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蜩鳴宮紀錄

影像分類:寺廟廟宇  2024蜩鳴宮紀錄|拍攝日期:2024-02-20(星期二)

蜩鳴宮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隱藏資訊
  • 宗教類別|道教
  • 主祀神祇|溫府王爺
  • 登記狀況|已登記

隱藏資訊

同義詞彙|三山宮
-
蜩鳴宮為乾隆18年(1753)興建,供奉溫府王爺,誕辰日期農曆5月13日。民國52年(1963)呂築、林輝煌等人發起重修,同年2月組織重建委員會募款,並於民國58年(1969)舉行落成典禮。至民國84年(1995),由村民許嘉齊倡議再次重建,並得到眾人共識,經信徒大會推舉多位重建委員會理事,於民國86年(1997)重建落成。據當地耆老表示,「蜩」原「蟬」之意,而日文翻譯為「蜩」,早年因蟬多,鳴叫聲不絕於耳,故取名為蜩鳴宮。
-
資訊來源|重修白沙鄉
-
1753年乾隆18年),廟碑記指出由船戶林大吉以溫府王爺為主神發起建廟,廟名不詳,可能稱為「三山宮」,而在此之前小赤嵌應已存在土地公廟。
-
1997年小赤村鳭鳴宮重建碑記〉:「據云蜩鳴宮始創於前清乾隆十八年、主祀船戶林大吉者、得之於福州港口之溫府王爺」。據陳麗瓊〈小赤村的宮廟祭祀與泛靈信仰〉一文,她節錄一段廟記碑文,雖未載廟碑記時間,但依照該文發表時間,應該是採用1969年落成廟宇的碑記,其中一段引文提到明確溫府王爺的由來,「……蜩鳴宮之建創始於乾隆十八年,時有船戶林大吉於福州港口見一尊王爺藏身於佛龕隨波載浮載沉,乃帶歸安奉於廟宇,是為溫府王爺」。從這段敘述可得知在迎溫府王爺之前,小赤嵌已有村落宮廟。
-
1898年總督府〈澎湖廳社寺廟宇調〉則指出,小赤嵌宮廟為「三山宮」,建於140年前,廟宇基地為12坪,敷地為44坪。三山宮之名,可能來自於小赤村的地形,如1997年小赤村鳭鳴宮重建碑記〉所云:「然龍脈源於西北、有三丘躍起如筆架於東、溝水自南面來潮」,這三座小丘從西北往東南走向,依序稱「後山坡」、「後山」及「東寮山」。
-
1851年咸豐元年小赤嵌鄉眾弟子獻一方「格被神恩」匾,署名「本鄉弟子公立」,或許該年有小型整修。
-
1924年小赤崁「三山宮」重建,此時改名為「蜩鳴宮」,廟內有一組昭和2年多名信眾寄附的錫器具,也刻上「蜩鳴宮」之名,該次重建可能晚至1927年落成。
-
1997年小赤村鳭鳴宮重建碑記〉:「其間屢更其制。先是民國十三年已亥、改建為四點金……」,由此段敘述可得知這次修建擴大了廟體,因此才能在廟內增設四點金柱,而據1959年《澎湖縣宗教調查表》,也記錄蜩鳴宮此時廟宇基地為32坪,境域面積 45坪。而依據南瀛佛教會1937《南瀛佛教》的紀錄,當時小赤崁宮廟已改名為「蜩鳴宮」,而廟名由來則與本地生態多蟬有關,《澎湖廳志》提到:「……蟬(惟小赤嵌有之.以上飛蟲)」,「蜩」通「蟬」之意,早年因蟬多,鳴叫聲不絕於耳,故取名為蜩鳴宮。
-
1963-1969年蜩鳴宮重建。
-
1997年小赤村鳭鳴宮重建碑記〉:「其間屢更其制……有民國五十二年癸卯、數度赴台募款、經六載而成三合土之架構」,當時由呂築、林輝煌等人發起重建。
-
作者|陳英豪先生
-
廟宇碑記:小赤村僻處於頂山一偶、雖可遙接濤聲波光、卻無舟楫之利、唯境內丘阜四合、溝行南北、村小而地寧、民寡而家康、雖曰天惠有所不足、而文風未曾稍減、儼然亦海上鄒魯之鄉也。蜩鳴宮坐鎮村北、蓋以夏蟬競鳴、洋洋之聲冠於我澎而名之焉。 據云蜩鳴宮始創於前清乾隆十八年、主祀船戶林大吉者、得之於福州港口之溫府王爺。廟坐北朝南、雖格局扁狹、然龍脈源於西北、有三丘躍貣如筆架於東、溝水自南面來潮、而二潭淵渟於前後。語云:「山不在高我蜩鳴宮蓋亦頗得寶地之靈氣也」故廟雖小而神明、名不籍而人孜、赤子馨香不輟、村民至於今是賴。 蜩鳴宮立基迄今已三百年、其間屢更其制。先是民國十三年已亥、改建為四點金、後有民國五十二年癸卯、數度赴台募款、經六載而成三合土之架構。事隔卅年後、雖廟貌仍舊、而棟宇早朽、每逢風雨、必見滲漏、興建之舉、實不可免。八十四年間、緣本村弟子許嘉齊之倡議、得眾人共識、經亯徒大會推舉許萬吉、呂頌九、林兩震、許鐵道、呂石寮、鄭水明、許光傳、呂明東、于秉泰(原選呂南榕於次年辭職、由子遞補)等為重建委員會理事。擇於民國八十五年丙子、夏曆十月廾九日動土平基、十一月初三日奠基、事經一載、而於丁丑年十一月廾九日落成。用諏吉日、迎奉溫府王爺諸神入火安座、俾享祀典、祜佑群黎。爰立碑誌、以垂諸永久。
-
協助校正|陳英豪先生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