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送王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望安各村落主要宮廟裡皆供奉「王船」,居民又稱之為「彩船」,平時也是村民祭拜的主要對象之一,大家普遍的認知那是王爺的交通船,是王爺用來外出及巡狩四方用,不會燒也不能燒掉的。根據黃有興調查澎湖廟宇安置鎮殿的王船共有17艘(實際應為19艘),而其中16艘集中在望安鄉望安鄉固定送王儀式只有水垵花嶼。然而,雖有王船信仰但不若台灣地區王船信仰體系,也別於馬公王船信仰(舊奎璧澳送王活動與風櫃里溫王殿迎送「五府千歲」活動)。
-
水垵村送王原因有兩種說法,一是送過境王爺,二是送鬼王,具有王爺蒞臨是喜事,同時也具有原始「逐疫」思維。
-
一、送過境王爺:許多過境王爺,想要常駐於此,會透過廟中王爺降乩,徵詢廟方董事同意,希望能接受村民供奉,協助保佑地方平安,讓村民五穀豐登,海利大進……等。若廟方經濟許可,村民認同,則會為該尊王爺雕刻金身,供奉於廟內。若是村民意見不一或董事會不同意,董事們則敦請廟中王爺予與婉拒,為不得罪該王爺,並贈送添載物品恭送其離境。
-
二、送鬼王:除了過境王爺外,鬼王亦會蒞臨。當七月鬼節結束後,尚有鬼王未返回或未離境,為了避免造成對村民危害,王爺會指示董事準備各種牲、禮、粿品為其送行,同時也讓村民準備材、米、油、鹽……等為其添載,一則希望不要於此地停留,一則希望能保佑漁民在海上能平安滿載。民眾亦會將不潔之物帶至現場,隨添載物一同燃燒,象徵除穢。
-
水垵村送王儀式固定在每年農曆八月初八,「送王」就是恭送王船啟行,其中並無「請王」與「迎王」習俗。欲送之王(爺)每年固定三位,由廟中王爺降乩指示,因此準備三艘「王船」供給三位大王使用,往昔都是木刻,尺寸長度約為一尺左右,上面配備一位水手(現今已簡化為紙糊);添載物品一式三份,為大金、大銀紙錢若干及材、米、豆、鹽等等,都是小小一包一包的裝,小巧又可愛。1980年代以前皆由各甲輪流負責準備,有專人負責登記,分三本詳載數量。水垵宮並未請臨時過境「王爺」蒞宮駐蹕,而選擇在廟後水垵港的東側岸邊作為送王祭典場所,面向西北方海面,分別擺放三張圍有桌裙之供桌,供桌上置放香案、酒杯及祭品等。儀式約在下午未時進行,先由福官降壇請王爺降駕,隨後童乩帶領福官、大轎、老大及董事一行人直達祭典地點,接著由福官恭讀祝文,讀畢,祝文連同記載添載物數量筆記清單,放入王船引火焚化,村中有家人身體欠安者會藉此帶其穢物衣服,隨之焚化。整個過程廟內王爺都非常強勢,僅揮揮手中七星旗表恭送之意,隨後即將送王隊伍帶回廟中結束,這種每年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送王,相較於其他地方送王船活動,是非常特殊的。
-
花嶼村王船信仰除了一般的「請王迎王送王」活動外,還有「臨時送王」儀式。「臨時送王」年有二、三次,村民根據天湖宮神明降乩指示,有多少過境或臨時來訪的「王爺」將蒞臨港區,希望村民予以招待後恭送離境。而臨時送王不雕塑王爺神像,只以紙糊小型「王船」焚化恭送,和水垵宮送王儀式也一樣,可能是水垵村的習俗演化而來。
-
此外,據說網垵仙史宮也曾有送王紀錄,如花宅五府千歲就是由仙史宮送出,東吉啟明宮民國19年(1930)亦曾舉辦送王,只不過兩者皆無資料可考;西吉池王廟在民國78年(1989)也辦理過請王儀式,迎請五府千歲,現廟前還留有當時請王之「行臺」牌匾。
-
資訊引用|《望安鄉鄉志》
知識建檔|2017-11-22。知識更新|2019-08-15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資訊

各澳皆有大王廟,神各有姓,民間崇維謹,甚至造王船、設王醮,其說亦自內地傳來,內地所造王船,……,旗幟皆綢緞,鮮明奪目,……。船中虛無一人,自能轉舵入港,下帆下椗,不差分寸,故民間相驚以為神,曰:王船至矣。則舉若狂,敬畏特甚,聚眾鳩錢……。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