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城隍廟記錄

影像分類:寺廟廟宇  2023城隍廟記錄|拍攝日期:2023-10-23(星期一)

城隍廟

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隱藏資訊

同義詞彙|文澳城隍廟、西文城隍廟
-
康熙23年(1684),清廷設澎湖巡檢司於文澳雍正5年(1727)撤巡檢,設海防同知,次年又改設海防糧補廳通判,廳治仍設於暗澳,沿用巡檢舊署為通判衙門。據廳志記載文澳城隍廟位於「文澳舊廳署之東」,是澎湖第一座城隍廟,因為缺乏相關文獻佐證,無法推斷其確切的興建日期。如果依守土官必須先祭城隍而後履任的慣例,城隍廟的興建文澳城隍廟必定和官方行政組織的發展一致,那麼文澳城隍廟的創建時間,可能在康熙23年(1684)設置巡檢司之後,再晚也應該在雍正6年(1728)設廳置時,以備守土官履任告祭之用。
-
文澳城隍廟創建後,曾經數度重修,由於相關記載欠缺,同時廟中原有的聯匾文物,又每修必換,多毀棄無存,僅《澎湖廳志》有咸豐元年(1851),廳署典史純孝重修的記錄。曾在明治35年(1902)成立「歸化社從善堂」著造善書《獄案全篇》,並在莊姓民宅扶鸞濟世,大正9年(1920)又著造善書《覺世寶訓》。民國39年(1950),地方士紳募款重修成今日所見的形式,之後民國56年(1967)、70年(1981)、79年(1990)均曾進行內部修護工作。
-
文澳城隍廟的廟宇結構為兩進夾拜亭的三開間建築,廟中刻著「嘉慶24年(1819)荔月辛懷潘敬獻之物」的香爐,是所存最早的文物。神龕上方有「功存捍衛」匾,左右並無落款,只在上邊正中刻有「光緒御筆之寶」,是否真蹟無法判定。正殿兩邊的木質對聯:「為善必昌,為善不昌,祖宗有餘殃,殃盡必昌;為惡必滅,為惡不滅,祖宗有餘德,德盡必滅」,前落進門東西有謝、范二將軍神像與四官將佛像,正殿中奉祀城隍爺,壇前有文武二判,東室祀註生娘娘,西室祀土地公。
-
資訊來源|馬公市各里叢書(寺廟篇)
-
古籍《易經》有謂「城復于隍」之說,「城」指城池,「隍」為繞城無水之河溝。城隍原為城池守護神,後來演變為地方守護神。明初始於縣稱「顯佑伯」,凡守土官入境,必先祭城隍而後履任。及至清代,朝廷尤尊崇城隍。
-
文澳是澎湖早期的聚落之一,舊名暗澳,曾是行政中心所在。康熙23年(1684)澎湖入清版圖後,循舊例設巡檢司於暗澳,經40餘年之久,至雍正5年(1727)撤巡檢司,隔年改設澎湖海防糧補廳於舊署。文澳城隍廟是澎湖最早創建的城隍廟,居文澳舊聚落的中心位置,所以乾隆時任澎湖通判的胡建偉在《澎湖紀略》提及:「澎湖文澳城隍廟在廳署之東,規模狹隘,不足以展敬,實限於地也」,這是文澳城隍廟最早出現的文獻。另有一說為雍正8年(1730)建立的,那是根據「媽宮城隍廟殘碑」的內容所推定,殘碑文字有「雍正八年,澎湖始庥。別駕□…□…」,由碑文提及雍正8年(1730)澎湖開始崇祀城隍一事來推斷文澳城隍廟可能之創建年代。但確實興建年代已不可考,可能在清康熙、雍正兩朝之間(1684─1730)。此外咸豐元年(1851)澎湖廳署典吏呂純孝曾經主導重修過。
-
光緒15年(1889)清廷將澎湖廳署遷至媽宮城內原澎湖水師副將署(即今澎湖天后宮西側)後,文澳城隍廟轉變成文澳的地方廟。日治時期有信徒在廟中進行扶鸞濟世、著造善書等活動。臺灣光復後地方士紳鑑於城隍廟於日治時期缺乏維護管理,逐漸傾頹,乃於民國39年(1950)集資重修。雖面寬未變,但縱深加深,即今日所見形式。民國56年(1967)又因廟宇過於簡陋,於是籌資再修,並於4年後做油漆彩繪,大致保有澎湖廟宇的地方色彩。民國81年(1992)三度修復後迄今。
-
建築形式
-
佔地面積110坪,廟宇建物約53坪,呈長方形,面寬9公尺,縱深19.3公尺。原先正面朝南面海,惜因第三漁港的闢建、道路拓寬、公私房屋增多,已不復如往昔可鄰近海域的情景了。
-
山門屋面採硬山式三川脊作法,明間較高,中脊自成曲線且有垂脊,兩端以燕尾收頭。次間之中脊為明間之一半重複,燕尾收在山牆面之上。屋瓦之滴水上面有蝙蝠飾紋,取其「福」之意。山門簷柱出櫸雕龍頭以承簷枋,承接出櫸之吊桶雕有蓮瓣垂花,蓮座上刻有仙人成一斜角頂住出櫸。廟門石鼓為花崗岩質,鼓面刻有鹿與鶴,取其「長壽福祿」之意,石鼓基座線條簡潔與門枕相連,整體造型優美,是文澳城隍廟最好的石雕。
-
原先的天井及迴廊因應澎湖氣候及廟宇空間大小而改建為現貌。文澳城隍廟原貌是三開間二進單院落的平面,四周為承重牆包備出完整的封閉空間,信徒在三川步口向內透視天井之光線,隱約可以看到正殿裡的神龕,顯示出一種神靈威嚴的感覺。室內大量使用梭柱,柱列十分整齊,是文澳城隍廟的一大建築特色。拜殿、正殿的架構與裝飾也能維持地方色彩。
-
民國95年(2006)闢建道路後,西側立面開闊呈現,讓廳署旁舊聚落中幾乎每個角度都可以看到文澳城隍廟起伏的天際線。
-
文字來源|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
知識建檔|2017-03-07。知識更新|2024-10-15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資訊

城隍廟城隍神,元學士王惲作汴梁城隍祠記,謂世說秦功臣馮尚見夢於漢高帝曰:奉天帝令,與王知領城隍事。遂以為城隍之祀.....迎城隍神位於壇,以主斯祭焉。今澎湖城隍廟在廳署之東,規模狹隘,不足以展敬,實限於地也。


文澳城隍廟,已載「紀略」。媽宮澳城隍廟,乾隆四十四年十月前廳謝維祺捐俸率董事監生郭志達等建,有碑記。乾隆五十五年風災,殿宇損壞;前廳蔣曾年捐俸及商民修理,並添建後殿五間。嘉慶三年,前廳韓蜚聲續勸商賈重修。二十二年十一月,前廳潘覲光以罰項番銀五十二元半生息銀元,召匠修葺。道光四年,中殿前楹塌壞,通判蔣鏞籌款重修。


城隍廟:一在文澳舊廳署東偏,咸豐元年廳署典吏呂純孝重修,但規模狹隘,未足展敬。一在媽宮城內,乾隆四十四年十月,前廳謝維棋捐俸,率監生郭志達等重修有碑記。乾隆五十五年風災,殿宇損壞,前廳蔣曾年捐修,添建後殿五間。嘉慶三年,前廳韓蜚聲續修。二十二年十一月,前廳藩覲光以黃研罰項番銀五十二元半生息之款,召匠修葺。道光四年,中殿前楹塌壞,前廳蔣鏞重修。甲辰年十月,左營游擊葡斐然、監生張騰賡,重新修建。光緒十一年法夷亂後,通判程邦基飭紳士黃濟時、蔡玉成、徐癸山等捐貲重修。有碑祀。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