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馬公高等女學校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設立時間|1943年4月1日—1945年8月
-
地址|馬公街馬公二一七番地
-
馬公高等女學校,是今日國立馬公高級中學的前身,也是日治時期,澎湖地區唯「二」在國民學校以上的中等教育機關:其一是1922年大正11年)5月24設立的兩年制「馬公街馬公水產補習學校」(1930年改制為澎湖廳立澎湖水產專修學校),另一所即本文介紹的「澎湖廳立馬公高等女學校」,1943年昭和18年)4月1日才成立,專收女生,但當時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已露敗象,學校設立僅兩年多,招收三屆學生,二次大戰就結束了,也因此沒有畢業生。
-
馬公高等女學校創立之時,使用馬公街公會堂的房舍做為臨時校舍,位於媽宮城隍廟西側,首任校長為橋本市郎,學校教職人員全為日籍人士。該校修業年限四年,成立之初只招收1班60名學生,日籍、臺籍女生都招收,第二屆仍維持同樣的學生數,到第三屆時,全校已有120名學生:包括一年級25人,二年級51人,三年級44人。
-
但是隨著戰事吃緊、美軍自1944年昭和19年)10月12日起開始轟炸臺澎各地,馬公高等女學校臨時校舍遭到炸壞,因此自1945年3月起,師生遷到媽宮城隍廟附近的圖書館上課,而日籍女學生也因為疏散而減少。然而到了1945年6月13日中午,美軍B-24轟炸機6架空襲馬公街時,學校的本部及分教室又全數被炸毀。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舉行投降儀式,二次大戰正式終結,馬公高等女學校在日治時期的辦學,也就這樣不了了之。
-
國府接收之後,原來只招收女生的馬公高等女學校,在1946年民國35年)改制為「省立馬公中學」,才開始兼收男、女生。但因為原先的本部、分教室通通毀於戰火,學校便順勢接收隔著一條馬路對面,校舍原址北邊的澎湖廳馬公國民學校日治時期專供日本子弟與本地少數改姓官警子弟就讀的小學,1945年10月廢除)校舍,充作臨時教室上課。
-
到了1949年民國38年),省立馬公中學奉令接收白沙湖西西嶼初中部的學生,人數驟增,不得不在1956年民國45年)在馬公朝陽里增建分部教室,後來分部不斷擴建,學生人數日增,最後促使校本部在1967年和縣政府交換校地,全校都遷到分部上課,並於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時停辦初中部,改名為「臺灣省立馬公高級中學」,後來幾經演變,於2000年民國89年)改制為「國立馬公高級中學」直至今日。

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省立馬公中學(1946—1967)接收澎湖廳馬公國民學校的校地,1967年澎湖縣政府設立為中正國小,乃至如今;至於馬公高等女學校毀於二戰空襲的原址,則輾轉演變為馬公市民生路、仁愛路、建國路、中正路之間的商家,成了今日馬公的鬧區。怎不讓人驚嘆世事變幻的難測,與機緣發展的巧合呢?
-
參考資料:
-
《續修澎湖縣志˙卷十一.教育志》
-
馬公市各里小地名》
-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三輯》
-
媽宮1604-1945):一個臺灣傳統城鎮空間現代化變遷之研究》
-
作者|吳令丞
知識建檔|2020-08-01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