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靈光殿記錄

影像分類:寺廟廟宇  2022靈光殿記錄|拍攝日期:2022-08-14(星期日)

靈光殿

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隱藏資訊

同義詞彙|火燒坪宮
-
靈光殿位於光榮里,俗稱為「火燒坪宮」,是火燒坪的信仰中心,信徒來自光明里光榮里兩里。
-
靈光殿的創立經過有一則傳說,大約在明末清初,火燒坪人把在海邊發現三具溺水的屍首埋葬在今靈光殿廟址,從此以後凡是居民有事求告都十分靈驗,於是被尊稱為「諸靈公」。到日治以後,有8位火燒坪的結義兄弟,合議雕塑諸靈公金身,但是當一些常常受到庇佑的居民倡議建廟時,首倡者卻反而罹病遭災,經諸靈公乩示說建廟時機尚未成熟。昭和4年(1929),靈光殿保正陳江成先在家中成立鸞堂,稱為「化新社一善堂」(許玉河2004:64);等到諸靈公經玉帝一再擢升為王爺後,才在昭和7年(1932)正月降鸞同意接受信徒的廟祀,並宣示其來歷。於是由陳江成、孫氏兄弟(2人),蔡姓、林姓、胡姓人士等人出面募捐建廟,這些人原本都以無男嗣為憾,卻在建廟翌年就陸續得子,因此社中諸人都越發堅定其信仰。
-
靈光殿最早的管理機制是由火燒坪50歲以上的鄉老負責監督,要當頭家的人則由擲筊決定,頭家要自掏腰包負責廟的開銷,後來才改為向各家戶收取丁口錢。然而火燒坪的人口雖然逐漸增加,新移民對廟的認同卻不強,常常不容易找到如數的頭家,因此在民國50年(1961)左右,將火燒坪分為路東、路西及下社三甲,各甲依分配名額,自行設法推派人選來參與廟務。後來才改為由信徒代表選出委員,再由委員選出管理人(兩年一任),來負責廟務;現在靈光殿的執事人員,在廟中祭典時期,也要分區去努力吸收新移民來參加祭拜(余弘光1988:82-83、88)。民國52年(1963)靈光殿的化新社一善堂改名為「集善堂」,曾經在民國65年(1976)出版一部名為「啟化靈寶」的善書(許玉河2004:126);目前在農曆的每月二(初二、十二、廿二)、五(初五、十五、廿五)、八(初八、十八、廿八)日晚上7點仍有念經扶鸞儀式,由蘇進福擔任筆生。
-
資訊來源|馬公市各里叢書(寺廟篇)
-
火燒坪靈光殿
-
觀音亭現行的行事曆中所交陪的廟宇,很清楚地可以看出清代時期媽宮地區「三甲七保」的說法。「三甲七保」,顧名思義是是保甲制度的運作,三甲為媽宮社東甲南甲北甲;七保則為三甲再加上紅木埕火燒坪社後窟潭社西衛社,合為七保。三甲七保含蓋可十座宮廟,包括闔澎宮廟有澎湖天后宮媽宮城隍廟、澎湖觀音亭媽宮社三甲的甲頭廟:東甲北極殿南甲海靈殿北甲北辰宮,以及火燒坪社的靈光殿、後窟潭社威靈殿西衛社宸威殿紅木埕武聖廟等。
-
上述寺廟,有兩座為日治時期才建立,分別為北甲北辰宮火燒坪社的靈光殿。馬公北甲北辰宮肇建於1899年,其前身為一神明會組織。庚子年(1900)北辰宮落成碑記>言「……塑余像者僅只二十二家享爾,祀者不覺四十餘載。時未有廟堂,年年過家越宅……。」1899年(己亥),在北甲居民、媽宮郊商等合力下,於總鎮署西側卜地建廟,1900年完工。同年8月20日,獲得澎湖廳長高津慎的<廟宇建設許可報告>,該報告明確記載北辰宮主神為朱府王爺。
-
火燒坪社的靈光殿從其碑記記載更遲至昭和7年(1932)才興建。然而,從碑記中不難看出幾個疑點。首先,碑記云:「……迨民國廿一年壬申正月十五日,在本社「化新社一善堂」降鸞始明底蘊蓋諸靈公之由來也者,係自三百餘年前金門有朱、邱、全姓等三位學子上京赴試得中舉人,後在是年六月十三日將回鄉祭祖,不幸中途遇風遭難,三屍同飄流至本社海邊,受社民瘞玉於此,自是輒顯靈跡,濟物佑人,故受社民尊為諸靈公……」,當時處於日治時期,豈有稱民國廿一年之說法?此碑明顯為二次戰後之產物。
-
其次,諸靈公之由來為三百餘年前金門有朱、邱、全姓等三位學子上京赴試得中舉人,返鄉祭祖遭難,此為當時扶鸞之說法,僅能供參考。然而,火燒棚靈光殿來自有應公信仰不容置疑。第三,碑記亦云:「……而邀嘉貺遂商議建廟之舉,仍卜築乎此間,於歲次壬申年十一月初二日開工至同年十二月初九日告竣,計費一千六百餘圓,……」。一座寺廟之興建竟然費時一個月左右即可完成,令人匪夷所思。
-
吳克文先生手稿〈石碑文記〉中記載,此碑記為民國52年(1963)靈光殿重修時,重建委員委託吳克文先生事後回溯昭和年間改建事蹟所撰,故而吳克文先生準做昭和7年壬申(1932)所建。靈光殿現存的匾額有昭和7年(1932)北甲弟子所敬獻的「美哉初基」,以及火燒坪射中八家弟子所敬獻之「八方垂庇」。由此觀之,靈光殿於昭和人申年所建似乎無誤。目前廟中的頂下桌,落款年代為「昭和八年歲次癸酉季秋之月 吉置」,比之昭和7年,又晚了一年。昭和8年(1933)1月6日,火燒坪社陳全岩、徐道容、邱生三人聯名向澎湖廳提出興建火燒坪社寺廟之申請,寺廟名為真宇殿,募集資金期間至昭和8年6月30日止。
-
日治時代公文書與現存廟方文物互相矛盾的現象,是否受制於流年座向之故,先行於昭和7年入火,再於昭和8年申請興建完工,故而有昭和8年季秋寄附之頂下桌,有待進一步的確定。
-
文字作者|許玉河老師
-
靈光殿碑記
-
「窈維人非神無以明彰闡、神非廟無以薦馨香」。是神與廟均不可忽也,疇昔本社未有建廟之前,此處稱曰書房埔,在石牆上社民時集膜拜,有神以其冥冥中有求必應,靈顯非常,故統稱「諸靈公」而敬之,社中亦有塑金身而作盟兄弟會,年年過家越宅個個祀奉虔誠,迨民國廿一年壬申正月十五日,在本社「化新社一善堂」降鸞始明底蘊蓋諸靈公之由來也者,係自三百餘年前金門有朱、邱、全姓等三位學子上京赴試得中舉人,後在是年六月十三日將回鄉祭祖,不幸中途遇風遭難,三屍同飄流至本社海邊,受社民疼玉於此,自是軛顯靈跡濟物佑人,故受社民尊為「諸靈公」也,嗣因救民有功,邱、全二位尊靈已陞他處為神,而朱姓者即陞為「朱將軍」,後蒙恩拔擢為「南天使者」,至本年又荷沐天恩陞為朱府王爺,斯時爐下陳江成、陳連富、胡進、林才、胡文東、胡景勒、徐道榮、孫建、蔡立賢、徐猛、鄭安邦等十一人得悉朱王之來歷,深感神靈赫灈,閣里安寧皆叨其庇,不有廟宇以崇祀何能妥神明,而邀嘉貺遂商議建廟之舉,仍卜築乎此間,於歲次壬申年十一月初二日開工至同年十二月初九日告竣,計費一千六百餘圓,先將盟兄弟會所有之金身請進廟內奉祀,再雕大尊朱王鎮殿並祀文衡聖帝以增神威,從茲廟得其地神著其靈,香火益盛,信其然矣,今因財政所關只完成正殿及左廂而己,右廂俟來年再行籌建,且喜廟維新、神居永奠、社運亨通、四時吉慶,何幸甚之所有樂捐諸人士,另題名洞加石,以誌不忘是為記。
-
天運壬申年季冬之月念六日落成_吉旦_建築靈光殿發起人一同敬立
-
文字來源|靈光殿委員會
-
澎湖「靈光殿」沿革
-
澎湖「靈光殿」位處馬公鎮光榮里文光路三十五巷七號其主神「朱府王爺」係在三百餘年前(明末清初)福建省金門人民當時赴省城考試中過「舉人」後同邱、余二姓氏等計三人將回鄉祭祖於六月十三日不幸在旅途中突遭颱風而喪命其三個遺體漂流至該里海邊里民將之撈起埋葬在現之廟前左側自是朱、邱、余三位尊靈頻頻顯聖庇護里民有功邱、余二位已陞調他處為神而朱府即陞為將軍仍鎮本里里民稱為「老大公」因有求必應故普受男婦老幼之崇敬與膜拜
-
至民國初年先由里民八家誼兄弟雕塑其神像奉祀稱為「諸靈公」於民國十八年乙巳春在里民陳江成家中開設鸞堂稱為「化新社一善堂」就此神靈顯乩濟世功績甚多逐蒙恩拔擢為「南天使者」至民國廿一年壬申正月十五日在堂中降述生前履歷甚詳不久荷沐 天恩陞為「朱府王爺」乃由一善堂董事兼顧問陳江成倡首發起籌建廟宇之舉遂於民國廿一年壬申十一月初二日開工同年十二月初九日告竣最初建設正殿及左廂隔年又增建右廂初號「紫稜殿」後易名「靈光殿」廟成之日將八家誼兄弟所祀小尊朱府王爺請進奉祀外再雕大尊朱王以鎮殿又共議一善堂最高主宰為「文衡聖帝」乃再塑「聖帝」金身一並為鎮殿主神至民國廿九年庚辰春一善堂鸞務再興一次但經過三年因戰亂又停止至民國五十二年癸卯十月初二日在廟中第三次復興鸞務重新開設「化新社集善堂」施方濟世日漸興隆民國五十七年戊申九月十六日朱府王爺聖誕日在廟內聚餐時共同提起本廟原築太狹窄又已陳舊不堪應付迎神賽會與外甲之交際乃由集善堂堂主胡來順發起重建廟宇之議於是一唱百和共讚美舉於民國五十九年庚戌正月廿三日出火同時拆卸舊廟二月初十日開工至同年九月十二日入火繼續慶祝落成較之前時廟宇又寬又深又高巍峨壯麗堂皇可觀復雕塑高三尺六寸之朱府王爺大尊金身為鎮殿益覺莊嚴無比
-
溯自開工至告竣入火連落成歷時僅九個月如此神速為縣內各處廟宇所罕見實藉朱府王爺顯化之功亦賴里民之合作及諸董事之努力有以致之也目下善堂仍設在廟內每逢二、五、八期扶鸞濟世與宣講勸善洵盛事也!
-
文字來源|許玉河老師
-
靈光殿前的五營
-
傳統上澎湖每個聚落的村廟,都會以村廟為中心,在村落外圍的東、西、南、北、中等路口安置5個營頭(俗稱為「五營」),再由村廟的主神派五營元帥及神兵駐守,以防止外界邪祟侵入聚落。每年再經由神明鎮符的活動,把分佈於聚落周圍、彼此孤立的營頭依序串連起來,形成一個完整、明確的領域界線。五營元帥又稱「五營將軍」、「五大將軍」或「五神將軍」,主帥的神像造型如同廟宇中看到的鎗身人首,俗稱「五營首」或「官將頭」。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日,依例都會在廟埕由小法「作法」召回五營兵馬,以牲禮等祭品進行「犒軍」(黃有興1997:130-140)。早期靈光殿的「東營」位置大約在今縣府新村21號西側的馬路一帶;「西營」位於信義路、三多路與成功街交叉口,後來因為廣場整地,而移到今成功街靠近民族路一帶;「南營」位在現今光明里勵志一村的北邊,約在忠孝路38巷的變電箱附近;「北營」在今翡翠大樓與文光路75號之間;「中營」則設在靈光殿廣場前,靠近成功街的石椅一帶。但是隨著都市的開發及人口增加,聚落範圍逐漸向外擴張,在不斷增建房屋、開闢道路之後,聚落的界線已難以維持。51靈光殿因此在民國70年(1981)將五個營頭集中到靈光殿廣場前的西南角凹池)由廟公在每天清晨五點半及下午五點去上香祭拜。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4輯|2006年
知識建檔|2017-03-07。知識更新|2022-08-14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