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黃文華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生於福建東山島。日治大正8年(1919),時年24歲,應澎湖天后宮董事之邀,前來參加天后宮的整建工程。當大正12年(1923)天后宮全面擴建時,再度參與並受託「遄返國內延請名鑿花匠數名來澎,從事雕刻。而黃氏本身遂亦為斯道之名手,與來自國內之名匠共同工作。」完成天后宮重建工程後,即留在澎湖發展,從事澎湖宮廟的鑿花木雕與彩繪的工作。昭和8年(1933)將妻小自東山接來澎湖定居,此後,終身投入澎湖的宮廟裝飾工作,是唐山師落籍澎湖發展的第一代師傅。
-
來澎湖發展以天后宮為起點,一起施作的有陳水琳與朱欽兩位師兄弟,天后宮完成後,陳水琳返回唐山,黃文華乃與朱欽繼續留下,並展開長期合作關係,此時期是兼做宮廟鑿花木雕和彩繪工作。民國40年代後,由於澎湖宮廟重建風氣日盛,對專業分工和需求量極大,才將工作重點漸漸專注到宮廟的彩繪施作上,而建立了在澎湖宮廟彩繪中最重要的地位。在澎湖的鑿花木雕作品,目前除天后宮外,馬公銅山館和武聖殿雖經重建(修),但作品尚保留部分,而西嶼赤馬村赤樊桃殿,則將黃等的舊作,保存陳列於二樓。彩繪方面,參與或承接負責的數量不少,主要的有位於馬公地區的澎湖天后宮馬公城隍廟文澳城隍廟觀音亭東甲北極殿三官殿白沙後寮威靈殿鎮海福安宮吉貝觀音寺湖西林投鳳凰殿尖山顯濟殿望安將軍永安宮將軍李府將軍廟中社五府千歲廟⋯⋯等。可惜由於宮廟重建或翻修廟頂,彩繪重作而致作品不存。目前馬公地區的澎湖天后宮觀音亭東甲北極殿仍存有其具名書畫之作,銅山館僅存刻意保留的一堵八仙獻壽,湖西尖山村顯濟殿的門神則是與其子黃友謙父子聯手之作。除了早期兼做鑿花與彩繪,後期專事彩繪外,他的泥塑神像手藝,也是當時澎湖僅有,馬公文澳城隍廟泥塑神像的捏塑、觀音亭前原置總鎮署衙門的泥塑獅子修復工作,均出自其手。
-
綜觀其一生對澎湖宮廟營建領域的影響,除了協助引進鑿花師等來澎湖施作,自己也兼作外,其在宮廟彩繪油漆界的代表性,也是無人出其右的,一為其來澎和起步均早,二則為留下的時間既長,也親自參與澎湖宮廟在二次大戰後大量翻修的年代,三則為傳藝給長子黃友謙,父子曾經聯手外,其子日後更包辦了澎湖宮廟的門神和彩繪絕大部分工程,而父子手藝均有一定水準,遠近馳名。
-
文字來源|續修澎湖縣志(人物志)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