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媽祖海上遶境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早年媽宮媽祖宮、城隍廟、觀音亭、武聖殿及三官殿等5座公廟,都是委由媽宮三甲來負責管理,這種制度由何時開始已無從得知;後來因為武聖殿和三官殿的位置離市區比較遠,經過三甲的會商之後,決定將這兩座公廟委託東甲紅毛城芸(頂芸)就近管理。剩下的3座公廟,則由三甲輪流負責(各甲每年輪換管理一座)。這種輪管制雖然避免了某一甲頭壟斷的風險,也造成了3座公廟無法有效的營運,而導致逐漸頹敗的後果。
-
民國75年(1986),三甲在城隍廟的例行年度集會上,一致決定改為各自專責管理境內的公廟,不再採用輪管的方式。其中東甲負責城隍廟,南甲負責媽祖宮北甲則負責觀音亭。澎湖一般寺廟管理人的產生方式,大都由信徒大會過半數同意選出,但是這3大公廟的管理人卻必須由縣政府會同縣議會召集地方士紳每4年開會1次來選舉。不過,各甲其實早就有了內定的管理人選,只是透過選舉會賦予其實義而已,其組織的成員也多與負責管理的甲廟相同(余光弘1988:35-37)。
-
媽祖宮(天后宮)在戰後曾歷經了30多年的衰微,到民國72年(1983)被指定為國家第一級古蹟後,才再度受到重視。民國74年(1985)整建完成重新入火,翌年(1986)改由南甲專責管理,為了慶祝天后宮的重生,決定舉辦媽祖出巡繞境的活動,藉由繞境重新喚超百姓對媽祖的崇敬。由於澎湖四面環海,人民多靠海維生,因此出巡遶境籌備委員會認為,媽祖要出巡繞境,應該以巡海為主。這樣的想法不但受到各界熱烈的支持,馬公市各大寺廟也熱心協辨。民國75年,媽祖首次海上出巡時,所謂媽宮「七保」之中的南甲海靈殿東甲北極殿北甲北辰宮火燒坪靈光殿紅毛埕武聖廟重光里威靈殿西衛里宸威殿等7座廟宇,及觀音亭、城隍廟都陪同媽祖出巡。行程中更受到各地民眾熱烈歡迎,每個接駕的港口無不敲鑼打鼓、扶老攜幼前來迎接,夭后宮的聲望隨之水漲船高,不但燃起了澎湖民眾對媽祖的信仰,也打開了澎湖天后宮在臺灣各地的知名度(余光弘主持)。
-
依照慣例,神明繞境之行,必須連續辨理3年才能功德圓滿,因此從民國75年開始連續3年,天后宮都舉辦了巡海繞境活動;後來在民國79年(1990)民國81年(1992).又舉行了3次,不過遶境的範圍都只限於北海各島嶼。民國84年(1995).為了配合全國文藝季的「媽宮街歲月」社區造街系列活動,媽祖再次出巡時,才將繞境範圍擴大到南海池區,民國88年(1999)又舉辦了第8次的海上出巡。前後8次的出巡繞境,最北曾到達吉貝嶼,最南則到七美島;參與出巡的廟宇從原本只有馬公地區的宮廟,到後來澎湖各池許多宮廟也都紛紛響應,最後甚至連台灣本島的廟宇也積極的加入出巡行列(上引文)。
-
經過幾次的出巡繞境,民間不但重新興起了對媽祖的信仰,許多關於媽祖出巡的傳說也在「討海人」口中流傳開來。諸如跟隨媽祖出巡的漁船,當年都能滿載而歸;出巡時遇上天況不佳,只要焚香祝壽就會立刻風平浪靜,從未遇到任何海象事故等等傳聞,更使得媽祖的威靈達到巔喙,天后宮也回復了從前香火鼎盛的盛況。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2輯|2006年
知識建檔|2021-11-24。知識更新|2024-06-18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