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白馬郎君:小池角的家內神信仰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西嶼內垵村濟安宮位於白馬崎,除了奉祀萬善爺、土地公之外,還有一尊手牽白馬的白馬郎君(騎馬將軍),奉祀於濟安宮的龍邊。濟安宮所在地稱為白馬崎。據傳在一次軍船翻覆的船難中,將軍的坐騎奮力將主人營救上岸,將軍上岸後仍是回天乏術,白馬亦不治而亡,內垵居民遂雕刻白馬郎君奉祀。昔日,當東北季風內垵附近沙丘上的沙子吹起,到達白馬崎周遭,彷彿白馬奔騰之景。白馬郎君應是由地形與氣候等自然營力的結合,而衍生的民間信仰。外垵先師老大宮亦有一尊白馬郎君,然其來源不明。
-
西嶼一地,白馬郎君信仰最普遍的為小池角聚落。小池角陰陽堂土地公廟,供奉陰陽公,左邊供奉土地公及二尊手下,右邊供奉哪吒太子及騎馬郎君,騎馬郎君原是某戶人家所奉祀,爾後請到土地公廟奉祀。小池角陳永福先生表示,昔日小池角居民很多奉祀白馬郎君,通常是英年早逝而未轉世,成為家庭的守護神。陳永福先生家也有一尊白馬郎君,是其已逝的伯公陳佛皇。小池角西峰寺龍邊神龕更有四尊白馬郎君,是經神明斟選後的郎君(良君),協助佛祖處理在地的陰事。小池角西峰寺的四位白馬郎君分別為盧厝良君2月28日生日,顏厝良君6月24日生日,洪厝良君7月28日生日,許厝良君8月15日生日。
-
其次,小池角池西村西中堂位於小池角顏氏三房之西北角,寺廟性質類似有應公信仰之轉變。據顏奇三先生回憶,昭和14年(1939)初冬,有一日黃昏其家人用完晚餐關上大門,全家人坐在廳堂內。顏奇三此時面對大門口,突然看見一匹白馬向屋內連點三下頭,他急急衝出大門口,已不見白馬蹤跡。顏奇三將此事告訴母親,母親半信半疑。隔日,至下厝顏春田之家中請示神明郎君爺。郎君爺指示在顏家屋後頂宅的菜園邊引水樵(文珠蘭)有一塊石碑,是早年一位學者之碑,現在他想要獲得眾人之香煙以濟世,請眾人成全其願望。顏奇三父顏天要選擇良辰吉日,將石碑遷移至現址,簡單興建一座一公尺高之「宮仔」,供善男信女參拜。爾後,再發展成今日的西中堂。由此可知,西中堂的興建也源自於白馬郎君的信仰。
-
其次,二崁村二興宮也奉祀一尊郎君爺,依據《二崁民俗活動專輯》所載:「郎君爺為二興宮主神邱王爺的結拜兄弟。郎君爺原為小池角人顏海,年輕時不幸亡故,但顏海陰魂隨著送給二崁村人做童養媳之妹妹到二崁,並經常附身其妹顯靈,幫助二崁村排解疑難雜症,而受到村民的敬重。郎君爺妹妹去世後,仍以妹妹後人為靈媒,繼續為二崁人治病消災。由於積下不少功德,二興宮邱王爺有感於郎君爺對二崁村的供獻,雙方遂義結金蘭,並同意郎君爺的神像入祀二興宮
-
由上觀之,小池角白馬郎君的信仰,起初是由家族內英年早逝的男性祖先轉變為家內神。爾後,因有靈驗事蹟,進而發展成聚落的角頭廟,或是村莊廟宇的神明,甚至跨界成為其他村落廟宇的神明之一。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5-10-29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