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治理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林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歷史
文物
廟碑
類:
歷史
文物
石碑
區:
馬公市
中興里
文物
時:
1989
(民國78年)
時:
戰後時期
解嚴後
文物
───
觀音菩薩空中出巡大法會簡介碑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澎湖
觀音亭
,建於遜清
康熙三十五年
,為全省有名古蹟之一,亦為本縣佛教信仰中心,為男婦老幼,俱各崇拜之處。平時香火鼎盛,信眾日多,邇來各地皆有迎神賽會,祈安植福之舉,或出巡陸地各社村,或出遊海域各島嶼,人民信仰日深。本
觀音亭
內省善堂諸善信等,為提倡節約,在六月佛誕期,不舉行陸地遶境活動,於
民國七十六年
歲次丁卯六月十六日及
民國七十七年
歲次戊辰六月十八日,先後兩次,以創新方式,雇用小型飛機三架,恭請觀世音菩薩暨諸佛聖神,由善男信女護駕,搭上飛機,在空中出巡。飛遶本澎各島嶼一週,約一小時二十分完成。預定本年歲次己巳六月間,再以同樣方式,舉行第三次空中出巡。
-
仰藉佛光普照,庇佑國運昌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海利大進,閤澎黎庶安和樂利,誠為大幸。
-
如是迎佛空飛之舉,係創新方式,可以節省人力、財力及時間,博得地方各界好評。並蒙諸位長官惠顧支持,不但為澎湖文化增進一新,且對觀光事業,亦見多采多姿之場面。茲為記念此項創舉,特在廟前建造兩大象,與原有兩大獅相對媲美,亦覺勝地增輝也。
-
澎湖
觀音亭
由新社省善堂
-
天后宮修身社勤善堂
-
正副社主
陳媽和
薛光燦
-
暨眾執事善男信女一同敬獻
-
民國七十八年
歲次己巳盂春月吉旦
-
民國76年
(1987)
7月11(陰曆6月16日),
觀音亭
首創觀音菩薩空中出巡,租用永興20人座小飛機遶行澎湖各島上空。事後,信徒認為這種空中出巡方式既省錢又符合澎湖特殊的海島狀況,因此塑造了兩座白象以為紀念,這兩座白象一雄一雌,雌的身旁還有一隻小象,塑造人是薛惟清、曾根旺,監造人是黃寶順。隔年7月31(陰曆6月18日)又舉行第二次空中出巡。
民國78年
(1989)
7月10日(陰曆6月8日)舉辦第三次空中出巡時,突破以往兩年只空巡澎湖各島的舊例,遶行到台灣本島中南部。本碑記載前兩次出巡之緣由。
-
文字來源|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19-09-26。知識更新|2020-12-30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觀音亭志
|
第166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燈謎
|
藝文活動
此地無樹三百載:馬公天后宮前的古榕樹齡推斷
|
中央里
|
榕屬
西嶼鄉農會
|
池東村
|
農政組織
民防組織
|
軍事組織
龍身石敢當之碑
|
東衛里
|
碑石敢當
竹篙灣路
|
大池村
|
交通地名
下街仔
|
大池村
|
街巷地名
篩仔頂埔
|
大池村
|
高地地名
大埔
|
大池村
|
農業地名
頂寮
|
大池村
|
寮社地名
建國戲院
|
重慶里
|
電影院
澎湖醫院防空洞
|
昭和
|
啟明里
|
軍事建築─防空
澎湖縣政府前碉堡
|
戒嚴期
|
中興里
|
軍事建築─碉堡
民國40年代至50年代的碉堡勞軍
|
戒嚴期
|
軍事建築─碉堡
西嶼鄉農會
|
池東村
|
農政組織
澎湖公賣局北側防空壕
|
昭和
|
中興里
|
軍事建築
澎湖廳憲兵隊一字型防空洞
|
昭和
|
復興里
|
軍事建築
走空襲與防空演習
|
軍事演練
尹殿甲
|
戰後初期
|
商賈
草嶼
|
花嶼村
|
礁岩
平台知識總數
7,695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