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

日治時期的分離教室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1895年3月(明治28年)日本陸軍混成支隊從龍門登陸澎湖,4月1日設立澎湖行政島廳,日本對澎湖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於焉開始。1896年,日本政府考量通譯人員闕如,總督府便於台澎各地設置國語學校及國語傳習所。「澎湖島國語傳習所」,創於1896年9月10日,開設位置為鄰近媽宮城隍廟程朱祠,也成為澎湖廳首座西式近代學校。翌年11月9日及11月19日陸續設立白沙島大赤崁兩所傳習所。1898年3月23日,再設小池角隘門傳習所,教授傳習日本語,藉以傳達政權認可的意識型態,謀施政之便,教化之基。
-
1898年明治31年),臺灣總督府頒佈「臺灣公學校令」,8月16日的臺灣總督府告示54號,宣告除恆春、臺東、澎湖島之外,其它各地的國語傳所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同年的10月31日前予以廢止停辦。澎湖島國語傳習所則是一直到1900年才依據明治33年9月30日告示第84號公告廢止。
-
1899年11月26日台灣總督府在澎湖成立澎湖廳媽宮公學校,即馬公國小的前身,是澎湖地區第一所公學校,其後陸續再設大赤崁公學校1900年)、港仔公學校(1901年)、通梁公學校(1901年)、湖西公學校1902年)。截至1945年為止,日本人在澎湖設置的公學校(國民學校)及分校(分校場)合計有22所。
-
這些分班與分校的設立,可見諸於《澎湖廳報》、《高雄州報》、《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臺灣總督府府報》等檔案。然而,從澎湖已設立近百年的小學所發行之刊物或學校網站,發現尚有一種分離教室,例如,內垵國小:「公元一九一九年大正八年民國八年)四月一日,設置小池角公學校內垵分離教室並假內垵村薛氏祠堂上課」;竹灣國小:「民國09年4月本校創立,為「小池角公學校竹篙灣分離教室」(即分班)」;以上兩所學校於1922年的《高雄州報》第225號大正11年6月25日告示第70號正式成立,分別為小池角公學校竹篙灣分教場與「小池角公學校内垵分教場」。
-
分離教室及分班之意,並未見於日治時期公文檔案之記載。然而,以上學校校史何以能確定有此「分離教室」?1920年5月14日《臺灣日日新報》的一則報導,彌補了史料的缺憾:「媽宮公學校所轄之文澳石泉風櫃宅腳嶼等地設立分離教室;小池角公學校則有竹篙灣設立分離教室。」此則報導也證實竹灣國小校史的記載,乃至於石泉國小風櫃國小教育的起始點,皆可追溯至1920年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18-12-19。知識更新|2020-04-13
修正建議回報