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敷網漁業─焚寄網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臭肉罾
-
焚寄網是一種以捕捉臭肉鳁為主的漁法,習稱為「臭肉罾」,又因為網具在水中張開時,形狀類似畚箕,而被稱為「畚箕罾」。這種漁法大約始於清雍正中期(約1730年左右),在澎湖已經有200年以上的歷史了。網具分為身網和袖網兩部分,身網口的下緣長約60公尺,上緣長約36公尺,兩者相差約1.7倍,以澎湖本島東岸、白沙島北東兩岸及西嶼西岸到臺灣堆南淺漁場)的西部及西北部,水深約15-25公尺左右,底質為沙質,間有一些珊瑚礁分佈的海域為漁場。漁期在農曆5到7月之間,以6月為盛漁期,但是只有月底到下個月初的「月暗暝」收穫比較好(每個月約有10天)。
-
作業時需要使用3-6艘漁船,包括載網船和載魚船各1艘,1-4艘照魚舢舨(火船);每組的漁夫約14-20人,載網船和載魚船上各搭載5-8人,每艘照魚船上各一人。船組多在午夜出海,到達漁場後,載網船和載魚船在下流處下錨,照魚船則到上流處打開集魚燈誘集魚群。等漁群密集後,載網船依照船「大公」(駕駛兼指揮)的號令,將漁網一端的曳繩丟給載魚船,然後兩艘船一面加速前進,一面把網具投入海中,使網口向著海流的方向張開,等著照魚船將魚群誘導入網。魚群被誘集到網中之後,照魚船依次熄燈離場,再到別的地方去集魚,載網船則和載魚船會合,合力起網取魚。漁獲以􄚲魚為主,其他還有丁香、巴弄、鱙仔、青鱗和小管等,其中一半歸船主所有,漁夫則平分其餘的一半。一次作業約需30-50分鐘,每次出海大約可以重複作業5-6次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五)|物產志》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