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武聖廟紀錄

影像分類:寺廟廟宇  2023武聖廟紀錄|拍攝日期:2023-06-05(星期一)

武聖廟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隱藏資訊
  • 宗教類別|道教
  • 主祀神祇|關聖帝君
  • 登記狀況|已登記

隱藏資訊

同義詞彙|關帝廟、紅毛城武聖廟
-
武聖廟是一座「祀典武廟」(官廟),主祀武聖關公,康熙36年(1697),創建於媽宮澳西側的校場邊(今澎湖防衛司令部東側一帶),康熙56年(1717)曾經擴建一次,乾隆時期又經過兩次整修增建成規模宏敞的森嚴廟貌,嘉慶以後也曾經多次重修(胡建偉1771年蔣鏞1832年)。道光5年(1825)重修後,日漸沒落;到光緒元年(1875),協鎮吳奇勳才選擇紅毛城(今馬公市朝陽里陽明路30號)寬敞之地重建。光緒11年(1885),曾毀於中法戰爭,到光緒17年(1891),由總兵吳宏洛重修,並添建後殿,崇祀武聖三代,廟前還建有一個半月池。
-
武聖殿由於位處馬公市郊,在日治時代香火並不旺盛,昭和12年(1937)曾經馬公紳商發起,「就正殿原基,重新拆造,較舊制增高」(余光弘(1988));廟務由東甲委託紅毛城芸負責,同時免除其參與管理東甲廟之責。戰後關帝廟曾被駐軍佔用一段時間。駐軍撤離後,紅毛城(紅木埕)人見廟舍圮傾,丹青剝落;於民國62年(1973),募款將原廟拆除,改建為二層樓,並增建鐘鼓樓,廟內還藏有清朝水師副將王得祿等所獻匾額。
-
目前武聖殿的修護、祭典等開銷完全由紅毛城人負責,廟中設有善堂,原名「濟眾社新民堂」,後來改稱為「復善社」,參加的信徒多以紅毛城為主。武聖殿也有一隊自己的小法,除了負責廟中的祭典之外,也會參與東甲宮的主要祭祀;但是廟方迄今都不曾仿照其他甲頭廟的慣例,針對境內各家戶徵收丁口錢,只向各家戶收取隨緣樂捐的「福緣金」。
-
資訊來源|馬公市各里叢書(寺廟篇)
-
武聖殿廟後的營頭澎湖的民間信仰都認為各村廟主神或蒞境代天巡狩的「王爺」掌有神兵,可以抵抗妖魔邪煞;因此村廟主神多按照中國古時的營制,把神兵分成東、南、西、北、中五營,各營由一名元帥(神將)率轄下神兵駐紮,以鎮壓邪魔鬼怪,保佑閤境平安。
-
5個營頭大致分別豎立於村界上,在廟中則以神案前鎗身人首的「三十六官將頭」做為五營神兵的代表,通常都把官將頭置於一個三層的木架上每層12個。有些村廟還會另外雕刻-鈕「五營神將」,實際數字是五營之外再加上領令,共計6個,但是仍然通稱為「五營神將」或「五營首」、「五營將軍」、「五營頭」;各官將頭的面孔各依其營旗顏色上色,東營青(綠)、南營赤(紅)、西營白、北營黑、中營黃,領令則是金色。有些村廟的神案上還置有五營令旗的圓筒,其中領令為四方形黃旗,其餘各營為三角旗,也是依其方位分別以五種顏色做為五營的象徵。最早的營頭形式可能只是用書寫各營元帥名號的竹節,分別插在村莊的東、南、面、北、中等5個方位的土壇上。
-
1970年代以後大多數的營頭都改為石碑,後來又逐漸添蓋彷若土拖公廟的小祠,來遮護石碑,甚至更進一步將石碑改成塑像。不論是碑、是祠、是像,每年法師鎮符時都必須去更換新的竹符,聚落的住屋一般都建在營頭的防衛線之內,有些村落還會因為某些拖點被認為比較「不乾淨」,而由村廟的主神指示多安置一個營頭,這類增設的營頭常稱「小營」、「副營」或「偏營」。近年來馬公市區人口不斷增加,市區的範圍逐漸往外擴張,一些原本各自獨立的聚落已連成一氣,使得營頭的部署成為難題。馬公南甲與北甲的營頭早已因此而全被拆除,東甲則首創將五個營頭集中,樹立在由該甲負責管理的武聖殿廟後(照片5-8)(余光弘、黃有興2005:2-3)。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5輯|2006年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資訊

關帝廟廟在媽宮澳西偏,距廳治五里,日久傾圯。乾隆三十一年,餘與協營諸公捐俸增修,祠宇式廓,今煥然一新焉。祀神勇關聖也。元至治時,封義勇武安王。明洪武都金陵,建一十四廟,一曰漢前將軍壽亭侯廟,以四孟朔日、歲暮除日,應天府官主祭;又有仲夏太常之祭。祭以少牢。自是香火遍天下,窮鄉僻壤皆祀之。嘉靖十年,太常卿黃芳始奏改稱漢前將軍漢壽亭侯。


澎湖關聖廟,乃康熙二十三年平台後所建,以主斯土之祀者也。但時值草創,規模未備,且歲久飄搖;丙戌秋,餘與協營林、戴二君圯者複之、剝者墁之,畫棟雕甍,業已一律維新矣。茲協鎮許公謂當今武廟與闕里並重,廟制未宏,非所以肅祀事而答神貺。況去年歲時豐美、海嶼安瀾,兵民輯睦,何莫非仰賴神庥之所致也。治民祀神,非守土之責耶?因與餘謀所以廓其制焉。兩營諸同事,亦欣然報可。遂各捐廉俸,增建頭門一進三間,門內東西翼以兩廊各三間;又增建儀門一進三間,門內東西亦建兩廊各二間,以為祭祀時各官至止聽候行禮之所也。其天井階除,鋪砌磚石,俱各修整相稱焉。噫!道待人行,時至義起。許公之誠意如斯,其所見者遠矣。是役也,肇於丁亥之季冬、成於戊子之仲春,越兩月而告成。從此,廟貌森嚴,規模宏敞;神所憑依,其在斯乎?所有助財宣力者,並備書於匾,以垂永久云。是為記。


餘蒞澎之三日,循例謁神。恭詣武廟,見其棟宇傾頹,中心測然。夫修舉廢墜者,守土之責也,餘亦何辭!但此意蓄而未伸。傳曰:先勤民,而後致力於神。將與地方事宜次第舉行耳。及晤總戎林公、戴公,已先得我心:諄切具陳厥舉,囑餘權輿肇始,各捐俸廉以倡。嗟乎!事以義舉,而四方響應者,其心同也。矧關聖之德播在人間,普天率土以至海隅日出,庸夫愚婦,罔不尊親焉。非心同乎?是役也,眾志僉俞,凡我屬兵民、衿士以及四方商賈游歷斯土者,隨願捐輸,以勷厥工。庶廟貌重新,言言翼翼,以福我澎疆者,寧有既耶?是為引。


廟在媽宮澳西偏。乾隆三十一年,前廳胡建偉會營增修,備載「紀略」。嘉慶七年五月,前廳王兆麟、黃家訓會同澎湖協聶世俊、左營游擊廖國、右營游擊陳光昭、署左營游擊王廷彪、把總黃定國勸捐重修。二十一年九月,前廳彭謙、潘覲光會同澎協郭繼青、陳夢熊、左營游擊陳鵬飛、右營游擊吳得勛、左右營守備周萬清、阮朝良、千總詹功顯、盧士興、張正、賴啟泰等複行勸捐修葺。道光五年,護協沈朝冠、左營游擊黃步青、右營游擊蕭得華、左右營守備周天成、周承恩偕通判蔣鏞勸捐重修。


武廟:前在媽宮澳西偏。乾隆三十一年前廳胡建偉會營增修。後屢修葺,現已圯廢,改建兵房。光緒元年,協鎮吳奇勛擇紅木埕寬廠之地,重新創建記載「藝文」,光緒間為法兵所毀。十七年三月,總兵吳宏洛捐廉五百金重修,添蓋後殿,崇祀武帝三代,廟前開一半月池。


現在紅毛城遺址內有一間武廟,原來在媽宮城西側,建於乾隆31年,但是在光緒元年(1875)移建於此(馬公市新復里)。後來在清法之役,被法軍擊毀,光緒十七年三月重建。廟內有一口古鐘...

台灣踏查日記 / 伊能嘉矩(楊南郡|譯)|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