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菓葉村紀錄

影像分類:村里地標  2018菓葉村紀錄|拍攝日期:2018-09-17(星期一)

菓葉村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本村早在清領早期已有居民居住,蔣毓英撰著的《臺灣府志》與高拱乾纂修的《臺灣府志》均有提及,也可得知菓葉村是由於聚落西北側坡地,生長一大片俗稱菓葉樹的黃槿而得名。
-
本村許姓先民據《澎湖縣志》記載:「菓葉許姓:開澎始祖來自金門後浦鄉」並推測許氏遷徙來澎湖,可能尚在天啟年以前;甚或明萬曆年澎湖第二期移住民中先驅者,即有許姓參加。在《澎湖紀略》中稱做菓葉社,屬大山嶼奎璧澳」管轄。日治時期明治30年(1897)則改稱為「菓葉鄉」,之後行政區域屢有變動。民國63年(1974)開始推展社區發展工作,興建的過程極為辛苦,所幸在社區居民的努力協助與幫忙下,才使得村落完成現代化的建設工程。居民除了由菓葉漁港從事漁業作業外,也有從事農作物的種植,以資輔助收入,每一處的「菜宅」都圍有防風牆以照顧農作物。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
菓葉村位處湖西鄉東側,南連龍門村,西南毗著尖山村,北面與西面則與南寮村接壤,東邊向著廣大無際的海域,是觀看日出的極佳地點。在蔣毓英撰著的《台灣府志》「澎湖十三澳」中云:「小菓葉仔澳:在湖東澳東,相距五里許。」(1993:32)在高拱乾纂修的《台灣府志》所附「澎湖澳」也提及「一曰小菓葉澳,在文良港之北。崖上多人居,捕魚小艇常聚泊焉。」(1993:19)菓葉村是由於聚落西北側坡地,生長一大片俗稱菓葉樹的黃槿而得名。此片菓葉林由現在的菓葉國小與聚落間的小山丘向北延伸,四季長青,十分茂盛。名為小菓葉澳,將是與大菓葉澳有所區別也。
-
菓葉聚落在清季地方自治隸屬於奎璧澳內,稱為「菓葉社」治初期仍稱為「菓葉鄉」清末晚期亦稱菓葉鄉,日,大正9年(1920)街庄改正之後,成為湖西庄內的大字單位「菓葉」。戰後,澎湖縣政府民國35年(1946)成立,將其納入湖西鄉的管轄區,成為「菓葉村」。菓葉村行政面積為142.0205公頃,民國98年(2009)8月時編有18鄰,全村計有283戶,以許(144戶)、陳(47戶)、呂(36戶)、盧(20戶)為戶長主要姓氏,另有蔡(6戶)、徐(4戶)、劉(4戶)、杜(3戶)、李(2戶)、莊(2戶)、沈、官、林、侯、姚、范、張、彭、葉、詹、趙、潘、謝、韓、顏(以上皆1戶)等姓的戶長;村內有男性446名、女性357名,共計803人。2號縣道穿過聚落,南達龍門而西通湖西。聚落南側坡地出露一片史前文化遺址,顯示了史前人類在這片士地上的活動概況。
-
文字來源|湖西鄉志(上冊|2010出版)
-
菓葉村由許姓陳姓呂姓盧姓蔡姓諸姓組成,以許姓陳姓為主姓。聚落區分為頂寮、下寮、下窟仔三區域。
-
資訊引用|湖西鄉志(社會篇)、蔡光庭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資訊

小菓葉仔澳:在湖東澳東,相距五里許。

臺灣府志《蔣志》 / 蔣毓英、季麒光、楊芳聲|


一曰小果葉澳,在文良港之北。崖上多人居,捕魚小艇常聚泊焉。

臺灣府志《高志》 / 高拱乾|


一曰小果葉澳在文良港之北。崖上多人居,捕魚小艇常聚泊焉。

重修臺灣府志《周志》 / 周元文、宋永清|


菓葉至媽宮旱路二十六里


一曰小菓葉澳【人煙頗密,小舟多聚泊焉】

臺灣志略 / 尹士俍|中卷(山川景物)|


果葉仔澳〈在龍門港北崖。旱程三里,魚艇多聚於此。〉

重修台灣縣志 / 魯鼎梅、王必昌|


小果葉澳:在廳治西水程二十里。人煙頗密,小舟多聚泊焉。

續修臺灣府志《余志》 / 余文儀|


奎壁澳:菓葉社(距廳治陸路二十三里)


東北出廳城.....六里至菓葉社,即界大海。


奎壁澳:果葉社(陸路二十五里)


菓葉社大井:在本社關聖廟旁大路邊。井底有兩竇甚深,莫測所止。井深三仞,水不及五尺,味頗甘,旱不少減,雨不加多。嚴冬他井皆涸,鄉人共汲此井以炊,挹注不竭。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