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覺「飄飄」然
謎題。北島即目斗嶼,燈塔始建於1899年,1902年完工。目斗嶼為吉貝村民捕魚休息的傳統領域,島上有福德祠一座,目前只住 ....
- 從育嬰堂變普濟院
,工花費2,486円。動產部分明治32年轉入的資金有1,405円左右,其中包含1,000円的軍事公債債卷與405円的流動 ....
- 普濟堂與育嬰堂
新等人改築邵公祠而成。高津慎自1899年2月14日出任澎湖廳,銳意重整育嬰堂,1899年9月25日高津慎向總督府提出恢復 ....
- 澎湖國語傳習所
1年教員7人甲科生徒139
明治32年教員6人甲科生徒106人,乙科生徒117人。
明治33年9月26日國語傳習所名 ....
- 日治時期教育
本人於馬公設置「國語傳習所」。明治32年(1899),依據臺灣總督府公布的「臺灣公學校規則」,將傳習所改制為「媽宮公學校 ....
- 日治時期的分離教室
0日告示第84號公告廢止。
1899年11月26日台灣總督府在澎湖成立澎湖廳媽宮公學校,即馬公國小的前身,是澎湖地區第 ....
- 陰曆七月囝仔普
《媽宮的寺廟》一書中可知,早於1899年媽宮北甲北辰宮建廟之前,已有繼寶伯仔囝仔普的存在。據說繼寶伯仔本是一位清朝兵勇, ....
- 澎湖鸞堂的社會關懷─祈求甘霖與批判不良民風
,然而尚未完全消除。己亥年五月(1899年),養善堂辛主席降<訓誡鄉中忍氣文>,勸戒石泉鄉親和睦共處。茲節錄原文如下:
 ....
- 鸞堂的功能
王廟日新社養善堂的《濟世金丹》(1899)、馬公市西衛里金龍殿極妙社新善堂《濟民寶筏》(1901)、湖西鄉紅羅村集會所向善 ....
- 鸞堂的發展
。日治初期降筆會的救改鴉片始自明治32年(1899)新竹的樹杞林(竹東)彭殿華自宅之鸞堂,由此而漸風行全臺,兩年後鸞堂解 ....
- 日治時期澎湖鸞堂的戒煙運動
丹》<卷二>記載己亥年五月初九(1899年7月16日)菜園鄉尊神朱降<訓諭本鄉爐下>之乩文:
嗟!嗟!堪嘆吾鄉爐下愚之 ....
- 日治時期澎湖人口
明治30年(1897)、32年(1899)以及34年(1901)3年之外,性比率皆低於100,換句話說,澎湖的男子數低於女 ....
- 日治行政區域
至此澎湖廳共下轄五個出張所。在明治32年(1899)7月時,澎湖下轄的湖西出張所被併入媽宮出張所,因此澎湖廳由原先下轄五 ....
- 上瀧宇太郎
轉入實業界。先在媽宮開雜貨店,明治32年(1899)大阪商船澎湖島支店設立,為處理該支店的專屬業務,稱商船組;而後提供陸 ....
- 橫山虎次
深,而後投入官界,歷任各府縣。明治32年(1899)任臺灣總督府土地調查局監察官,專門從事業主查定、土地稅權的整理,在此 ....
- 澎湖地名歌詩
提高北海航行此區域的船隻安全,明治32年(1899)起構建北島燈塔,明治35年(1902)竣工使用。日人稱目斗嶼燈塔為北 ....
- 日治時期醫藥資源
。
日治初期對於產婆的管理僅明治32年(1899)所頒布的產婆規則為依據,然因各廳管理方法都不一樣,總督府於是在大正1 ....
- 挽紫菜
灣總督府頒佈「臺灣公學校令」,1899年11月26日台灣總督府在澎湖成立澎湖廳媽宮公學校,即馬公國小的前身,是澎湖地區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