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中西村西寮代天宮歷次修建紀要

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蓋代天宮之由來,溯自乾隆年間,距今約二百年前。地廣人稀,本村人口不過數十,且星散兩地,仍有中、西寮之分。基於宗教信仰企求精神歸宿,兩社耆老乃倡議合建廟宇,奉祀神祇,以供村民求福禳災。於斯年覓得海邊路,購地建造小廟,奉祀伍府王爺。因陋就簡,矬小而窄,亦漁民下海換衣之所,古人坦率實不堪以悅神目也,因無稱意名號,未幾嘗謔稱褪褲宮而著名。
-
道光十二年歲次壬辰,西元一八三二年,歷經風霜卅餘寒暑,鹹風吹襲,廟壁腐蝕剝落,桁木朽爛,不堪負荷。耆老目睹日漸傾危之狀,即以慫恿修繕之急,但為多半所不容而成分爨之議,然而有人創於前,自應振於後,豈可廢哉。從此分道揚鑣,各自覓地分建,俗稱分爐者也。幾經協議,本社分得伍府王爺金身。事態至此,本社長者立即力倡籌建新廟,而急不暇擇,率先傾囊購置戴族之地,今代天宮現址,二百餘坪之地,繼而收購廟庭用地,並多次拓寬而具現狀規模也。
-
道光十三年歲次癸巳,西元一八三三年秋收之後,奠基動土,經細針密縷,基金仍然困絀窘乏,乃排除萬難,鳩工庀材,自此通力合作,不遺餘力,惟石材硓𥑮石全賴十三民丁,從淺海峽採取供應,經年餘之苦幹,終於道光十四年歲次甲午,西元一八三四年陽月,如願以償,順利告竣。廟寬十八尺,全長四十尺,建二十坪三落脊,前脊雕龍塑鳳,雖無壯麗之美,卻有翬飛之姿,酬神與落成一併舉行,神人共欣風儀,歷兼旬之久,緬懷先賢為創業垂統,積日累勞之功矣。
-
道光十五年歲次乙未,西元一八三五年,村民為本宮之名號而爭執多次,經名師指點,聘請名家為文衡聖帝、李府千歲雕像。經金雕玉琢,風姿之雅,翩翩如生。欽奉開光,陪側安座,村民莫不虔誠禮拜,神靈顯赫,馨裊道奭,從此名號代天宮之始焉。自此神恩浩蕩,靈應昭彰,有求必應,曾多次靈丹救人危之舉,解除沈者不計其數,而馳名遐邇者也。
-
光緒七年歲次辛酉,西元一八八一年,時過境遷,旋則又經四十餘載,風侵雨蝕,廟貌大失觀瞻,是則詎能以慰神明。為此鄉老詢謀眾議,策劃修繕事宜,所憾村戶無多,力似絮棉,故依照舊觀修飾而已。
-
民國十四年歲次乙丑,西元一九二五年,廟蓋多半腐蝕,桁木椽板朽爛不堪,而有重修之議。是年豐收,滿谷盈艙,村民歡欣鼓舞,一呼百諾,踴躍捐獻,俾集腋成裘,隨即擇吉大興土木,閱十月於歲暮告竣。
-
民國五十一年歲次壬寅,西元一九六二年,在本宮現址擴大重建,首創廟蓋全部紮筋混凝土之壯舉,免年久腐蝕之慮,既有重建廟誌可考而不錄焉。以上點點滴滴之史料,因年代悠久,先世未曾留下,致無從考據,惟有舊匾數幅以作佐證外,無法列敘詳細有些僅憑先世傳說至今,必有繆誤也。
-
民國七十七年元宵集會,有多位士紳再起倡議,因本宮處近海隅,雕棟將頹,廟貌大失壯觀,尤以廟內雜物橫陳,彌增褻瀆神明,故擬先建西廂一棟,以收置雜物,免聖地納齷等情,後經地主同意獻售東廂用地,而決議兩廂同時興建,並派人赴台籌款,承蒙旅台賢達張萬幸先生鉅額捐輸,率領響應,並蒙諸鄉親遂一唱百和,踴躍贊助,得捐款計共壹佰陸拾萬元之鉅。
-
民國七十八年歲次己巳,西元一九八九年,擇吉農曆十二月十四日動土,十二月廿六日奠基興工,於七十九年季夏月兩側室同時完成啟用,使本村老年人乘到此清淨場所,虛心無慮,觀閱善書,談論因果,或與騷人墨客吟唱詩詞,研讀經文,互相切磋,挖雅揚風,洵盛事也。
-
民國八十年歲次辛未,西元一九九一年,惟光陰荏苒,憶自重建以來轉瞬又閱十星霜,塵事變遷,屈指今年適本宮創立一百五十八年週慶,緬懷昔日先賢先世之苦心孤詣,創建惟艱,守成不易,仰賴先代之遺徽,亟應盛大慶祝一番,以資紀念而勵將來,維繫延續而光大發揚也。今幸側室建竣,正殿經名家雕龍塑鳳,畫棟雕樑,煥然一新,堂皇壯麗,廟貌巍雄偉,凡吾鄉親久年夙願今已酬償,不勝欣慰,一登斯宮令人肅然起敬,心曠神怡,惟願人人陶心淑性,處處立禮與善,將見風淳俗美,豈不懿哉。
-
茲謹瞻農曆六月廿四日藉本宮恩主文衡聖帝聖誕千秋,一併舉行酬神落成慶典,盼吾旅台鄉親繽紛蒞臨,薈萃一堂,同沐光彩,盛況可卜,不特為本宮生輝,亦為本村增榮焉。從茲乎馨香禱祝,神庥遠佈,德澤四方,社運興隆,民丁康泰,良有以也。際茲落成,謹述本宮源流,以免眾功湮沒,爰撰文泐石以記云。附記:此花崗岩碑文壹對,係承領張萬幸先生所懇切贈與者,至感為記。
-
中華民國八十年歲次辛未西元一九九一年梅月吉置
-
文字引用|湖西鄉
知識建檔|2025-10-25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