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馬公高中記錄

2023馬公高中記錄|拍攝日期:2023-08-29(星期二)

馬公高中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隱藏資訊

同義詞彙|省立馬公中學、馬公高級中學
-
省立馬公中學(初中部)戰後澎湖縣最早設立的初級中等教育機構是由日治時期的「馬公高等女學校」改制的「省立馬公女子中學」。該校原來只招收女生,民國35年(1946)改制為「省立馬公中學」之後,才開始招收男女生。
-
民國38年(1949)秋,臺灣省主席陳誠蒞澎巡視,發見白沙湖西、和西嶼3所縣立初級中學都不符合設校標準,因而下令裁併,把學生撥入省立馬公中學,使得該校初中部學生人數驟增。民國45年(1956),該校在馬公朝陽里增建分部教室,從民國46年(1957)起專供初一學生使用。後來分部不斷擴建,一共容納了初一、初二共18個班級上課;民國56年(1967),校本部因為和縣政府交換校地而出售,全校都遷到分部上課。到民國57年(1968)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時,該校才奉令停辦初中部,改名為「臺灣省立馬公高級中學」。
-
文字來源|續修澎湖縣志(教育志)
-
國立馬公高級中學的前身是設立於昭和18年(1943)的「澎湖廳立馬公高等女學校」,本來位於馬公城內(馬公公會堂一帶),再遷到城隍廟東鄰的圖書館(今已闢為停車場)。民國34年(1945)10月,政府接收臺灣、澎湖後,改制為「臺灣省立馬公女子中學」,並且遷到日治末年的「馬公國民學校」(原稱尋常高等小學校),也就是現在的中正國小上課;民國35年(1946)起,兼收男女生,易名為「臺灣省立馬公中學」。嗣後陸續增設高中部、簡易師範班,並於民國38年(1949)10月又奉令將縣立湖西白沙西嶼等3所初級中學併入,規模逐漸增大,以致校舍不敷使用,於民國45年(1956),在朝陽里現址(中華路369號)建立分部。民國53年(1964)起,馬公中學執行與澎湖縣政府的「換校計畫」,於民國56年(1967)全校遷入分部,翌年停辦初中部,改制為「臺灣省立馬公高級中學」,並增設家事科。
-
馬公高級中學在民國61年(1972),增設商業經營科(家政科於民國62年停招),並陸續增購校地,充實教學設備。民國68年(1979)起,附設高級商業進修補校(夜間上課,於1999年停辦)。民國72年(1983),出借部份教室供國立空中大學設立「澎湖學習指導中心」,開辦空大課程選修科目,並實施面授;民國80年(1991)空大遷到東文里的新建中心大樓,同年增設觀光事業科,並成立「延長國民教育春季班」(在夜間上課);民國81年(1992)增設美術班,民國85年(1996)增設音樂班,民國88年(1999)增設資料處理科。
-
民國89年(2000)2月1日改名為「國立馬公高級中學」(照片3-2,3-3),並於當年9月增設體育班,同時將體育班、商業經營科及兩班普通科納入該年度開始試辦的「綜合高中」課程。目前馬公高中除了普通科之外,還設有綜合科、商業經營科、觀光事業科、美術班、音樂班、體育班、資料處理科等科班,日間部的學生共計45班,1,434人,夜間部有學生3班,101人(林文鎮2005b:150-153、160-161)。
-
文字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五輯
知識建檔|2019-09-16。知識更新|2025-05-25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