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日治時期教育

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教育方面,先是明治29年(1896)9月,日本人於馬公設置「國語傳習所」。明治32年(1899),依據臺灣總督府公布的「臺灣公學校規則」,將傳習所改制為「媽宮公學校」,嗣後各地逐步興辦公學校;由於採臺、日分離的教育政策,另設小學校供日人就讀。至昭和15年(1940),全澎湖共有14所臺人就讀的公學校及6所分教場,另有1所日人就讀的小學校。昭和16年(1941),將小學校、公學校統一改稱國民學校,然課程仍有臺日之別。在中等學校的發展上,大正13(1924),於馬公第一公學校設置2年制的高等科。為發展職業教育,於大正11年(1922),創設「馬公街馬公水產補習學校」,至昭和12年(1937),改為「澎湖廳立澎湖水產專修學校」。昭和18年(1943),另創立「澎湖廳立馬公高等女學校」,即今日「國立馬公高級中學」之前身。綜觀日治時期的教育發展,主要成果在於公學校的普遍設置,至於中等教育則起步較慢,大多前往臺灣本島或日本就讀。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
一、行政組織與教育方針
-
明治28年(1895)3月26日,日本佔領澎湖設置「澎湖列島行政廳」後,本縣開始進入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成立後,伴隨其行政體系的改變,教育行政組織也歷經21次的變動,而澎湖地區的教育行政制度也與臺灣本島同步。9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民政局下設置學務部,來管理臺灣的教育行政,而澎湖地區則於島廳的內務課下設置庶務係,來處理教育相關事項,各辦務署設立後,由署內庶務科負責管內之學事。10明治31年(1898),改由澎湖廳總務課下的內務係,負責本縣教育行政之管理。明治34年(1901),臺灣總督府官制改變,由總務局學務課掌理教育,各廳則於總務課之下設置學務主任,來處理教育之相關事務,澎湖廳依據該制度於翌年設置學務主任。明治42年(1909),學務課改隸屬於內務局,澎湖廳則於庶務課庶務係下,再設置學務主任來管理,並沿用至日人統治結束。11至於各級學校的隸屬,本鄉於日治時期慬設有公學校(國民學校)3所,大正9年(1920)實行街庄制之前,原則上歸屬各區,湖西庄設立之後,則屬庄役場內之庶務係掌管。
-
在教育方針方面,學界普遍依據教育政策,將日治時期臺灣與澎湖地區的教育發展分為三個時期,並以大正8年(1919)頒布〈臺灣教育令〉及昭和16年(1941)頒布〈改正臺灣教育令〉為其分界點。早在日本佔領澎湖之初,即深感語言的隔閡對於管制上的阻礙,因此初期官員有很多是擔任翻譯的職務。12同年,臺灣總督府成立後,時任學務部長的伊澤修二認為,訓練短期講習員及設立國(日)語傳習為當務之急,但如欲奠定殖民地教育之基礎,則需設立國(日)語學校與師範學校。總督府接受其意見,也認為殖民地教育的推展應先從培養師資以普及國語(日語)開始,才能增進臺、日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並達到培育殖民地政府地方行政人員的目標。因此創設以教授日語為主的國語傳習所,及訓練講習員充任國語傳習所師資的國語學校,至於當時本島各地的私人書房則採不干涉之態度。
-
明治31年7月,臺灣總督府又頒布〈臺灣公學校令〉及〈臺灣公學校規則〉,改以設立招收7至13歲孩童為主、修業年限6年制的公學校,來取代國語傳習所之任務(同年10月廢除),期使臺灣人民熟習日語,養成日本的國民性格。13「公學校」做為本地學童的初等教育機構,聘請鄉里間名望之書房教師及學者,並沿用清朝的慣例於每年2月1日開始授課整年,期間僅於農曆春節期間及夏季炎熱日,有放寒假及50天的暑假。教授科目包括國語(日語)、算術、歌唱、體操和修身等項,漢文則被放在讀書、作文和習字等課程之中施教,雖然公學校教學內容與小學校相似,但另外編撰的教科書內容,其難易度與小學校相比則比較低。
-
大正8年(1919),臺灣總督府頒布〈臺灣教育令〉,其條文明白標示臺灣教育之目的在「培養忠良之國民」,並以普及日語與「涵養德性」為其教育重點。然而在制度上,卻仍以臺灣人「沐浴皇化」未久,修習日語實有困難,故教育應期適合時勢及人民文化程度,而仍維持與日本本國不同的差別教育。
-
差別待遇的臺灣教育令,使臺灣人產生強烈的反感,進而要求總督府廢除差別待遇,提出順乎自然合理的同化教育政策,並要求尊重民族特質,使接受教育機會均等,臺日子弟可以共學。臺灣總督府在此反應聲浪下,於大正11年(1922)頒布新的〈臺灣教育令〉與〈臺灣公學校規則〉,使六年制的公學校與小學校教授科目相同,包含修身、算術、歷史、地理、理科、圖畫、唱歌、體操、實業、裁縫,女生部分還有家事科,漢文則改為選修。雖然在形式上,臺籍子弟也可以就讀小學校,並以學童日語能力為就讀資格的依據,但其審核標準的「常用日語」,卻非是一般本島子弟可以達到的門檻。昭和8年(1933),臺灣總督府再次修訂公立公學校規則,把公學校的實業、家事、裁縫等科目及高等科的圖畫科都改為必修科目,原本選修的漢文也在配合戰時體制及加強「皇民化」政策下,於昭和12年(1937)完全廢止。昭和16年(1941),臺灣總督府頒布比照日本國內的〈國民教育令〉,將小學校與公學校全部改制為國民學校。雖然學制改與日本同步,但臺灣總督府仍以「為真正確保教育效果,必須考慮臺灣之實況」的理由,將課程分為第一、二、三號表。第一號表比日本國內多了實業科,第二、三號表比第一號表更重視日語、實業二科,並且規定「過日語生活家庭」(即常用日語家庭)的子弟入「第一號表國民學校」(即原來的小學校),其餘家庭的子弟則入「第二、三號表國民學校」(即原來的公學校)。
-
二、本鄉教育發展
-
明治30年(1897)4月開始,在馬公等全台14處設立國語(日語)傳習所,並分為甲、乙兩科,前者招收15至30歲具備一般智識的本地人,教授通用日語及基本的讀寫;後者則收8至15歲之孩童,授予日語、作文、算術、地理、歷史等讀書習字和西方基礎學科。18明治31年(1898)2月15日,澎湖廳又以澎廳第220號文件,提出鑑於人民有感日語的需要,讓其子弟至國語傳習所入學的興趣增加,但因距離相隔導致上學困難,故申請在小池角隘門與網垵辦務署的所在地,設置國語傳習所分教場,臺灣總督府在衡量後,於3月23日以指令第328號同意在小池角隘門設置分教場。
-
明治32年(1899)11月,澎湖廳據〈臺灣公學校令》將澎湖島國語傳習所改設為媽宮公學校,之後於自沙島設置大赤崁公學校(33年)與通梁公學校(34年)。明治35年(1902),更同時在本鄉與西嶼鄉,分別設置湖西公學校小池角公學校;同年8月11日,以告示第27號公告設校許可,並於9月1日開校。翌年,臺灣總督府將日本國內的公學校學制引進臺灣,因此頒布〈改正公學校的規則〉,改成每學年由4月1日開始到次年3月31日結束,分為3個學期,並將漢文獨立成一科,但仍須以日語解釋文意。
-
地方初等教育在逐步推展下,先於明治37年(1904),擴大湖西公學校的學區,以利湖西區的教育普及,明洽43年(1910),再申請把隘門區納入湖西公學校學區,並於翌年設置湖西公學校隘門分校大正7年(1918)更升格獨立為隘門公學校。而明治40年(1907)的修正公學校規則,讓具有特殊狀況的地方可以變更修業年限,湖西公學校也依據此規則,曾於明治44年(1911)將修業年限改為4年,導致要修五年級以上課程的學生,只能至媽宮公學校寄讀。雖然隔年公布修正的公學校規則,又把學業年限改回6年制,但湖西公學校卻直到大正6年(1917),才將修業年限改回6年制。至於在課程方面,此一時期除了日語教授時數增加之外,也增加理科、手工、農業、商業等科目,並相對的減少漢文的教授時數。21大正9年(1920)鼎灣區在區長的申請下,設置湖西公學校鼎灣分校。
-
大正10年(1921),高雄州將各街庄公學校易名,本鄉的湖西公學校因而改為湖西第一公學校隘門公學校則改為湖西第二公學校,翌年,因新的教育令而將鼎灣分校改制為湖西第一公學校鼎灣分教場昭和2年(1926),更鑑於湖西第二(隘門)公學校自升格獨立以來,學齡兒童就學率及學生之出席率均屬不佳,在無顯著的提升之下,將其降格納編為湖西第一公學校隘門分教場,而將蓬勃發展的鼎灣分教場升格獨立為湖西第二公學校。昭和16年(1941),因應〈國民教育令〉將小學校與公學校全部改制為國民學校,故湖西第一、第二公學校,分別易名為湖西沙港國民學校,翌年再將隘門分教場升格為隘門國民學校
-
回顧日治時期的本鄉教育,其公學校學齡兒童就學率並不高,如明治42年(1909)湖西公學校學區內的學齡兒童為1,597人,但就讀者僅有148人,就學率僅9.27%;並就性別分析來看,904名的男童中僅147名就讀,就學率為16.26%,而693名的女童,卻僅有1名就讀,就學率慬0.14%。22歷經大正年間的普及,至昭和2年度時,湖西庄內的學齡兒童為2,430人,但就讀者僅有552人,就學率僅25.43%;並就性別分析來看,1,263名的男童中僅527名就讀,就學率為47.31%,而1,167名的女童,卻僅有25名就讀,就學率僅2.37%。23昭和17年度時,湖西庄內的學齡兒童為2,945人,但就讀者僅有1,531人,就學率僅57.93%;並就性別分析來看,1,470名的男童中僅1,013名就讀,就學率為77.27%,而1,475名的女童,卻僅有518名就讀,就學率僅38.89%。24昭和18年(1943),因太平洋戰爭失利,為了爭取臺灣人的支持,臺灣總督府強制廢除了書房,頒布新臺灣教育令,按照日本國內的制度,在臺灣全面實施國民義務教育,但是學生的入學限制卻仍然存在;之後,因受戰爭的影響,學童開始實施疏散教學(日語稱為「疏開」),教學品質也不佳。
-
文字引用|湖西鄉
知識建檔|2017-10-31。知識更新|2025-01-25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平台知識總數
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