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分類:島嶼礁塭  

貓嶼

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同義詞彙|High Islet(高島)、大貓嶼、小貓嶼
-
介紹一|
-
貓嶼是由大、小貓嶼及周圍礁岩所構成,座落於八罩島西南方約16公里的海域,因遠眺似兩隻伏蹲於海面的貓而得名。貓嶼乃海底裂隙湧出之玄武岩流冷卻而成,依據近年的鉀氬定年結果,貓嶼的地質年代大致落於11.3-11.6百萬年。大貓嶼海拔高度70公尺,是澎湖群島的最高點;干潮時兩島僅以寬約10公尺的海溝相隔。這東西對峙的兩個不規則小島,島嶼周圍為柱狀玄武岩所圍繞,大貓嶼之柱狀節理外形多為彎曲、傾斜,地形十分陡峭,不易攀登,北面稜線是登頂較安全的路線;大貓嶼海蝕地形發達,島的東側於退潮時能露出海蝕平台,平臺上有壺穴多處,島嶼周圍有多處海蝕洞,以南端分布較密集,島的基部有一海蝕拱門貫穿東西兩側,是極為特殊的地形景觀。小貓嶼位於大貓嶼東方100公尺處,地形較大貓嶼更為陡峭,攀登更是困難。
-
介紹二|
-
貓嶼含大、小貓嶼二島及四周的裸露岩礁,面積共10.02公頃。從海上遠眺,二島宛若兩隻貓蹲伏海上而得名。位於澎湖群島西南方的海域,距馬公市約50公里,位七美島西北方約20公里,位望安島西南西方約25公里,距離最近的有人島嶼花嶼的南方約8公里。
-
大貓嶼面積為8.02公頃,最高點位於島中央的偏西南側,高約70 公尺,亦為澎湖群島中的最高點,是長期以來澎湖漁民前往西南海域漁場,進行捕撈活動與往來於台灣海峽船運重要的航道地標。
-
小貓嶼面積約1.54 公頃,海拔最高約50 公尺,位於大貓嶼東方,退潮時有一條寬約一公尺由火山集塊岩所組成的石脈相通。往東有一連串出露海面上的礁石,漁民皆以「鼠礁」稱之(依小貓嶼距離的遠近分別稱為「頭鼠」、「中鼠」、「尾鼠」命名),至草嶼附近尚有一突出於海平面十餘公尺的極為緻密玄武岩礁岩,形如尖柱,來往漁民皆稱為「貓杙」(栓貓的柱子),為壯闊的景觀也帶來些趣味。
-
貓嶼的地質與地貌景觀
-
貓嶼的火山熔岩,其地質年代,依莊文星及李寄嵎鉀氬定年法測定,大約為11.3~ 11.6 百萬年。主要是由玄武岩流從海底的裂隙湧出地面及火山岩的火山集塊岩而形成的島嶼。熔岩在流出地表,冷卻後形成了島上清晰岩石節理;火山集塊岩分布於玄武岩熔岩的上方或部份流向海崖下,形成了一大片廣大的海蝕平台。貓嶼面積雖然狹小,但地貌景觀卻非常的豐富而多變,詳敘述如下:
-
一、火山熔岩地形
-
從遠處或高地上觀察,貓嶼(以大貓嶼為主)主要似為一條冒出地表的巨形岩 脈所形成的島嶼,侵入於火山集塊岩中, 在島嶼北岸極為明顯。岩脈地形受到地勢 及火山活動的影響,在多處地區彎曲如S 形;除巨形岩脈外,島嶼上亦有幾處侵入於火山集塊岩的小型岩脈,而出露於小貓 嶼東方海面至草嶼間的玄武岩礁石,亦是 由岩脈組成。大貓嶼玄武岩熔岩冷卻後在 島上呈現直立、彎曲、傾斜、橫臥多種風 貌的岩石節理;小貓嶼片狀節理發達,與大貓嶼形成截然不同的火山熔岩地貌。
-
二、海蝕地形
-
(1)海蝕平台|海蝕平台主要分佈於大貓嶼北岸至與小貓嶼西端之間,在島嶼南方(大坑內),亦有一較小型的海蝕平台,滿潮時皆淹入海水中,於退潮時才露出海面。貓嶼北面之海蝕平台,從大貓嶼海平面以下都是火山集塊岩熔岩分布的情形來看,初期應是自小貓嶼尾至大貓嶼連貫成一大片的海蝕平台,但由火山集塊岩熔岩為多孔縫隙較大的岩質,易受海浪侵蝕或生物的侵入而破裂(如大貓嶼與小貓嶼間相連的石脈已逐漸變窄,中間已被侵蝕成一個凹洞不易通行),再加上臺灣光復光復後至民國73年(1984)間,被國軍列為靶場進行炸射,而形成目前的大小不等海蝕平台。
-
(2)壺穴、潮池與海蝕溝|在海蝕平台上,經海浪攜帶的石礫在其中打轉,而鑽淹沒於海水之中,海洋生物可藉此進行交替,因此,生物相非常的豐富,藻類、螺類、珊瑚、魚類……應有盡有,每一個壺穴或潮池,各自形成一完整的小型海洋生態,極具教育價值。海浪沿著平台隙縫侵蝕,亦在平台上形成數條的海蝕溝地形。而壺穴或潮池、海蝕溝三種地貌的不斷變化,亦使得貓嶼的海蝕平台面積不斷的減縮中。
-
(3)海蝕洞與海蝕拱門|貓嶼明顯的海蝕洞有三處,皆分布在大貓嶼西南至南方海域。最大型的海蝕洞在南方西底坑內,是漁民口述中貓嶼的龍蝦產地,西南方亦有二處大小不一的海蝕洞。在西南海域有一貫穿島嶼(大貓嶼的貓尾部分)的巨型海蝕拱門,是澎湖群島中目前最長的海蝕拱門,早期小舢舨型的船隻可由此登陸,但長年以來海潮搬運堆積的結果,在陸地的出口處已堆積甚高的玄武岩及火山集塊岩粒,再加上國軍早已不在島上進行炸射,目前已無漁民由此登陸。拱門內潮水加堅硬岩柱顯得氣勢壯闊,海蝕拱門內部,由於太陽照不進來,亦非常的清涼宜人。
-
(4)海崖與海積地形|貓嶼的地形,在大貓嶼東北方海蝕平台與海蝕平台之間,南方大坑內,有小型的礫灘,北面海蝕平台與崖壁有小規模的崖錐地形外,其它各處與小貓嶼都是近垂直入海的海崖地形,岩象黝黑緻密,從海面上看,地勢極為險峻壯闊。
-
三、其他地貌景觀
-
風化作用的影響,亦使得大、小貓嶼的岩石,形成龜裂或球狀等風化作用的景觀。大貓嶼貓尾及小貓嶼北面,風化作用後龜裂的現象非常的明顯,而球狀風化形成的景觀,在貓嶼頂部及崖壁則處處可見。另外,早期空軍炸射彈藥(以白色漆彈為主),長期以來一直無法去除,再加上燕鷗在貓嶼上繁殖,產生大量的鳥糞覆蓋岩石,在風化作用之下,島上處處可見岩石白化現象,在大、小貓嶼的頂部及南側崖壁區,極為明顯,亦形成一特殊景觀。
-
貓嶼地貌呈現的多樣風貌,民國78年(1989)台大王鑫教授在調查澎湖柱狀玄武岩保留區時,曾建議規劃為柱狀玄武岩保留區之一,然保護區設置之議後即作罷,但也由此可見貓嶼獨樹一格的地質與地貌景觀。
-
資訊來源|望安鄉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資訊

從古雷洲開船,至初五日未時到澎湖貓嶼。時各船未便輕進,灣泊花嶼前。至於初六月黎明,率各船由虎井過獅嶼頭...

靖海紀事 / 施琅|


大貓嶼,怪石隱約如貓,故名。小貓嶼,由大貓嶼脫落,山形與大貓嶼如一而小,故土人呼為大貓、小貓。

臺灣府志《蔣志》 / 蔣毓英、季麒光、楊芳聲|


大貓嶼、小貓嶼與南嶼也(大貓嶼、小貓嶼相去無多。嶼之怪石,隱約如貓,故名。南嶼亦名大嶼。先時居民甚多,以波濤不測,移居八罩嶼)

臺灣府志《高志》 / 高拱乾|


澎湖在臺灣西,阻隔海洋,非舟莫達。舊六十二澳,曰南天嶼.....西嶼坪、貓嶼....


大貓嶼、小貓嶼【二山多異石加貓,又名「大烈」、「小烈」,而《邑志》另載貓嶼,恐誤】

臺灣志略 / 尹士俍|中卷(山川景物)|


貓嶼〈有大貓、小貓,上多怪石,在花嶼之南。〉

重修台灣縣志 / 魯鼎梅、王必昌|


大貓嶼:在廳治西水程六十里。小貓嶼:在廳治西水程六十里二山多異石如貓;又名大烈、小烈。

續修臺灣府志《余志》 / 余文儀|


大貓嶼(距廳治水程八十里、小貓嶼與大貓嶼斜對,中分一水。距廳治八十五里)


海中望向巡台御史張湄(錢塘人):浩瀚乾坤不見山,水晶圓域覽回環。憑誰探取貓、花嶼,桅末飛騰兩亞班。


大山嶼西南:....大貓嶼(八十里)、小貓嶼(八十五里。與大貓嶼斜對,中分一水)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