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黍類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黍類屬禾本科,是一種形小的飼料作物和穀物,一般株高0.3至1.3米。黍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叫黍子,是一種具有黏性的稷,黃色小圓顆粒性黏,碾成米後稱作黃米。可磨作粉,糕,並適宜釀酒。種子脫粒後穀殼不脫落,去皮後常呈奶油白色。湖西鄉黍之種植,亦是以戰後初期為主,最多曾種植89公頃(參見表4.1.6)民國54年(1965)耕種面積下降至20公頃後,祇剩零星之耕種。在時代的更迭中,工商業快速起飛,吸引年青人前往都市尋求發展,農業生產力在接續上出現斷層,澎湖的旱地終究因無法維持農民最基本的生活,而屈服於現實,終以休、廢耕收場。加上種植面積不斷減少,鳥類啄食情形更加嚴重,至收成期幾乎僅剩୮空穗」。不若昔日大面積種植時,雖然亦受鳥類啄食,但損失比例畢竟有限,因而米粒尚有9成之譜。因此「黍」(含高粱、粟)在本鄉已多年未見種植且幾近絕跡,時代背景因素、種植意願的低落及鳥害等,正是扮演著「終結者」的角色。
-
文字引用|湖西鄉
知識建檔|2025-10-19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