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信仰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林業
07|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衛生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治理
軍事
軍事組織
───
民防組織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同義詞彙|自衛隊
-
一、民防之意義及重要性
-
民防爲國家安全重要的一部分。民防爲動員民間人力、物力,予以適當之編組與運用,使其成爲組織化、軍事化之戰鬥體,以防衛敵人有形之襲擊〔如空襲、空降、暴力等〕與無形之破壞〔如謠言、耳語、黑函等〕並搶救各種天然災害之一種民間自衛組織。民防可謂是戰時總體作戰重要之一環節,其目的是有效地動員全民人力、物力,來防衛災害發生,並且隨時執行救難災害,協助維持地方治安為主要功能;戰時更能以支援軍事勤務,以達成保鄉衛土為目的。
-
二、民防組織的演變
-
現代戰爭為全民防衛動員之總體戰爭,「國防法」第二十四條明定總統為因應國防需要,得依憲法發布命令,實施全國動員或局部動員。同法二十五條明定行政院平時得指定相關主管機關規定物資儲備存量,擬定動員準備計畫,並舉行演習,以驗證其可行性。另爲落實全民國防,保護人民生命、財產之安全,平時防災救護,戰時有效支援軍事勤務,得依法成立民防組織,實施民防訓練及演習。
-
(一)
日據時期
的民防組織
-
日據時期
的民防業務由壯丁團管理,壯丁團之制度是以警察官吏派出所之轄區為單位,團員則由轄內
保甲
之中選拔十七歲以上至四十四歲以下之壯丁充任之。
-
此時期本鄉共有
竹篙灣
(
竹灣
)、
小池角
(
西嶼
)、
外垵
警察官更派出所等三個警察派出所均分別有壯丁團。本鄉共有
竹篙灣
、
小池角
、
外垵
等三個壯丁團。每個壯丁團均置團長、副團長一至三人,以指揮監督各壯丁團。各壯丁團由團員三十至五十人組成。壯丁團每年有定期訓練、由澎湖廳長召集、訓練內容有軍事知識、軍事技能。平時轄內、外若有盜賊、水災、火災、以及特別事變發生,均須聽從警察之指揮,即時赴援。
-
昭和十二年
(1937)
中日戰爭爆發,日政府除了壯丁團外,在各派出所轄區叉設置防衛團,防衛團係戰時之防空組織,其編制有警備班、管制班、警報班、防火班、救護班等。
昭和二十年
(1945)
又將防衛團改稱爲警防團。警防團,除擔任民防、防空任務外,常被日軍征召,擔任搬運軍事用品等軍伕工作。
-
(二)光復後的民防組織
-
光復後,國民政府將日人所設置的民防機構均廢止,我國民防建立迄今已有五十年。
民國三十八年
(1949)
依據臺灣省保安司令部命令在澎湖縣成立防護團,本鄉於當時成立防護分團,鄉長兼任分團長,
民國三十九年
(1950)
六月縣防護團撒消,成立澎湖縣民眾反共自衛總隊,並改組「澎湖縣民眾反共自衛總隊
西嶼
支隊」,由鄉長兼任支隊長。
民國四十二年
(1953)
元月本縣所有民防單位全部合併,成立縣民防總隊時,本鄉則改稱為
西嶼鄉
民防大隊,同年八月奉令撒消,至
民國四十四年
(1955)
二月再奉命令成立縣民防指揮官,本鄉亦隨之成立
西嶼鄉
民防團。
民國六十二年
(1973)
三月一日奉行政院令精簡機構,縣
民防指揮部
並入縣警察局成立之民防課,本鄉維持原狀「
西嶼鄉
民防團」。
-
文字引用|
西嶼鄉
志
知識建檔|2025-07-12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西嶼鄉志
|
第241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湖西漁業發展
|
湖西鄉
|
漁業發展
蘆薈
|
農作物
黍類
|
農作物
陸稻試種
|
農作物
汲斗
|
水井水池
東北季風
|
氣候
深井
|
水井水池
畚箕井
|
水井水池
淺井
|
水井水池
沙港天主堂
|
戒嚴期
|
沙港村
|
教堂教會
雜糧作物─小米
|
農作物
雜糧作物─高粱
|
農作物
經濟作物─花生
|
農作物
雜糧作物─玉米
|
農作物
雜糧作物─蕃薯
|
農作物
沙港天主堂
|
戒嚴期
|
沙港村
|
教堂教會
陸稻試種
|
農作物
櫓魚栽
|
傳統漁法
汲斗
|
水井水池
北辰市場
|
戒嚴期
|
陽明里
|
市場
平台知識總數
7,751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