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分類:村里地標  

小赤村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同義詞彙|小赤崁
-
原名「小赤崁」,位於大赤崁南方。「赤崁」之名稱由來,據《澎湖紀略》記載:「大赤崁社(舊有紅毛城,名赤崁,今基址無存)。」可知早期曾有荷蘭人在大赤崁建築城堡,又本村是位於大赤崁南方的聚落,因而以小赤崁稱之。
-
本村先民多自金門遷入定居。另據《澎湖紀略》記載可知,即本村於清領時期鎮海澳管轄,稱為小赤崁社。日治時期稱為鎮海澳小赤崁鄉,隸屬頂山澳辦務署管轄,之後行政區域屢有變動。戰後初期併入大赤崁村,後依村里設置的規定,與員貝村岐頭村合稱三民村。實施地方自治後乃獨立設村迄今。本村於民國61年(1972)實施社區建設,由政府及社區村民自籌共同出資建設,使村容煥然一新。本村為白沙鄉唯一無臨海的村落,居民大部分為半農半漁,因村落與大赤崁比鄰,故漁民作業的範圍大部分在赤崁村(大赤崁)轄內的沿海,由於地理環境的關係,兩村居民在情誼上比較密切。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
小赤之名來自小赤嵌,小赤嵌則相對於大赤嵌,於《澎湖臺灣紀略(1699)稱赤𡑒,「……稍東二十里曰鎮海港員背嶼,各有水源、漁寮(新圖有赤𡑒、萬丈潭、土地公……)」,由此可推斷是因為地勢加上表土顏色而有此稱。《臺灣府志》(高志1694)則記載:「一曰赤嵌澳,在鎮海嶼之西三里許,與小赤嵌相迎。南風泊船地」,而《台灣縣志》(1720)則明確記錄當時小赤嵌已有人居:「附澎湖各小澳嶼:暗澳小管港……中墩後寮鎮海港、小赤嵌、崎頭吉貝嶼(以上各澳嶼俱有民居)」。小赤嵌於清代屬鎮海澳下,日本時代初期為頂山澳務署下小赤崁鄉,1920年改為白沙庄小赤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先併入大赤崁村,後來在與岐頭員貝合併為三民村,直到地方自治實施才再獨立為小赤村。
-
小赤嵌以吳、林、呂、許四姓為較早期移墾之居民,人數也較多,其族譜各姓開墾之年代也與《台灣縣志》所述相吻,依據蔡光庭研究,以下各姓分段述之。
-
吳姓有兩支,第一支吳醒姐,後代多助於社內東邊,據《小赤崁吳氏世系譜》其始祖吳醒姐生於1629崇禎2年),卒於1667永曆21年),約17世紀中遷居澎湖,可惜其原籍已不得而知。另一支派後裔有祖厝於50號,但祖先名諱、原籍、遷居時間皆不詳,僅能從1906年鎮海澳小赤嵌鄉戶口資料簿載:402番地戶長吳永的資料,推算其祖母出生於19世紀上半葉。
-
林厚林姓開基祖,林厚生於1633(崇禎6)年,卒於1709(康熙48)年,約17世紀中葉遷居澎湖,原籍為漳州海澄,林厚傳子二男,為林報、林京,林報後裔後來都遷居台灣番仔挖(今彰化芳苑),林京則有林尊、林敬、林賢、林老、林魁五子,為小赤嵌林氏5房祖。
-
呂姓開基祖為呂周德,其開基祖牌為「呂氏開澎始祖公諱呂周德司馬神位、妣諱楊氏太孺人仝神位」,旁有一聯對「系出樸兜百世不忘君子宅、身居在浯江至今猶憶故人鄕」,而其4世孫呂謀(軍剪)依據牌位出生於1747(乾隆12)年,卒於1796(道光元)年,因此蔡光庭推測呂周德約生於永曆初期的金門,永曆晚期(17世紀下半葉)左右遷居澎湖。
-
許姓開基祖有許廷艦、許錫隆,皆金門珠浦。許氏祖牌沒有生卒年,僅能得知他有溥、佑、暢、圓四子,許廷艦後代的分房祖牌則記錄有6世祖許成公,其子許文滔生於1800(嘉慶5)年,卒於1840(道光20)年,蔡光庭依此推算,許廷艦應出生於17世紀上半葉,約在中葉遷居澎湖。許姓另一開基祖許錫隆生卒不詳,是金門珠浦許氏後翰房14世祖,其長子許叶生於1670永曆24)年,卒於1739(乾隆4)年,因此許錫隆應當也是17世紀下半葉遷居澎湖。
-
文字來源|陳英豪先生
知識建檔|2017-02-27。知識更新|2024-06-11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資訊

小赤嵌澳:在大赤嵌澳西三里許,此澳去吉貝嶼不遠,只用小艇往來。

臺灣府志《蔣志》 / 蔣毓英、季麒光、楊芳聲|


一曰赤嵌澳在鎮海嶼之西三里許,與小赤嵌相迎。南風泊船地。

臺灣府志《高志》 / 高拱乾|


一曰赤嵌澳在鎮海嶼之西三里許,與小赤嵌相迎。南風泊船地。

重修臺灣府志《周志》 / 周元文、宋永清|


又各嶼之中各澳在焉【澳者,就可泊船之處而言】...一曰小赤嵌澳

臺灣志略 / 尹士俍|中卷(山川景物)|


大、小赤嵌澳〈在瓦硐港北四里許。距媽宮澳二十六里。〉

重修台灣縣志 / 魯鼎梅、王必昌|


小赤嵌澳:在廳治北五十八里。

續修臺灣府志《余志》 / 余文儀|


鎮海澳:⋯小赤崁社(距廳治陸路三十里)。

本村於清領時期屬鎮海澳管轄,稱為小赤崁社。


安平有赤嵌城,而澎亦有大、小赤嵌也....鎮海澳:小赤嵌社(陸路二十五里).....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