4艘貨輪(光明、益大、大東、
馬公
)聯合壟斷貨運。
民國62年
(1973)
12月1日,
大東輪
在
東吉嶼
附近海域沉沒,縣政府與
縣議會
又極力主張撤銷貨運聯營,到
民國63年
(1974)
3月18日,才由省政府發函再度開放自由營運。
-
民國63年
(1974)
,高馬航線的貨運又增加了一家「高馬航業公司」的「
城前
輪」行駛。不久高馬之間的貨運就以形式上合併為光和輪船及澎湖航業兩家公司的方式回復聯營,並且希圖提高運費,因而引起澎湖的43位中盤批發商,在當年年底聯合組成了「大明輪船公司」,以「天明一號」、「天明二號」兩艘貨輪來和高馬航業對抗。
民國65年
(1976)
高馬航業決定讓售所屬貨輪,退出高馬航線後,這條航線的貨運又形成了澎湖航業和大明海運聯合壟斷的局面。
-
安馬航線(安平—
馬公
)的貨運則從
民國40年
代就由「臺灣省沿海輪船安馬線聯合營運所」經營,撤銷聯營後也沒有新的貨輪加入。到
民國70年
代,事實上仍然是「光和輪船」和「凱發輪船」兩家公司以聯營的方式在經營;
民國80年
(1991)
以後,
馬公
和臺灣之間先後有6家航運公司的9艘客貨輪行駛(表4-10)。因此,在
民國80年
代以後,想加入臺澎之間海上貨運的業者,就只能從
鎖港
、
龍門
去另闢途徑了(謝國興2005a:65-69)。
-
文字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二輯
馬公東甲
(
啟明里
重慶里
)
知識建檔|2025-05-15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二輯馬公東甲(啟明里重慶里)
|
第87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海上貨運
|
海運發展
勸戒賭博歌:鸞書中的臺語文學
|
鸞堂
魚市場
|
市場
青青草園
|
公園
離島的交通設施
|
海運發展
陸上交通設施
|
陸運發展
石油公司
|
戒嚴期
|
重慶里
|
待分類建築
本願寺派光玄寺
|
明治
|
長安里
|
佛廟
臺灣神社遙拜所
|
明治
|
中央里
|
待分類建築
五德自來水設施
|
五德里
|
水源
本願寺派光玄寺
|
明治
|
長安里
|
佛廟
臺灣神社遙拜所
|
明治
|
中央里
|
待分類建築
澎湖神社
|
昭和
|
西文里
|
待分類建築
鳳鳴廣播電台轉播站
|
鐵線里
|
通訊
南寮前海宮
|
南寮村
|
土地公廟
五德自來水設施
|
五德里
|
水源
山水里自來水設施
|
山水里
|
水源
山水許姓宗祠
|
山水里
|
家廟宗祠
泊船垵
|
五德里
|
交通地名
五德西碼頭
|
五德里
|
漁港碼頭
平台知識總數
7,532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