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

虎頭山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青螺虎頭山
-
村民稱因形狀似虎頭而命名,亦有傳說以前山中有虎而名。蘊藏有煤炭。日治時代明治四十三年(1910)3月8日:日人山口縣向總督府提出開採南藔澳青螺鄉字虎頭山之礦,面積共99,726坪。
-
文獻引用|《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
靑螺虎頭山煤藏:靑螺虎頭山、爲標高三十三公尺之平頂小丘,瀕海濱屹立,東西,南北長徑各一百至二百公尺。虎頭地質玄武岩所構成,表面爲玄武岩風化生成之褐色粘土,厚約一.五公尺,玄武岩厚約十五公尺,煤層露出於北麓山脚玄武岩層之下。於霞頭處觀察,煤層與玄武岩質集塊岩,成互相侵入狀態,煤層厚度僅三至四公尺,東西方延長七至八尺,傾斜不甚明顯,煤層內摻雜有多量之灰砂,下部則係赤色縞狀粘土質頁岩。至該地内部煤層分佈情形,以前採煤時,未遺有完整紀錄,礦坑現已埋沒無法進一步瞭解,惟據記載日據時期民國元年),日臺灣總督府曾在虎頭南麓,隔一百公尺之距離,試鑿深度四十五公尺之坑井兩處,均未發現煤層,證明煤層並未延佈至山之南麓。光復後,澎湖縣政府再沿東西方向,掘鑿直徑一公尺直井三處,其一號井於掘去表土五十公分處,卽遇一煤層,掘至地面下二,三公尺處,煤層厚則一,六公尺,而尚未至底盤。二號及三號井均掘至二公尺深,因地勢較高未遇煤層。嗣後再開坑口六處,均遇煤層,最厚者達二公尺,但煤層變化甚大。已採出之煤質,分爲炭化木及土狀煤兩種,前者木理顯明,後者爲低級之祸炭摻雜多量泥土,兩者含水分均甚高,無光澤,呈黑褐色,鬆脆易碎,乾燥時卽呈多條裂紋。
-
文字引用|澎湖縣誌.卷五卷六物產志
知識建檔|2017-07-25。知識更新|2025-05-27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資訊

石炭:即煤炭,產於青螺山中象鼻海澨,然所出不多。


光緒十一年(1885):青螺鄉虎頭山有煤礦,曾開採幾次,但因採礦不慎,岩石崩壞,以至壓死21名工人。人民以為係得罪天神所起,停止開採。

續修澎湖縣志 / 許雪姬|


▲隱藏連結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