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正橋記錄

影像分類:橋樑  2023中正橋記錄|拍攝日期:2023-09-11(星期一)

中正橋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同義詞彙|下澤、繼安橋、中正南橋
-
中正橋橋長1027公尺,由中屯村東端連接湖西鄉中西村,昔稱「下澤」,於同治年間,由方外柯光明創建。《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澎湖縣篇》錄有創建繼安橋記:「古有見人病涉而捐寶帶以成橋者,誠視人溺己溺,故於心之不能己者也。吾澎島嶼星布,皆阻滯土人出入,必資舟楫際秋多風浪輒作苦之。然卦水汪洋設有二三樂善抱不能己之心,欲以橋濟期苦蔑從也。得濟以橋者中墩上下兩澤,其上澤舊有橋名曰「永安」勒有碑,然年久字跡混模莫詳創建名氏。嗣添數尺者,光緒乙酉年(1885)岐頭增生維新陳子德吾師及港尾陳尙賢力也。其下澤無舊橋,同治年間方外柯光明始創建焉。然不名孝廉鄭步蟾啓其事,亦僅地以名橋,而所填成者又止上半,下半則缺以舟楫便故,澎之經是者喜其上半得安,而慮下半猶危也。丙戌春(1886),尙賢與其族人蓮洲長澤心不能己,以重築一橋,低而不可便於人無損於舟,屬我叔父子嚴及余勸捐,余題而諾之。友人少屏林茂才維籓,乙酉年(1885)避兵渡是橋艱甚,推己之艱及人之艱,亦有不能己焉。聞茲舉慫恿數四,皆余長官及同仁鳩資獲數十金,迨夏復獲蓮洲長澤貿郡鳩將百金歸,計工可衍事遂舉焉。凡三月告竣,司其勞者鼎灣耆老洪成善及倡議之尙賢也。而所以使兩人徵工儲工勞而忘倦,用抵於成者,則廳憲戎公之諭也。迄於今橋平如砥,土人以下半危轉安而無殊上半,謂是澤上下舉安,可繼永安之安,因名之曰「繼安」。憶是橋之建也,始於尙賢之不能己,繼吾友少屏之不能己,其心俱可嘉矣。至其破慳曩勸盛舉,則樂善諸君子亦心存不能己,而有捐帶之遺風歟。時光緒丁亥年(1887)十二月廖山居士許禁撰記梅侯許占魁書。」
-
民國二十六年(1937)日治政府以漿砌石裹結混凝土,中腹填以石建成石橋,名「(氵弭)榮橋」,三十九年九月興工加寬,由原三公尺拓寬爲六公尺,四十年四月完工改名為「中正橋」。六十五年三月再度拓寬爲十公尺,高度也再提升一公尺,並將轉彎處改設涵洞,緩和波浪之沖擊,於六十六年三月完工。八十六年七月再度拓寬加高,並將原有彎處截彎取直重新闢一端新橋,使「中正橋」展現新貌,遊客譽爲「澎湖高速公路」。
-
文字引用|臺灣地名辭書(澎湖縣)
知識建檔|2017-11-24。知識更新|2025-10-21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資訊

中墩上下澤石橋:在大山嶼之北與北山交界,中隔一水,過鼎灣渡頭,由此澤始達北山各社。上澤舊有橋名永安橋,有碑,年久字跡難辨。光緒乙酉間,增生陳維新、里人陳尚賢集貲添築數尺。下澤舊無橋,同治間,方外柯光明招同紳士鄭步蟾、黃步梯,捐貲添築上半段石梁,留下半未築,以便舟楫。每潮退時,行人猶有病涉者。丙戌春,尚賢同廩生許棼暨棼叔父子嚴、媽宮諸生林維藩等,鳩集數十金為倡;尚賢又偕其族議蓮洲、長澤,於台南募得百金,再築下半段石梁。司其勞者,鼎灣社耆老洪誠一及倡人之尚賢也。既成,名繼安橋。橋低而平,潮近便於行人;潮漲並無礙於舟楫,亦善舉也。棼為文刻石紀其事。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